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业科学
》
2000
CSCD
摘要:研究了栽插本数和密度对华粳籼 74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 ,每穴栽插本数对产量的影响大于栽插密度。试验最佳处理组合是每穴栽插 3本苗 ,密度 30 .0万穴 / hm2 。最适宜的处理组合是每穴插 3本苗、密度 2 5 .0万穴 / hm2 。
关键词:
水稻
每穴栽插本数
密度
经济性状
产量
《安徽农业科学
》
2000
CSCD
摘要:采用日本 5 7个水稻品种较为系统地分析鉴定了味度计测定值与食味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味度计测定值与食味综合值 ,米饭粘性、柔软性和光泽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关系数 (γ)分别为 0 .64 5 、0 .967 、0 .688 和 0 .92 1 ,且与直链淀粉含量无明显相关。从而提出利用现代化测试仪器味度计是准确、快速、有效地鉴定稻米食味品质优劣的一项重要手段。
关键词:
水稻
味度计测定值
食味综合值
直链淀粉含量
《作物学报
》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使用 30对微卫星引物 ,对 14个不同类型及来源的水稻基因型材料进行 SSR片段长度的多态性分析 ,并运用自动荧光测序系统精确检测 SSL P片段的长度 ,结合 Gene Scan2 .1和 Genotype2 .0分析软件进行数据输出和图象处理 ,得到了多态性丰富的微卫星标记。可以利用这些标记区别和鉴定不同类型和来源的水稻种质材料 ,并进行亲源关系的比较和遗传距离的估计
关键词:
自动荧光测序
水稻
简单序列重复
多态性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
2000
CSCD
摘要:试验结果表明 :杂交中籼协优 5 7群体性状及产量随着施氮量和栽插密度而异。施氮量与栽插密度两因素的交互效应大于因子简单效应之和 ,其作用极显著地影响着群体性状量的变动。处理组合的平均穗谷重、穗数和稻谷产量的变幅依次为 2 .60~ 3 .91g、2 3 0~ 3 0 1个 /m2 和 811.9~ 969.0g/m2
关键词:
水稻
杂交中籼
群体性状
交互效应
协优57
《安徽农业科学
》
2000
CSCD
摘要:早灿14是采用离子束诱变方法选育成功的第2个旱灿稻新品种.其突出特点是来质优良,有8项指标达部颁1、2级优质来标准,该品种的推广有利于旱灿稻米结构的调整.旱灿14已通过省级审定,命名为"皖稻71".
关键词:
旱熟14
生物学特性
栽培技术
水稻
《安徽农业科学
》
2000
CSCD
摘要:早籼 14是采用离子束诱变方法选育成功的第 2个早籼稻新品种。其突出特点是米质优良 ,有 8项指标达部颁 1、2级优质米标准 ,该品种的推广有利于早籼稻米结构的调整。早籼 14已通过省级审定 ,命名为“皖稻 71”
关键词:
早籼14
生物学特性
品质
栽培技术
水稻
《安徽农业科学
》
2000
CSCD
摘要:粒粒饱可有效解决杂交水稻结实率低、籽粒充实度差的生理障碍。在水稻初穗期叶面喷施粒粒饱 ,结合施用穗粒肥 ,可提高结实率 6%左右 ,增加千粒重 0 .5 6~ 2 .2 1g ,主要是增加弱势粒千粒重 ,可增产 5 .3 4 %。
关键词:
水稻
结实率
千粒重
粒粒饱
《安徽农业科学
》
2000
CSCD
摘要:在生态环境优良的稻作区 ,在采用“无污染水浇灌 ,适量施用化肥 ,限量使用农药和除草剂的无公害栽培管理措施条件下 ,以协优 6 3为种植对象 ,探讨稻米的品质和稻米的卫生品质表现。结果表明 :稻米的农药残留量和重金属含量均符合绿色食品稻米的卫生标准 ;稻米的品质达不到国家优质稻米标准 ,不符合绿色食品米的品质要求
关键词:
绿色食品
水稻
无公害栽培
卫生品质
《安徽农业科学
》
2000
CSCD
摘要:对中籼 898 1997~ 1999年在安徽省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及试验、示范结果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中籼 898具有理想的株叶型态 ,穗粒结构协调 ,根系发达 ,分蘖能力强 ,抗病虫耐干旱 ,适应性广等特点。并提出高产稳产栽培技术措施
关键词:
水稻
中籼898
高产稳产性
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
2000
CSCD
摘要:对中籼 898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表明 ,4个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贡献的大小依次为有效穗、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产量 9.0t/hm2 以上的合理穗粒结构为 :有效穗 (2 85± 15 )万 /hm2 ,每穗总粒数 (16 0± 10 )粒 ,结实率 (86± 2 ) % ,千粒重 2 9.5g。并提出高产栽培措施。
关键词:
水稻
中籼898
产量构成
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