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模糊匹配)
38条记录
荸荠枯萎病的发生与防治

安徽农业科学 2000 CSCD

摘要:介绍了荸荠枯萎病的症状、形态、流行规律和影响因素。药剂筛选结果表明 :5 0 %果病克、3 6%粉霉灵和多霉灵对该病菌有较好的效果。并制定出一套防治方法 ,经过 1997~ 1999年的实践 ,取得了较好的防病效果

关键词: 荸荠枯萎病 生物学特性 流行规律 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灿14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2000 CSCD

摘要:早灿14是采用离子束诱变方法选育成功的第2个旱灿稻新品种.其突出特点是来质优良,有8项指标达部颁1、2级优质来标准,该品种的推广有利于旱灿稻米结构的调整.旱灿14已通过省级审定,命名为"皖稻71".

关键词: 旱熟14 生物学特性 栽培技术 水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籼14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2000 CSCD

摘要:早籼 14是采用离子束诱变方法选育成功的第 2个早籼稻新品种。其突出特点是米质优良 ,有 8项指标达部颁 1、2级优质米标准 ,该品种的推广有利于早籼稻米结构的调整。早籼 14已通过省级审定 ,命名为“皖稻 71”

关键词: 早籼14 生物学特性 品质 栽培技术 水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皖棉13号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1999 CSCD

摘要:皖棉13 号( 皖杂40) 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选育出的一个陆地棉品种间杂交种。春棉,适于安徽省淮北、江淮丘陵、长江及邻省无病或轻病棉区广泛种植,株高110 ~120cm ,单株结铃性强,铃大衣分高,一般单产皮棉1 500kg/h m 2 ,高产且稳产,抗逆性强, 纤维外观色白,有丝光,内在品质优良,适宜于早播(4 月上、中旬播完) 、稀植(3 万~3 .75 万株/hm 2) 、足肥( 比常规棉增15 % ~20 % ) 、全程化调。

关键词: 杂交棉 皖棉13号 生物学特性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皖麦26号(皖8804)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1996

摘要:皖麦26号(皖8804)系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选育出的小麦新品种。春性,单产6000kg/ha,适于沿淮、沿江和江淮地区中上等肥力水平的地块种植。株高80cm,长芒、白壳、红粒、半用质,千粒重45g左右,粗蛋白质含量为13.23%,抗三锈和白粉病,赤霉病较轻。熟期转色好,不早衰。适宜播种期为10月中下旬至11月初,基本苗可掌握在300万/ha左右。

关键词: 太谷核不育小麦 轮回选择 生物学特性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皖麦16号(8553)生物学特性和栽培要点

安徽农业科学 1993

摘要:皖麦16号(8553)系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选育出的小麦新品种。春性,亩产350—400公斤,适合淮北中北部地区中上等肥力水平的地块种植。株高80厘米左右,长芒,白壳,白粒,千粒重40克,粗蛋白质含量13.34%,抗条锈和白粉病,轻感叶锈病,中感赤霉病,较抗吸浆虫,耐旱,耐青干,抗倒伏,抗寒性较差。适宜播期为10月中、下旬至11月初,基本苗可掌握在20—25万之间。

关键词: 太谷核不育小麦 品种 生物学特性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缘红瓢虫生物学特性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1992

摘要:在安徽省大别山东部地区栗园,黑缘红瓢虫(Chilocorus rubidus Hope)是板栗球蚧(Kermocodus nawae Kuwana)主要天敌之一,板栗球蚧为害板栗树干枝条,严重影响产量。黑缘红瓢虫以幼虫捕食膨大的若蚧和雌成蚧。室内饲养,一头幼虫在幼虫期可取食13—15头球蚧。田间调查,在黑缘红瓢虫集中分布的栗园或单棵栗树上,幼虫捕食率为90—98%。成虫只取食低龄球蚧和其它蚧虫。因此,对黑缘红瓢虫生活史及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对防治板栗球蚧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黑缘红瓢虫 生物学特性 板栗球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型多用途油料作物-紫苏在我省的开发利用问题

安徽农业科学 1990

摘要:通过初步调查研究表明,紫苏具有较高的综合利用价值,是一种集食用、医药、化工、水土保持于一体,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新型多用途油料作物.紫苏系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它适应性强,不择土质,耐瘠薄,抗旱抗寒,耐涝耐荫(蔽),管理粗放,我省南北均可种植.在人工栽培条件下,一般亩产100公斤以上,高产田块可达300公斤,种籽含油量高,一般为47-50%,可同芝麻、花生媲美.我省可利用的荒地、低产旱地计1200多万亩,若利用其十分之一发展紫苏生产,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人多地少,土地复种指数较高的地区不宜提倡种植.本文就紫苏开发利用的前景和有关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为指导生产提供借鉴.

关键词: 多用途油料作物 紫苏 生物学特性 综合利用 栽培技术 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