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安徽省水稻品种稻曲病抗性鉴定与评价
《作物研究 》 2021
摘要:为明确安徽省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的整体抗性水平,为品种审定、抗病品种选育、品种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以2017-2020年间659份水稻区试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自然诱发方法,进行抗性级别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表现为抗性的品种42份,占比6.37%,其中高抗品种17份;感病品种高达255份,占比38.69%。2017—2020年这4年内品种对稻曲病的抗病率分别为5.81%、27.56%、18.45%、22.09%。比较分析表明,籼稻、粳稻类型间抗性水平无显著差异。两个自然诱发鉴定圃的抗性鉴定结果差异较大。安徽省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的总体抗性水平较好,但感病品种比例较高。
一种基于PCR的水稻SNP标记检测方法
《中国农学通报 》 2020
摘要:旨在找到一种简便的SNP检测方法用于水稻种性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本研究以245份长江中下游主推杂交水稻品种及亲本为研究材料,从1319个SNP位点中筛选出124对多态性高的位点,建立SNP的高效检测体系。选用其中的1个标记sf0141821553和SSR的标记RM7120来检测水稻的纯度,分别利用Caps-AccI标记和SNP-sf0601764762扩增亲本及杂交后代Wx的基因型,两者结果完全一致。用124对位点对245份杂交水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聚类分析显示,245个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64~0.97之间。以遗传相似系数0.64为阈值,可以将245个水稻品种分为2个类群,这2个类群分别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12和0.667处又可以分为2个亚群。结果表明材料间存在明显的群体结构,能精确区分待测品种的基因型以及品种间的遗传差异。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来实现SNP标记的检测,方法简便且不需要大型仪器设备和昂贵的试剂,便于实验室开展水稻品种的鉴定工作。
氮素高效利用水稻新品种筛选与评价
《上海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市场上大面积应用的杂交水稻及常规籼型水稻为材料,通过设置不同氮肥水平,研究其对不同基因型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主要经济性状的变异系数表现为低氮处理>正常施氮处理>不施氮处理,低氮水平下变异系数为20.89%—121.37%.水稻单株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对筛选出的双高效型(第I象限)水稻品种'XY52'IIY52'9311'JLYHZ'LY391'进行回归分析,发现'IIY52'的产量潜力最高,'XY52'节氮能力最强.对双高效型品种进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筛选,发现'XY52'IIY52'LY391'为高产氮高效型水稻品种.研究结果可为氮高效水稻品种评价与高产高效栽培提供依据.
氮浓度对中籼型水稻苗期物质重及氮利用率的影响
《农业科技通讯 》 2020
摘要:为分析苗期不同氮浓度对中籼水稻品种物质重和氮利用率的影响.笔者以近来大面积应用的水稻品种为材料,在6个氮水平下测定苗期物质重与氮利用率等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氮浓度的增加,水稻品种苗期物质重呈现抛物线变化趋势.中籼水稻品种均在氮浓度1.5 mol/L时物质重积累达到最大值,中籼水稻品种苗期最佳水培氮浓度为1.5 mol/L.'黄华占'(HHZ)与'两优671'(LY671)表现出较强的耐低氮能力.在正常供氮1.00~1.50 mol/L时,'OM052'、'协优52'(XY52)均表现出较高的氮利用率.根干重、根冠比均与氮利用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可以作为氮高效品种苗期评价参考指标.
长江流域中稻产量和品质性状差异与其生育期气象因子的相关性
《江苏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在不同光温条件下水稻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响应特点,利用长江流域中稻区多样的气候条件,2017年和2018年分别在长江流域中稻区9个省(市)设立10个和11个试验点,选择各地区代表性品种8~9个,共18个品种,进行大田分期播种试验,以当地最适播种期为基准,前后共分3期播种,分析供试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变化,并记录同期的气象特征.结果表明:所有试验点2年3期分期播种水稻品种的光温特征可以分为3个区域,即高温高光照区(长江流域中部)、低温低光照区(长江流域西部)以及中温中光照区(长江流域东部);产量高低顺序为低温低光照区(长江流域西部)>中温中光照区(长江流域东部)>高温高光照区(长江流域中部),精米率为中温中光照区(长江流域东部)>低温低光照区(长江流域西部)>高温高光照区(长江流域中部),垩白粒率和蛋白质含量均为高温高光照区(长江流域中部)>中温中光照区(长江流域东部)>低温低光照区(长江流域西部),直链淀粉含量为低温低光照区(长江流域西部)>高温高光照区(长江流域中部)>中温中光照区(长江流域东部),胶稠度为中温中光照区(长江流域东部)>高温高光照区(长江流域中部)>低温低光照区(长江流域西部),糊化温度区域间差别不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齐穗后光、温分别与产量和品质均显著相关(P<0.05),在长江流域中稻区,选择适宜的品种,参照长江流域中部"双减"(齐穗后20 d内的平均温度不超过31℃,日照时数不超过160 h)、长江流域东部"一减(温)一增(光)"(齐穗后平均温度不超过29℃,日照时数不少于90 h)以及长江流域西部"双增"(平均温度不低于20℃,日照时数不少于110 h)等温光原则,均可以种植出高产与优质协调的稻米.
施氮量对不同品种水稻氮素利用及碳氮代谢关键酶的影响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施氮量对不同品种水稻(Oryza sativa L.)氮素利用、光合效率及碳氮代谢的影响,以不同品种的水稻品种RH 003和wp 6为供试品种,氮肥运筹按基肥(50%)、分蘖肥(20%)和穗肥(30%) 3次施用,通过设置4个施氮水平(N用量设0,120,195,270 kg·hm~(-2))的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氮素水平对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并探讨氮素水平下水稻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2个水稻品种的子粒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增加,施氮后,2个品种剑叶的长度和宽度都大幅增长。从产量构成因子来看,在一定范围内,施氮肥增产主要是提高了品种的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随施氮量增加,植株地上部干质量显著增加,2个品种的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和氮肥偏因素生产力却逐渐降低,在120或195 kg·hm~(-2)处理下,更有利于水稻品种获得最高的氮肥生理利用效率和氮素收获指数;与对照(0 kg·hm~(-2))相比,随施氮量增加,2个品种蔗糖合成酶活性变化幅度不大,而硝酸还原酶活性则表现了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显著高于对照处理,且在120 kg·hm~(-2)处理下,硝酸还原酶活性达最大。
安徽省水稻品种种植风险评估的技术措施
《安徽农业科学 》 2019
摘要:安徽水稻生产常遇高温、干旱、连阴雨、风灾以及低温冷害等气象灾害影响,通过生产调查、品种展示试验、病原菌的人工接种和非生物逆境鉴定等技术措施,分析水稻品种种植的耐热性、抗倒伏性、耐旱性、抗稻瘟病、抗稻曲病等,综合评估水稻种植的风险,能够有效规避或降低气象灾害对水稻生产危害.
水稻功能性插入缺失标记(InDel)的筛选与应用
《作物杂志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开展水稻品种纯度和真实性鉴定对水稻遗传育种和种子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以245个长江中下游主推水稻品种为研究材料,从643个插入缺失(InDel)位点中筛选出124个功能性多态性位点,建立了InDel高效检测体系。进一步利用InDel标记vf0121641804和SSR标记RM7120分析水稻样品的纯度,同时选用覆盖12条染色体的24对InDel引物和48对SSR标准引物分析水稻品种真实性,结果表明,采用InDel标记检测水稻品种纯度和真实性的结果与采用SSR标记检测结果一致,说明水稻功能性InDel标记也可用于水稻品种纯度和品种真实性的鉴定。在此基础上,鉴定了245个水稻品种124个InDel标记的基因型遗传多样性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水稻材料间存在明显的群体结构,基本反映了不同品种间的亲缘关系。水稻功能性InDel标记的筛选与应用,不仅为品种纯度和真实性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提供了新方法;而且可用于分子辅助育种,提高强优势组合的预见性。
关键词: 水稻 InDel 多态性位点 品种纯度 品种真实性 遗传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