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新型多用途油料作物-紫苏在我省的开发利用问题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郭高 1 ; 何文敏 1 ; 戴延寿 1 ; 崔应国 1 ; 张德玉 1 ; 余家斌 1 ; 卜建英 1 ; 计中明 1 ;

作者机构: 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关键词: 多用途油料作物;紫苏;生物学特性;综合利用;栽培技术;建议

期刊名称: 安徽农业科学

ISSN: 0517-6611

年卷期: 1990 年 02 期

页码: 147-150

摘要: 通过初步调查研究表明,紫苏具有较高的综合利用价值,是一种集食用、医药、化工、水土保持于一体,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新型多用途油料作物.紫苏系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它适应性强,不择土质,耐瘠薄,抗旱抗寒,耐涝耐荫(蔽),管理粗放,我省南北均可种植.在人工栽培条件下,一般亩产100公斤以上,高产田块可达300公斤,种籽含油量高,一般为47-50%,可同芝麻、花生媲美.我省可利用的荒地、低产旱地计1200多万亩,若利用其十分之一发展紫苏生产,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人多地少,土地复种指数较高的地区不宜提倡种植.本文就紫苏开发利用的前景和有关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为指导生产提供借鉴.

  • 相关文献

[1]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探析. 姜槐进,苏有健. 2018

[2]长杪高粱“新丰218”的特征特性、栽培技术和综合利用. 罗芸,胡俭,徐公纯,孙红忠. 2002

[3]皖麦43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杨赞林,甘斌杰,余增亮,马广约,王丽芳,王绍义. 2001

[4]马齿苋的栽培及其农业应用. 高晓余,周辉,陈秀晨,张志转,朱永和. 2010

[5]早籼14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吴敬德,吴跃进,童继平,郑乐娅. 2000

[6]皖麦16号(8553)生物学特性和栽培要点. 杨赞林,张少华,金陵,沈正兴,甘斌杰. 1993

[7]皖棉13号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路曦结,何团结,阚画春,陈海亮,金秀菊,李正喜. 1999

[8]旱灿14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吴敬德,吴跃进. 2000

[9]蘘荷生物学特性及其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朱培蕾,赵贵云,刘才宇. 2015

[10]皖麦26号(皖8804)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杨赞林,张少华,甘斌杰,代秉勋,高福平,马广约,周军,沈林,计文超. 1996

[11]紫苏和薄荷提取物对茶炭疽病病菌(Gloeosporium theae sinesis)的抑制作用. 孙钦玉,张家侠,杨云,林栩敏,王辉,夏先江,赵强. 2017

[12]现代农业中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难点和思路. 管叔琪,汪建来. 2010

[13]蚕蛹蛋白的价值、提取及应用研究进展. 章玉萍,张丽丽,陈明,代君君,吴传华,刘健,范涛. 2017

[14]豆制品黄浆水综合利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张焕焕,徐雅芫,李婷婷,钱坤,苏世广,程江华. 2021

[15]阜南县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实践经验. 翟银建,孙照磊,沈学怀. 2021

[16]家蚕彩色茧的研究进展. 章玉萍,陈明,代君君,张丽丽,吴传华,刘健,范涛. 2015

[17]再造塌陷区农业生态系统的研究. 蒋业林. 2000

[18]食用菌菌渣的综合利用研究. 万水霞,朱宏赋,李帆,蒋光月. 2011

[19]蓖麻资源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陈明,范涛,张丽丽,代君君,赵萍,舒蕊,章玉萍. 2018

[20]食用菌菌渣综合利用情况综述. 万水霞,朱宏赋,蒋光月,李帆,郭熙盛.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