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秸秆还田与施氮量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及赤霉病发生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给秸秆还田的推广应用及合理施氮提供依据,于2008-2012年以皖麦52为材料,利用连续定位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和施氮量对小麦籽粒产量、品质及赤霉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可提高小麦产量,而秸秆还田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不显著。秸秆还田后小麦旗叶Fv/Fm和NPQ得到提高;不同施氮量间荧光参数差异极显著,其中(Fm'-F)/Fm'和qP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Fv/Fm和NPQ的变化规律不明显;秸秆还田引起小麦籽粒容重、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沉降值和硬度下降;增施氮肥除降低籽粒容重外,使其他品质指标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秸秆还田提高了赤霉病病穗率和病情指数;随施氮量的增加,赤霉病病穗率和病情指数均呈递增趋势。
关键词: 小麦 秸秆还田 施氮量 产量 品质 荧光参数 赤霉病


戊唑醇在葡萄和土壤中的残留和消解动态
《农药学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葡萄中戊唑醇残留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并研究了其在葡萄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土壤用乙腈提取,无需净化,葡萄样品用甲醇提取,二氯甲烷液液分配净化后用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GC-NPD)测定。结果表明:在0.01、0.1、1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戊唑醇的平均回收率为85.0%~98.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9%~10.4%;最小检出量为1×10-11g,最低检测浓度为0.01 mg/kg。采用250 g/L戊唑醇水乳剂按有效成分187.5 mg/L剂量(推荐剂量的1.5倍)施药,戊唑醇在葡萄中的半衰期为9.8~12.2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8.2~17.3 d,药后28、35 d葡萄中的最终残留量≤0.81 mg/kg,低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和中国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2.0 mg/kg。建议在葡萄上使用250 g/L戊唑醇水乳剂时,施药剂量最高为有效成分187.5 mg/L,施药2~3次,采收间隔期为28 d。


安徽地方传统菜肴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农产品加工(学刊) 》 2013
摘要:安徽以其独特的地理特点和悠久的文化(徽商文化、徽州文化等),经过岁月的沉淀,形成了众多独具特色的安徽菜肴,不仅包括八大菜系之一的"徽菜",更有独具地方特色的吴山贡鹅、符离集烧鸡、秦栏卤鹅等名菜。介绍了安徽菜肴的特点及来源、目前发展状况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安徽菜肴工业化的发展建议,同时指出了工业化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难点和发展重点。


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与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与创新
《管理观察 》 2013
摘要:安徽省96%的县实行了"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农技推广管理体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正成为多元化农技推广的重要力量,多元化社会服务组织发展迅猛,服务正由原先单一为农民代耕代种逐步发展到农田托管、农事打包服务、农事全程代理等多种形式。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存在认识不够,投入不到位;条件建设滞后,人才断层隐患凸显;专业狭窄无法应对农民需求和现代农业;多元化推广体系间缺乏利益联结机制和推广行为短期化等问题。对此提出提高认识强化宣传,构建农技推广事业法制保障;加强农技推广机构建设,设立引种示范专项资金;创新用人、激励和培训机制;明确农技推广主体,建立常态化产学研联盟;统筹规划农技推广体系发展,助力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等建议。
关键词: 农技推广机构 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 社会化服务组织 建设 创新


外源茉莉酸甲酯对草莓冷藏期间采后腐烂和品质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外源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对"丰香"草毒(Fragaria ananassa Duch cv.Fengxiang)果实采后品质及果实腐烂的影响。[方法]将供试草莓用MeJA在25℃下熏蒸处理9 h并摊凉2 h,最终MeJA浓度为1和100μmol/L。处理后迅速预冷至5℃后,置于(5±1)℃下贮藏(相对湿度90%~95%)。贮藏期间每隔3 d取3盒(每盒30果)测定草莓的腐烂指数和各品质指标。[结果]试验表明,1μmol/L MeJA处理可显著抑制采后草莓果实腐烂的发生,但对果实硬度、V C、可滴定酸(TA)、总糖的含量变化无显著影响。100μmol/L MeJA则显著促进贮藏后期草莓果实硬度及V C的损失,促进果实腐烂的发生,对其他品质指标无显著影响。1和100μmol/L MeJA均没有显著影响果实的呼吸速率。因此,1μmol/L MeJA没有显著促进草莓果实的衰老,可维持某些果实品质;高浓度MeJA将促进草莓果实品质的下降。[结论]研究得出,1μmol/L的MeJA处理在草莓果实采后贮藏保鲜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桑叶对淮南麻黄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家畜生态学报 》 2013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桑叶对淮南麻黄鸡生产性能、肉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55日龄淮南麻黄鸡3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试验分前期和后期,对照组鸡饲喂基础日粮,试验1、2、3组日粮是在基础日粮(等营养)中分别添加3%、5%和7%桑叶粉。结果表明:(1)试验全期各组的鸡增重、料增重比和屠宰性能差异都不显著(P>0.05);(2)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鸡肉L★和a★与对照组差异都不显著(P>0.05),鸡肉b★比对照组分别高14.10%(P>0.05)、23.60%(P<0.05)和5.88%(P>0.05);(3)日粮中添加3%桑叶粉试验组鸡肉中苏氨酸、异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比对照组都高(P<0.05);试验各组鸡肉中总磷比对照组分别低17.39%(P<0.05)、21.74%(P<0.01)和30.43%(P<0.01);(4)试验1组、2组、3组鸡血清尿素氮与对照组差异都不显著(P>0.05)。上述结果表明桑叶饲喂肉鸡是可行的。


安徽省水稻区试品种(系)对稻曲病的抗性鉴定及评价
《植物保护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安徽省潜山县分3个播期对120个水稻区试品种进行稻曲病自然诱发鉴定,采用发病率的平均值与最大值以及病情指数的平均值与最大值对鉴定结果作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水稻品种间对稻曲病的抗性有显著差异,不同播期间的病情指数也有明显差异,早播的发病轻,后两个播期发病重。以最大值评价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更可靠。一般情况下,可用病穗率最大值评价品种抗性,如需更精确的评价,则以病情指数最大值作为评价标准为宜。


药剂混配对梨木虱的毒力及药效测定
《中国农学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防治梨木虱的高效药剂,采用药膜法测定了不同药剂组合对梨木虱成虫的毒力,通过田间药效试验,评价了药剂和药剂组合对梨木虱成虫和若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对梨木虱成虫显示了较高的触杀毒力,LC50为0.9877mg/L,阿维菌素与吡虫啉质量比1:1混配也显示了较突出的触杀效果,LC50为1.2145mg/L;田间药效结果表明,阿维菌素与吡虫啉/啶虫脒混配对梨木虱成虫有较好的防效,10天内防效均在80%以上,阿维菌素与吡虫啉/啶虫脒混配对梨木虱若虫也显示了较好的防效,10天防效均在9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