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稻科学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水稻为模式植物研究了利用碱处理叶片直接用作 PCR扩增的模板 ,并应用于水稻品种种性和纯度鉴定以及分子标记辅助田间育种材料的选择中。该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结果可信度高 ,重复性好 ,对待测植株的损伤小等特点 ,它无需高速冷冻离心机及相应的提取 DNA的试剂 ,故试验成本低 ,检测所需的时间短。尤其是群体较大时 ,此种方法更是显得经济有效 ,利用此种方法在 1 d内可检测 30 0份样品。
关键词:
水稻
基因组DNA
分子标记
聚合酶链式反应
鉴定
研究方法
《水利渔业
》
2002
北大核心
摘要:用浸泡免疫法和特异化饵料免疫法对当年草鱼苗进行免疫对照试验。结果表明 ,特异化饵料免疫组的成活率为 90 4 %± 0 4 % ,产量为 16 5 4 5± 2 78 5kg/hm2 ,获得平均免疫保护力为 95 % ;3项指标分别比浸泡免疫法高出 30 1%± 5 2 %、6 36± 4 70 2kg/hm2 和 30 %。
关键词:
草鱼出血病
免疫途径
对照试验
《遗传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经过碱处理的小麦叶片直接作为PCR和RAPD反应的模板 ,并应用于小麦转基因目标性状的跟踪检测、品种多态性分析等方面。该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等特点 ,尤其是在受测群体较大时 ,此种方法更显得经济有效。
关键词:
小麦
基因组DNA
分子标记
PCR
RAPD
《杂交水稻
》
2002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淀粉凝胶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的同工酶差异 ,分析 17个杂交水稻亲本、3个新株型株系和2 2个光壳稻、爪哇稻品种的遗传差异 ,研究光壳稻和爪哇稻及其与温带粳稻之间的关系 ,探索同工酶标记水稻亲本遗传差异在杂交稻育种中利用的可能性。在本研究中 ,8个同工酶 18个多态性位点至少在 2个基因型间存在差异。每个具有多态性的酶谱带分别以 1和 0记录存在与否 ,由同工酶数据计算的Nei’s遗传距离创建聚类树状图。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籼稻和粳稻容易被分开 ,普通粳稻与光壳稻、爪哇稻混合聚在一起 ;光壳稻与爪哇稻之间的遗传距离要比它们与普通粳稻之间的遗传距离小。利用光壳稻、爪哇稻选育不同生态群方向的恢复系和不育系 ,已配组育成了强优势的杂交稻组合。
关键词:
同工酶标记
水稻
遗传差异
杂交稻育种
《茶叶科学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不同发酵程度祁红的多酚类物质氧化产物及其组成,结果表明,不同发酵程度祁红茶黄素(TFS)及各组分的含量不同,因而导致祁红的汤色、乳色品质产生差异。对祁红乳色品质影响较大的是茶黄素(TF1)、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TF2)、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TF3)这三种茶黄素,它们与祁红乳色得分均成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17、 0.854和0.952。
关键词:
祁红
发酵程度
茶黄素
乳色
《杂交水稻
》
2002
北大核心
摘要:阐述了制约我国杂交水稻制种工作的主要问题 ,即基地不稳 ,杂交组合的同质化和科技投入不足等。对如何加快优质高产组合的应用 ,提高种子质量和增强市场竞争力 ,提出了商榷意见 ,认为改进杂交水稻制种工作的对策应是稳定制种基地 ,加强科技投入力度和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等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制种基地
科技投入
质量管理
《遗传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将除模板DNA以外的PCR反应混合液 ,经过真空浓缩冻成干粉状后 ,分别置于室温和 4℃贮存 ,经过一定的贮藏时间后进行PCR反应 ,发现经冻干处理的样品能在较长的贮存时间内保持扩增活性 ,这将给实际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
关键词:
冻干
贮存
PCR扩增
《农业技术经济
》
2002
北大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