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782条记录
安徽省肉羊产品开发与加工存在润题与发展建议

农技服务 2011

摘要:通过对安徽省近年来肉羊产品开发与加工的广泛调研,针对肉羊加工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和对策,以期引起有关部门对肉羊加工的重视,更好地为肉羊加工企业服务.也希望政府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发展肉羊生产,使农民获得更多的收益.

关键词: 肉羊 加工 存在问题 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以鸡腺胃肿大为主征候群的鉴别诊断和综合防治

北方牧业 2011

摘要:临床剖检所见的腺胃肿大只是复杂病原在腺胃部位的一种表现,这种以腺胃肿大为主的、兼有肠道炎症变化、免疫器官损伤等病理变化为主的疾病应称之为鸡的腺胃肿大征候群。该病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种多病因的鸡病征候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沿江棉区棉种市场调研报告

江西棉花 2011

摘要:通过对安徽省沿江棉区主产棉县棉种市场开展调查,结果发现:一是品种数量较多,平均每个县销售棉花品种有34个,但品种类型单一;二是棉种售价较高,平均零售价200.30元/kg,棉田种子成本达840元/hm2;三是棉农选种缺乏引导。针对棉种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基础研究,选育突破性新品种;开展比较试验,遴选主导品种;加强跨区域推广品种和棉种市场的监管;开展示范引导等建议。

关键词: 市场调查 政策建议 种子 棉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型西瓜新品种早兰

中国蔬菜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早兰是以W-04-8为母本、以W-04-6为父本配制成的小型西瓜一代杂种。2004年在安徽配制组合,2005年进行配合力测定,2005~2007年同步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10年1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鉴定登记委员会鉴定,定名为早兰。2008~2011年在安徽、江苏等地累计示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沿淮行蓄洪区西瓜品种比较试验

现代农业科技 2011

摘要:在沿淮行蓄洪区进行西瓜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黑大帅、秀丽、双抗金绿红铃、高抗三号、西农八号等品种产量高、品质优秀、生长势强,可以作为沿淮行蓄洪区的主推西瓜品种进行种植推广。

关键词: 西瓜 品种 比较 沿淮行蓄洪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枣锈病菌的室内抑菌试验及杀菌剂筛选

安徽林业科技 2011

摘要:在实验室用含药培养基法观测21种杀菌剂对枣锈病病原菌的抑制作用。蓝代、银果、世杰、竹醋酸、库力班、使百克、甲基托布津、叶冠秀8种杀菌剂对枣锈病病原菌的抑制作用最好,必备对菌丝也具有较强的抑制效果。

关键词: 枣锈病菌 抑菌试验 杀菌剂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沿江地区棉田涝灾评估及应急管理措施

中国棉花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安徽沿江棉区是我国棉花主产区之一,棉花现蕾到初花期正值长江流域的梅雨季节,多连阴雨天气。近些年来,气候的变化导致灾害性天气频繁出现,尤其是2010年7月中旬沿江棉区普遍出现连续强降雨,造成大面积棉田淹水,部分棉田绝收,不得不毁耕改种。根据我们多年应对棉田涝灾的经验,总结出一套棉田涝灾评估标准及应急管理技术措施,供棉花生产上参考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淮流域越冬辣椒在田活体保鲜栽培技术及应用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从品种选择、播种与苗期管理、整地定植、温度、光照及肥水管理、植株调整、病虫害防治、采收几方面总结出一套适宜江淮流域越冬辣椒种植技术、在田活体保鲜技术、简易覆盖保温技术,该项技术简单易行,可缓解冬季红椒市场供应问题。

关键词: 辣椒 越冬 活体保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专用配方缓控释肥提高肥效实现高产

中国农资 2011

摘要:棉花生育期长、需肥量大、常规施肥次数多、追肥操作不便,由于很多农民盲目施肥,造成了肥料利用率低、成本逐渐升高、效益逐渐降低并造成面源污染等问题,不符合现代农业的需求.由安徽省农科院棉花所等研制成功的"棉花专用配方缓控释肥"成为棉花高产超高产轻简栽培的支撑技术,而且这.肥料的出现有效弥补了目前棉花种植面临的部分问题.

关键词: 棉花生育期 控释肥 配方 肥料利用率 肥效 安徽省农科院 施肥次数 面源污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素运筹对淮北地区超高产小麦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6~2008年,以强筋小麦烟农19和中筋小麦皖麦50为材料,研究了氮素不同基追肥比例对小麦植株养分含量、肥料吸收及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产量达9000 kg/hm2以上的超高产水平,每公顷吸收氮、磷、钾量分别为259.25~315.00 kg、82.86~89.70 kg、224.67~305.28 kg;形成100 kg子粒消耗的氮、磷、钾量分别为2.93~3.19 kg、0.87~1.04 kg、2.47~3.27 kg。两品种氮肥当季利用率随拔节肥比例增加显著提高,当基追比例为6∶4~4∶6时,烟农19的氮肥当季利用率高于皖麦50,说明适宜的氮肥运筹比例有利于提高氮肥当季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氮收获指数与产量间呈显著正相关。随拔节肥比例增加,氮素利用效率有下降的趋势,说明植株随吸氮量的增加,子粒形成产量增幅减弱。淮北地区小麦实现超高产栽培的拔节期追肥的适宜的氮素基追比例为5∶5~4∶6。

关键词: 小麦 氮肥运筹 养分吸收利用 氮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