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安徽农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已报道的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检测方法主要有微生物法、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免疫测定法与免疫亲和色谱法等。就国内外有关FQs药物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多重PCR分析方法应用于转基因农作物的检测
《安徽农业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转基因大豆、水稻等样品为材料,采用多重PCR技术对转基因作物中常见的启动子、终止子、筛选标记基因和转入的目的基因等多个外源转基因元件进行检测,以期建立一套快速、准确、高效的转基因农作物筛查鉴定技术。通过多重扩增实验,建立了关于转基因大豆检测的大豆内源Lectin基因,花椰菜花叶病毒(Cauliflower mosaic virus,CaMV)35S启动子和根癌农杆菌胭脂碱合成酶基因NOS终止子的三重PCR分析体系,及关于转基因水稻检测的CaMV35S、NPTII和HPT基因的三重PCR分析的技术体系。并以大豆、水稻等农作物样品为检测材料,采用单一PCR和多重PCR技术同时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多重PCR方法具有快速、高效、简便、准确等特点,在转基因成分的检测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潜力。
安徽省油菜菌核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监测
《中国农学通报 》 2006
摘要:从安徽省望江、合肥、太湖、巢湖、蒙城、凤阳、灵壁、肥西、宣城、旌德等10个市县的油菜病茎上分离得到60个油菜菌核病菌菌株,并对其进行了抗药性监测。结果表明,有18株对多菌灵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药性,上述各地均有抗药性菌株分布,但所占的比例不一,以蒙城系列(MCS)监测到的抗药性个体比例所占比例最大(66.7%),太湖(THS)最小(9.1%),但监测到THS-1对多菌灵的抗药性最强,高达743.8347mg/L。结果提示安徽省各地油菜菌核病菌已经对多菌灵产生了抗药性,且个别菌株已达到极高水平。
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分析技术
《遗传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作为第三代遗传标记已经广泛用于基因作图、疾病相关性分析、群体遗传学及药物研究等领域。文中系统地介绍了目前国内外主要的SNP检测技术,任何一种SNP的检测方法都可将之看成由两部分组成,即区分SNP位点的原理方法和数据的检测分析手段,文章对这两部分做了较详细的介绍,并对SNP检测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油菜籽(饼)中硫代葡萄糖甙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已建立的有关油菜籽 (饼 )硫代葡萄糖甙的测定方法进行分析 ,综合考察其方法原理和实践经验 ,并重点就这些方法中影响硫甙分析的若干因素进行探讨 ,以求最大限度地减少试验误差 ,使获得的结果更加可靠。
转Bt基因抗虫棉室内鉴定技术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03
摘要:转Bt基因抗虫棉在沙培试验中对卡那霉素不同浓度的反应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 ,浓度为 40 0 0mg L的卡那霉素液对非抗虫棉最为敏感 ,反应率为 1 0 0 % ,而转Bt基因抗虫棉均无反应。说明棉花室内抗卡那霉素反应能够准确检测转Bt基因抗虫棉纯度 ,可以作为一种快速、准确、简便的室内检测转Bt基因抗虫棉的方法。同时 ,不同浓度的卡那霉素液对棉苗胚轴、鲜重均有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