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782条记录
药用植物‘海螺’望春花蕾用林栽培模式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CSCD

摘要:为确保地道中药材‘海螺’望春花的质量、提高产量,连续多年对‘海螺’望春花蕾用林系列栽培措施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从‘海螺’望春花的品种母树上采种子和穗条进行播种及嫁接,其品质优于普通望春花;选择丘陵岗地反坡梯状整地和鱼鳞坑施肥能保证土壤肥力;以2 m×3 m的株行距,每公顷1650株的密度密植栽培可以明显提高产量;嫁接和矮化技术能提早结实并保护采蕾母树持续经营。研究有利于‘海螺’望春花的种源的保护、纯化,使单位面积的产蕾量提高67%;嫁接苗植株提早3~4年产蕾;矮化技术使树高降低到4 m以下,蕾产量提高30%,同时有利于生产的安全性;制定了蕾用林的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控措施。上述’海螺’望春花蕾用林系列丰产措施为今后发展望春花,促进其优质、稳产、丰产提供了技术基础。

关键词: ‘海螺’望春花 栽培技术 密植 嫁接 矮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次发酵提取茶皂素的方法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CSCD

摘要:为提取饼粕中的茶皂素,根据饼粕中含有较多糖类物质的特点,对饼粕进行酒精发酵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二次发酵法,可以成功地促进饼粕的酒精发酵,每百克饼粕因酒精发酵而被消耗12.58 g糖类物质;茶皂素的提取率达80%左右,且粗提茶皂素纯度高,可以达到62.37%;玉米粉与饼粕的配比为1:1.5较为合适;浓缩能耗低,初提液茶皂素浓度可达78.26 mg/m L.

关键词: 茶皂素 二次发酵 提取率 玉米粉配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控失复混(合)肥对皖北地区小麦产量的影响

磷肥与复肥 2014

摘要:结合粮丰工程开展控失复混(合)肥对皖北地区小麦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显示,施用控失复合肥的小麦较施用常规小麦配方肥增产4.2%~13.9%,平均增产8.4%,每公顷新增纯收益在571.5~1 879.9元。

关键词: 粮丰工程 控失性肥料 皖北地区 小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进口鸡群禽白血病感染状况的调查

检验检疫学刊 2014

摘要:[目的]了解禽白血病病毒在安徽辖区进口鸡群中的感染情况。[方法]随机采集1日龄胎粪、不同日龄段泄殖腔棉拭子检测禽白血病病毒群特异性p27抗原、采集血清检测ALV-AB及J亚型抗体,收集种蛋检测蛋清p27抗原。[结果]祖代蛋鸡1日龄胎粪和200日龄泄殖腔棉拭子p27抗原的阳性率分别为18.2%、45%、4.5%、15%;种蛋蛋清p27抗原全为阴性,父母代蛋鸡180日龄泄殖腔棉拭子和种蛋清p27抗原的阳性率分别为21.9%、10%;祖代和父母代蛋鸡ALV-J抗体全为阴性,ALV-AB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10%、28.1%。祖代肉鸡泄殖腔棉拭子p27抗原阳性率分别为5%、6.7%、3.3%,种蛋蛋清p27抗原全为阴性;哈伯德鸡群ALV-J抗体为阴性,AA鸡群ALV-J抗体阳性率为20%;两个品种不同日龄肉鸡ALV-AB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32.5%、63.3%、80%。[结论]安徽进口鸡群中ALV-J仅AA鸡群有20%的感染率,ALV-AB的感染率分别为9%、10%、28.1%、32.5%、63.3%、80%。

关键词: 禽白血病病毒 p27抗原 抗体 感染状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石榴新品种‘玛瑙红’

果农之友 2014

摘要:原产于安徽怀远的‘大笨子’石榴(徐凯等,1997)是全国著名的优良鲜食品种之一,长期受栽培和气候条件的影响,成了独特的当地优势主栽品种,其果实较大,味甜微酸,果皮光滑,底色黄绿,阳面鲜红色,丰产,品质优,耐贮藏,但有少量褐色锈斑。1973年从怀远县‘大笨子’母树上剪下枝条扦插育苗,后发现其中有一株发生优良变异,经过近40年无性系繁殖,并进行系统观察和对比鉴定,其性状表现稳定。参照文献标准和方法进行品种生育期划分(巩雪梅等,2004;苑兆和等,2012)及品质测定(关军锋,2001),其成熟期比‘大笨子’晚10天左右;除具备‘大笨子’丰产、耐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性别美系大白猪生长曲线拟合分析

养猪 2014

摘要:对美系大白猪进行了生长曲线拟合,自出生每30 d称1次体重,根据平均体重分别利用Logistic、Bertalanffy、Gompertz模型进行生长曲线拟合,结果显示,Gompertz模型拟合度最高(R2=0.999 9),其它两种模式也相对较高,均高于0.999 0;从极限体重(成熟体重)看,Gompertz模型拟合的公猪和母猪体重分别是239.88 kg和222.76 kg,较符合大白猪的体重范围,因此,Gompertz模型最适合美系大白猪的生长发育过程,其公、母猪Gompertz方程分别为:W=239.88exp[-4.52 exp(-0.011 t)]和W=222.76 exp[-4.59 exp(-0.011 t)],其拐点分别是(137.14 d,88.25 kg)和(138.53 d,81.95 kg)。

关键词: 美系大白猪 生长曲线 生长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鲵仿生态人工繁殖技术

安徽农学通报 2014

摘要:介绍了大鲵仿生态人工繁殖技术,主要包括:繁殖场地选择,仿生态繁殖池的建造,大鲵亲体选择与培育,大鲵人工繁殖等。为大鲵的资源保护,增值和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鲵 仿生态 人工繁殖 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美洲星的作用特点及其在水稻上的应用

现代农业科技 2014

摘要:新美洲星是安徽省农科院引进美国先进的有机矿化技术生产的高科技产品,除了含有肥料全价位营养元素以外,特别是含有甲壳素、黄腐酸和兼备改良土壤、促进农作物生长双重效果的进口原料"KOM"。在农作物上应用,能够平衡养分供给,增强作物抗逆(旱、涝、冻害等)能力,在水稻生产上,具有促进水稻壮苗和苗情转化的调节功能。新美洲星的技术含量一直处于同行业的前列,但是由于产品登记制度等原因,难以给产品准确进行定位,直到2012年中央一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两优289

杂交水稻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两优289是湖北谷神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和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联合选育的两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于2012年4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具有产量高、米质较优、抗倒性好、适应性广和易制种等特点。总结了其栽培和制种技术要点。

关键词: 两系杂交水稻 两优289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单宁酸对不同pH茶园土壤中活性铝形态分布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集云南省普洱市和江西省南昌县两地典型的茶园土壤,通过添加HCl和Ca(OH)2调节土壤pH,研究不同pH(3.0、3.5、4.0、4.5)茶园土壤添加0.4 mmol·kg 1、2.0 mmol·kg 1、4.0 mmol·kg 1、8.0 mmol·kg 1、12.0 mmol·kg 1单宁酸后,活性铝形态交换态铝(Al3+)、单聚体羟基铝[Al(OH)2+、Al(OH)+2]、酸溶无机铝[Al(OH)03]和腐殖酸铝[Al-HA]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单宁酸添加量为0~0.4 mmol·kg 1和0~2.0 mmol·kg 1时,江西南昌和云南普洱茶园土壤中交换态铝随土壤pH的增加呈明显下降趋势,而羟基态铝、酸溶无机铝和腐殖酸铝呈逐渐上升趋势;当单宁酸浓度增至2.0 mmol·kg 1以上时,随土壤pH的增加,单宁酸对活性铝释放的抑制作用增强,各形态活性铝含量都较低,且不同pH处理土壤间的差异不显著。0~20 cm土层土壤与20~40 cm土层土壤变化规律大致相似,总体上看,下层土壤活性铝总量高于上层。云南普洱茶园土壤活性铝总量明显高于江西南昌的茶园土壤。相关分析表明,0~20 cm土层土壤中,pH与羟基态铝、腐殖酸铝、土壤酸碱缓冲容量(pHBC)呈正相关(r=0.796,P<0.01;r=0.960,P<0.01;r=0.852,P<0.01);pHBC与交换态铝、羟基态铝呈负相关(r=0.904,P<0.01;r=0.645,P<0.05),而与腐殖酸铝呈正相关(r=0.795,P<0.01)。同时,单宁酸加入浓度为0~0.4 mmol·kg 1时,土壤pH明显上升,之后随着单宁酸加入浓度的增加土壤pH持续下降,土壤pH(YpH)与单宁浓度(CDN)在此阶段基本符合方程:YpH=0.04CDN+3.82(R2=0.95,P<0.01)的线性变化趋势,在单宁酸浓度达到8.0~12.0 mmol·kg 1时,土壤pH基本不再变化。

关键词: 单宁酸 茶园土壤 活性铝 土壤 pH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