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甘蓝型双低黄籽油菜核不育材料Y420A的发现与遗传研究
《遗传 》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1990年春,在甘蓝型双低黄籽品系87-Y420株行中发现一株天然不育株,随后以该不育株开放授粉后代群体为基础,通过连续兄妹交育成黄籽核不育两用系Y420AB和完全临时保持系(简称TAM)。其不育性受两对隐性重叠不育基因与隐性上位抑制基因互作控制,隐性上位抑制基因纯合时,对隐性不育基因的表达起抑制作用,使其表现可育。TAM系的获得有力地证实了这种互作的存在,而且在Y420A群体中很可能存在2对隐性上位基因,彼此独立地对不育基因起抑制作用。
酶标SPA在鸭病毒性肝炎免疫检测上的应用研究
《中国畜禽传染病 》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在酶标SPA(金色葡萄球菌A蛋白)的DotBlotImmunoasay(免疫斑点试验)中,SPA能与鸭血清中IgG分子Fc段结合。这一点,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用酶标SPA的DotBlotImmunoassay、DotBlotELISA及鸡胚中和试验,分别对DHV(鸭肝炎病毒)A毒株、及已知的I型DHVR毒株,进行交叉试验的结果一致。该试验以及病毒粒子的电镜观察,进一步表明,我们培育的优良鸭肝炎弱毒株A66确系I型DHV。
关键词: 鸭血清,酶标SPA,DHV,电镜
第三代棉红铃虫发生量预报技术研究
《棉花学报 》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1材料与方法1.1预报要素的确立根据安徽省望江县棉花病虫测报站资料,棉红铃虫第三代卵量与青铃被害程度极显著相关(r=0.7398,P0.01=0.708)。因此以棉红铃虫第三代卵量为预报对象y,就能正确反映当代棉花的受害程度。从1974~1985年历...
棉田应用乙缩调节剂防病增产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1991~1994年连续4a应用乙缩调节剂对棉花进行化学去早蕾和调控的试验与示范。结果表明:安徽沿江棉区棉花应用乙烯利1000~1500mg/kg+缩节胺100mg/kg,每公顷375~600kg药液,只喷棉株周围,其控制烂铃率效果达55.03%~77.30%,降低烂铃指数防效15.21%~15.84%,籽棉和皮棉增产效果分别为26.12%~32.79%和26.86%~32.99%,防病增产效果极显著。1994年采用试验结果进行示范:烂铃防效为61.15%,皮棉增产8.18%。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棉田应用乙缩调节剂是一项减轻棉花烂铃,提高产量的优质高产、高效的植棉新技术。
关键词: 棉花;烂铃;乙缩调节剂
水稻白叶枯病菌抗药性现象的室内研究
《植物保护学报 》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白叶枯病是水稻的主要病害,目前我国防治该病的药剂主要是噻枯唑(川化—018),在含药含菌培养基上,筛选出了叶枯净(5—氧酚嗪)抗性菌,其突变率为2×10~(-6),抗性指数为333。未发现噻枯唑和渝—7802抗性菌。而在活体上直接喷药筛选时既发现了叶枯净抗性菌(抗性指数大于108),又发现了噻枯唑抗性菌(抗性指数大于196),仍然未发现渝—7802抗性菌,进一步的试验证明,噻枯唑活体抗性菌,离体测定时无抗药性,说明噻枯唑活体抗性和离体抗性不一致,而叶枯净的活体抗性和离体抗性一致。交互抗性测定证明,噻枯唑、叶枯净、渝—7802三者之间无交互抗性现象,而噻枯唑与敌枯双之间存在着强烈的正交互抗性。
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性的遗传研究——Ⅰ.隐性核不育系9012A的遗传
《作物学报 》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结果表明:(1)甘蓝型油菜核不育系9012A不同于显性上位互作核不育,是一种新的基因互作核不育类型,其不育性受2对隐性重叠不育基因和1对隐性上位抑制基因互作控制,当隐性上位基因纯合时,对隐性不育基因起上位抑制作用。(2)在甘蓝型油菜中存在至少2套独立的不同隐性重叠不育基因,隐性上位基因与不同的隐性重叠不育基因之间的互作是非专一性的,这对于现有双基因隐性核不育杂种优势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完全保持系的分离解决了传统隐性核不育杂种优势利用难点,为隐性核不育杂种优势利用开辟了新途径。这类核不育不仅在杂优育种实践中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同时也是研究植物细胞核雄性不育机理的理想材料。
两系粳杂70优双九的选育
《杂交水稻 》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70优双九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以本所选育的7001S为母本与优质父本双九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晚粳新组合。它具有优质、高产、多抗、灌浆较快和较易脱粒等突出优点。1995年被评为安徽省优质米,1997年8月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
关键词: 两系杂交粳稻,70优双九,选育,栽培技术
变温影响中华鳖生长和日粮的研究
《淡水渔业 》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了不同温度、恒温条件对中华鳖生长和日粮的影响。结果表明,适温范围的变温组均比相应恒温组生长迅速。其中以29±3℃组增重最快,对饲料的利用率也最高。结果还揭示,有利促进中华鳖生长的昼夜变温幅度不宜太大,每24小时内的变幅以±3℃为宜。
关键词: 中华鳖,变温,恒温,增重,日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