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抑氨菌液改善笼养蛋鸡舍环境的效果
《中国畜牧杂志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频率喷洒抑氨菌液对笼养蛋鸡舍环境的影响。3间鸡舍分别饲有900只54周龄新杨褐、白羽(新杨绿、海兰灰)和海兰褐蛋鸡。试验1、2、3期分别按照3 d1次、2 d1次、1 d1次的频率以0.5%比例喷洒抑氨菌液;每天4次记录温度、湿度、NH3浓度和CO2浓度,并记录每日风机开关时间,测定硼酸吸收液中氨氮浓度和生理盐水中细菌和真菌数量。结果表明:NH3浓度、CO2浓度、吸收氨氮浓度、细菌和真菌数量不同程度地受到鸡舍内温度、湿度、风机运行时长和测定位置的影响;各环境参数受测定时风机开关状态的影响;鸡舍内NH3浓度在1~3 d内明显随鸡粪堆积时间的延长而升高;每天喷洒一次抑氨菌液能明显降低有害气体浓度。结果表明,笼养蛋鸡舍环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每天喷洒1次抑氨菌液能明显改善舍内空气质量。结果表明,每天喷洒一次抑氨菌液能明显改善舍内空气质量。


稻鸭共生技术对水体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
《农技服务 》 2012
摘要:调查了大面积实施稻鸭共生技术地区的稻田表面水和周围流域河水以及水生生物相。结果表明:稻鸭共生田的表面水的EC、COD、T-N等值与传统栽培田水质相比普遍增高,稻鸭共生期间稻田排水易导致水质污染,为了防止周边水质的污染,需要彻底做好水的管理工作。


三类雄性不育水稻花药和叶片中抗氧化酶活性变化
《植物生理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进一步了解水稻雄性不育现象,调查了光温敏核质互作不育系‘2310SA’、光温敏核不育系‘2310S’和核质互作不育系‘2277A’三类水稻及正常粳稻在不同光温环境下穗发育后期花药和剑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等抗氧化酶的活性及丙二醛的含量和光合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水稻花药比叶片对光温胁迫更敏感,不育与可育花药活性氧代谢方面有明显差异。不同类型的不育水稻败育生理不尽相同,光温环境变化对光温敏核不育水稻‘2310S’有更明显的胁迫性,其不育花粉发育后期,上述3种抗氧化酶不能协同作用,SOD活性高,POD活性低,膜脂过氧化程度高和时间提前。其他两类不育系中POD活性也稳定较低,显示其可能与水稻不育花粉的形成更相关,同时,不育水稻中光合速率较低。


沿江江南地区水稻钾、氮吸收特性与施钾效应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索沿江江南地区水稻适宜钾肥用量。[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水稻钾、氮吸收特性与施钾效应。[结果]在适量氮肥条件下,随着施钾量的增加,水稻产量提高,但当氮肥高到一定极限后,水稻产量不再增加,反而会下降;在氮肥用量相同的条件下,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加,水稻吸钾量也相应提高,水稻氮吸收量和氮肥利用率也提高;在施钾量相同条件下,高氮处理吸氮量反而减少。[结论]在该试验土壤肥力条件下,水稻钾肥(K2O)推荐用量为130 kg/hm2。


水稻种胚脂肪氧化酶Lox1基因的遗传分析及定位
《核农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水稻种胚脂肪氧化酶Lox1的遗传规律及分子机制,以Lox1缺失突变体1297分别与Lox1活性正常的9311、日本晴杂交,构建2个F2群体,对2个F2群体种子的种胚Lox1进行定量测定和遗传学分析,结果表明低Lox1是受1对单基因控制的隐性性状。以1297与日本晴组配的F2分离群体300个单株为定位群体,将水稻种胚低Lox1基因定位于水稻第3染色体的RM4512和RM282之间,距两侧标记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3.0cM和9.1cM,为进一步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图位克隆打下了基础。通过人工加速老化对种子进行了耐储性评价,表明水稻种胚Lox1与种子储藏特性关系密切。


油菜品种(系)抗寒性筛选与关键栽培技术研究
《中国种业 》 2012
摘要:为了能应对低温雨雪天气给油菜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收集品种(系)41份进行室外抗寒性鉴定,通过冻株率调查、冻害指数和抗性指数分析,结果显示品种(系)间冻株率、冻害指数和抗性指数存在差异,并遵循随受冻次数增加差异增大的规律,冻害指数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试验筛选出DKWL-4、华协102、核优46、皖油25、除杂1号、秦优7号、皖油18等抗寒性较好的品种(系)7份。同时总结归纳了一些油菜抗寒栽培关键技术,建议油菜种植应合理选择品种,做好抗寒栽培管理,避免低温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