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杂交粳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占新春 1 ; 汪登松 2 ; 王国朝 2 ; 付强 1 ; 吴爽 1 ; 郑乐娅 1 ; 童俊 2 ; 单秀灵 2 ; 王德志 2 ;

作者机构: 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国家水稻改良分中心合肥分中心

2.安徽省大圹圩农场

关键词: 杂交粳稻;农艺性状;配合力;遗传力

期刊名称: 安徽农业科学

ISSN: 0517-6611

年卷期: 2013 年 41 卷 06 期

页码: 2409-241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目的]分析杂交粳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探讨三系亲本的配合力、遗传力等规律及参数。[方法]以5个千粒重介于23.5~27.4 g的BT型不育系和40个千粒重介于18.7~31.2 g的三系粳稻恢复系,采用p×q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配制200个杂交F1为试验材料,对9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母本一般配合力方差除单株有效穗、每穗实粒数和单株谷重3个性状外,其他6个性状均达极显著水平;父本一般配合力方差和组合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极显著水平。在组合的单株谷重性状中以非加性效应为主,而其余8个性状均以加性效应占主导地位。组合的所有性状受恢复系的影响比受不育系的影响大。各农艺性状狭义遗传力的大小顺序依次为千粒重>株高>播始历期>结实率>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单株谷重>单株有效穗数。[结论]该研究可为进一步选择和利用这些不育系、恢复系及其配组F1杂种优势提供理论依据。

  • 相关文献

[1]杂交粳稻品质性状杂种优势、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 占新春,郑乐娅,邹禹,钱宝云,张培江,董召荣. 2015

[2]两系杂交粳稻配合力测定及通径分析. 袁勤,王守海,罗彦长,程融. 1990

[3]杂交早稻主要米质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 陈秀晨,白一松,王士梅,梅德勇,龚存力,韩云芳,于智坤,杜士云,朱莉昵. 2017

[4]杂交旱稻主要米质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 陈秀晨,白一松,王士梅,梅德勇,龚存力,韩云芳,于智坤,杜士云,朱莉昵. 2017

[5]几个水稻不育系的亲和性及配合力、遗传力研究. 罗志祥,丁超尘,陈多璞,朱启升. 1999

[6]粳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配合力及遗传力研究. 罗彦长,李成荃,张端品,王守海,王德正,吴爽. 2001

[7]大麦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与配合力分析. 陈晓东,赵斌,季昌好,顾江涛,王瑞. 2014

[8]玉米综合系选育研究初报. 张会南,左晓龙,童有才,龙正容. 1993

[9]栽插密度和穴栽苗数对杂交中粳Ⅲ优98米质的影响. 占新春,张培江,吴爽,李安林,姜福建. 2003

[10]超高产杂交粳稻育种研究与实践. 张培江,付强,占新春,吴爽. 2007

[11]不同类型粳稻品种产量及其相关因素综合分析. 陈刚,吴文革,胡鹏,王斌,胡琪峰. 2013

[12]国审新品种皖系长毛兔的选育. 赵辉玲,陈胜,程广龙,杨永新,江喜春,徐建. 2013

[13]杂交水稻生产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 李成荃. 1992

[14]优质粳型不育系爱知香A的选育与利用. 庆瑢,孙明,龚秀东,王前超,姚卫清,秦波. 2003

[15]杂交中粳稻T优5号亲本特性及高产制种技术. 占新春,张培江,付强. 2010

[16]安徽省杂交粳稻研究回顾与展望. 李成荃,王守海,王德正,罗彦长,张培江,吴爽,杜士云,许传万. 2005

[17]单季晚粳杂交稻新组合T12优66的选育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张培江,占新春,付强,郑乐娅,张培权,邹禹. 2014

[18]BT型粳稻不育系T4012A的选育及应用. 占新春,付强,郑乐娅,张培权,邹禹,张培江. 2014

[19]杂交中粳稻新组合80优1号高产制种技术. 杨联松,白一松. 2008

[20]安徽省杂交粳稻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张培江,付强,占新春,吴爽,李泽福,王守海.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