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D株的分离与鉴定
《养猪 》 2015
摘要:利用Vero细胞自安徽合肥腹泻仔猪小肠内容物中分离到一株病毒,经胶体金、PCR方法和攻毒试验,确定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命名为SD株。SD株在Vero细胞上传代,第8代(F8)开始出现稳定的细胞病变(CPE),F8代的毒价(TCID50)为10-6.25/0.1 m L,F8代细胞培养物接种未吃初乳仔猪,接种仔猪均出现典型腹泻症状,死亡仔猪3头(50%),未死亡猪生长严重发育不良,说明SD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


稻纵卷叶螟几丁质合成酶及合成通路相关酶基因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应用昆虫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Guenee)是水稻上的四大害虫之一,危害较为严重,近年来以几丁质合成和代谢过程作为害虫防治的标靶研究已成为热点。为阐明几丁质合成酶及合成通路上关键酶的作用,本研究开展了对稻纵卷叶螟几丁质合成酶及合成相关通路上关键酶的克隆及时空表达分析。【方法】本研究基于稻纵卷叶螟转录组,结合PCR及RACE技术,克隆了几丁质合成酶代谢通路上的4条基因的c DNA全长;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序列进行结构预测、序列比对和进化分析;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研究了4条基因在不同虫态和幼虫的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获得了2条几丁质合成酶序列及2条合成通路上的基因序列,包括几丁质合成酶A(Chitin synthase A,CHSA),几丁质合成酶B(Chitin synthase B,CHSB),N-乙酰葡糖胺磷酸变位酶(Phosphoacetylglucosamine mutase,PGM和UDP-N-乙酰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DP-N-acetylglucosamine pyrophosphorylase,UAP),并分别命名为Cm CHSA、Cm CHSB、Cm PGM和Cm UAP;序列分析显示Cm CHSA序列全长4 868 bp,编码1 564个氨基酸。Cm CHSB序列全长4 651 bp,编码1 525个氨基酸。Cm PGM全长1 934 bp,编码548个氨基酸。Cm UAP序列全长1 837 bp,编码487个氨基酸。实时定量研究表明,Cm UAP和Cm PGM在血淋巴中表达量最高,Cm CHSA在头部和表皮中表达量较高,而Cm CHSB在中肠中表达量最高。【结论】本研究得到了稻纵卷叶螟几丁质合成路径的4个关键酶基因c DNA全长,它们在稻纵卷叶螟的不同组织和虫态中呈现了差异显著的时空表达,本文为进一步探究稻纵卷叶螟的几丁质合成酶的生理功能和几丁质的合成代谢途径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CmCHSA CmCHSB CmUAP CmPGM 鉴定 几丁质合成 生物信息学分析


茶香即食草鱼的工艺及产品特性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利用草鱼良好的加工特性与茶叶的特殊功能制成符合质量要求的即食产品。[方法]以草鱼为原料,在加工过程中加入茶元素,通过浸渍调味、油炸熟化干燥、复合增香等工艺制成茶香即食草鱼制品。同时,对茶香即食草鱼的营养成分、微生物安全性和质构特性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试验表明,制得的茶香即食草鱼鱼块大小均匀、颜色一致、软硬适度,有该产品特有的香味,微生物含量指标符合国家标准,营养成分含量丰富,质构特性好。[结论]茶香即食草鱼兼具鱼香和茶香,口感、风味、营养俱佳,开袋即食,方便快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禽呼肠孤病毒AH11株的鉴定与人工感染研究
《中国家禽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SPF鸡胚接种,自疑似病毒性关节炎青脚麻鸡的关节液中分离出一株病毒。采用PCR获得了该病毒的S1基因部分序列,该序列与GenBank中7个禽呼肠孤病毒(ARV)代表性分离株的相应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扩增序列与所比较序列同源性在80.5%~98.0%之间,表明所分离病毒为ARV(命名为ARV-AH11株)。该毒株接种1日龄SPF鸡,可引起严重的生长不良和部分鸡脚爪变形,且攻毒组鸡ARV抗体均为阳性(抗体效价平均为1∶2007.1)。


不同甲酯化方法对瓜蒌籽油中十八碳三烯酸种类和含量的影响
《现代食品科技 》 2013
摘要:以索氏抽提的瓜蒌籽油为原料,测定其酸值、碘值和皂化值。分别采用酸催化法、碱催化法和BF3催化法对瓜蒌籽油进行甲酯化处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其脂肪酸中十八碳三烯酸的种类和含量。结果表明:瓜蒌籽油酸值为0.51 mg KOH/g,碘值为1.3398 g I2/g,皂化值为1.9143 g KOH/g。酸催化法鉴定出5种十八碳三烯酸,为栝楼特征性脂肪酸-瓜蒌酸、梓树酸、α-桐酸、γ-亚麻酸和α-亚麻酸,含量分别为6.43%、9.5%、7.00%、5.82%和1.52%;碱催化法和BF3催化法均鉴定出4种,为瓜蒌酸、α-桐酸、梓树酸和α-亚麻酸,其含量分别为31.24%和27.17%、3.33%和3.56%、1.23%和2.02%和0.38%和0.78%。结论:瓜蒌籽油品质符合国家食用油标准,可进一步开发利用;碱催化甲酯化法对十八碳三烯酸的异构效应最小,更适合用于瓜蒌籽油脂肪酸分析。
关键词: 瓜蒌籽油 特性 甲酯化方法 十八碳三烯酸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