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626条记录
日粮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5种霉菌毒素吸附剂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选用360日龄海兰灰产蛋鸡864只,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处理4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处理1~5组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5种霉菌毒素吸附剂A、B、C、D和E,试验期56d。结果表明,霉菌毒素吸附剂A、C、D和E对产蛋鸡生产性能没有影响,吸附剂B能够提高产蛋鸡产蛋率(P<0.05)。5种霉菌毒素吸附剂对第35天鸡蛋蛋壳厚度、哈氏单位、蛋黄比率和蛋壳强度没有影响(P>0.05),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产品C、D、E组的蛋黄色泽分别比对照组高43.64%、36.83%和43.28%(P<0.05)。第56天时,日粮中添加吸附剂A处理组的蛋黄色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添加吸附剂C和E处理组的蛋黄色泽分别比对照组高10.39%和9.85%(P<0.05);添加5种不同霉菌毒素吸附剂处理组的哈氏单位和蛋壳强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因此,霉菌毒素吸附剂产品B能够提高蛋鸡产蛋率(P<0.05);长期使用霉菌毒素吸附剂对鸡蛋品质有一定影响,主要表现为蛋壳强度和哈氏单位降低。

关键词: 霉菌毒素吸附剂 蛋鸡 生产性能 蛋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鲜两用型辣椒新品种皖椒18的选育·特征特性·栽培要点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为辣椒(Capsicum annuum)新品种皖椒18的推广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比较皖椒18和对照品种的产量、品质和抗病性等指标,探讨了皖椒18的生产潜力和推广价值。[结果]皖椒18中早熟;果实羊角形,果长17~20 cm、果肩1.6~1.8 cm;鲜椒单果重20~25 g,干椒单果重3.0~4.5 g;果面光滑,果指10.9,肉厚0.23 cm,心室数2~3个;嫩果颜色深绿,干椒暗红、光亮。皖椒18持续坐果力强,一般单产3万kg/hm2以上,显著高于对照8819。皖椒18干物质、粗脂肪、粗纤维和总糖含量均低于对照湘辣2号,但红色素色价及VC、辣椒素含量均高于对照湘辣2号,总体品质优于对照。皖椒18抗病毒病,高抗炭疽病、疫病和青枯病,抗病性强。[结论]皖椒18熟期早、产量高、米质优,是绿椒、红椒和加工干椒多用型品种,适宜在安徽、湖南、江苏和云南等地种植,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关键词: 皖椒18 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淮杂交中籼适宜品种试验研究初报

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 2012

摘要:为了研究超级稻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筛选出适宜江淮地区推广种植的水稻品种,特安排了丰两优香1号、金优527、淮两优527等20个水稻品种参加试验,结果表明:徽两优6号、D优527和Ⅱ优7954丰产性、适应性较好,适合在沿淮地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 杂交中籼 丰产性 适应性 筛选 沿淮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家禽代谢试验方法研究进展:(一)试验动物选择与预试期设置及收粪期天数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鉴于目前缺少规范的家禽代谢试验方法的国际标准,本文就此对近年来各国学者开展的家禽代谢试验中所使用的试验动物品种、性别和日龄的选择,预试期设置以及禁食期与收粪期长短等进行综述,旨在为今后国内开展相关试验提供参考。

关键词: 家禽 代谢试验 动物选择 预试期设置 收粪期天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高油酸材料的遗传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甘蓝型油菜突变自交系高油酸性状的遗传模式,以应用于油菜高油酸育种工作。本研究以低油酸亲本‘扬6026’(P1)和甘蓝型油菜高油酸突变自交系‘HO05’(P2)为材料,通过气相色谱单粒法分析对该组合的杂交后代F1、RF1、B1、RB1、B2、RB2、F2和RF2的高油酸性状的进行数量性状遗传分析。试验分析结果表明:亲本的油酸含量比较稳定,为加性-显性遗传模式,并且加性主效基因作用明显,是由于基因遗传差异作用的,高油酸性状由2对主效基因控制高油酸性状,狭义遗传力hN2为63.16%,另外的36.84%是由环境的变化引起的;低油酸亲本(P1)和高油酸亲本(P2)正反交试验表明,高油酸的遗传没有细胞质遗传效应。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高油酸 遗传分析 单粒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级稻徽两优6号高产制种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摸索徽两优6号亲本在白湖地区的生育特性,掌握相关配套的高产制种技术,为大面积制种提供技术保障。

关键词: 徽两优6号 制种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药剂对稻曲病菌的毒力测定及复配研究

植物保护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防治稻曲病的有效单剂和复配组合,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烯唑醇、腈菌唑、丙环唑、咪鲜胺、苯菌灵、多菌灵、戊唑醇、井冈霉素、松脂酸铜9种杀菌剂及互相复配后对稻曲病菌的毒力,并比较了不同复配组合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稻曲病菌对烯唑醇最敏感,EC50为0.145μg/mL;井冈霉素对稻曲病菌的毒力作用最弱,EC50为13.6μg/mL。从252种不同比例复配的药剂中,筛选出12种增效配方,其中烯唑醇和咪鲜胺复配(1∶10),协同系数高达3.70,增效作用最大;烯唑醇和咪鲜胺(1∶10)对稻曲病菌的毒力作用最强,EC50为0.06μg/mL,其次是烯唑醇和咪鲜胺(1∶20)与烯唑醇和腈菌唑(10∶1),EC50分别为0.10μg/mL和0.11μg/mL。田间试验结果也表明:烯唑醇与咪鲜胺(1∶10)复配,对稻曲病的平均防效为79.2%,高于其他常用药剂。

关键词: 稻曲病 杀菌剂 复配剂 毒力测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食用菌产业现状·问题及对策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分析了安徽省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安徽省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对策:加强菌种管理,提高制种技术;开发栽培新材料,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食用菌产业化进程;建立食用菌生产安全体系,加强执法,提高其品质和安全性;合理开发利用野生食用菌资源,大力发展食用菌产品深加工。

关键词: 食用菌 现状 问题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剂量~(60)Co-γ射线辐射家蚕的生物学效应

北方蚕业 2012

摘要:家蚕作为鳞翅目昆虫的模式生物,其饲养方法简单,是研究遗传和变异的极好模型。本文以家蚕卵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辐射家蚕卵的生物学效应,结果表明:随着射线辐射剂量的增加,蚕卵的孵化率明显降低而死亡率显著升高,当辐射剂量达到300Gy时,蚕卵的孵化率减小到零;在饲育各龄期随着60Co-γ射线辐射剂量的增加,其生长发育状况会出现逐渐减弱的趋势,60Co-γ射线辐射对雌蚕的致死作用比雄蚕明显。

关键词: 60Co-γ射线 家蚕 孵化率 生物学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糯米变性淀粉研究进展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2

摘要:糯米变性淀粉具有凝沉性弱、冻融稳定性好等特点,适合做食品添加剂,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概述了糯米的营养成份和主要用途,介绍了糯米变性淀粉的性质,以及近年来国内糯米变性淀粉的研究及应用状况。

关键词: 糯米变性淀粉 结构 变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