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Characterization(模糊匹配)
69条记录
安徽省烟草根黑腐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烟草科技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引起安徽省烟草根黑腐病的病原菌种类,选择具有典型症状的烟草根黑腐病烟株,采用胡萝卜圆片法对病原菌进行了分离。同时根据病原菌的培养形态和r DNA-ITS区序列对病原菌种类进行了鉴定,采用灌根法对病原菌进行致病性测定,并对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病原菌菌株为基生根串珠霉(Thielaviopsis basicola),对烟草品种云烟87有致病力。生物学特性分析表明,病原菌生长的最适培养基为V8,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最适p H为6,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3℃。该病原菌能有效利用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等碳源以及尿素、硝酸锌等氮源。

关键词: 烟草根黑腐病 鉴定 致病性 生物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粘类芽孢杆菌TC35的鉴定及对辣椒疫病的田间防效

安徽农业科学 2018

摘要:[目的]鉴定生防菌株TC35,评价其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方法]克隆gyr B基因序列鉴定生防菌种类,采用对峙培养法测定抑菌谱,通过田间药效试验研究其防治效果。[结果]生防菌TC35鉴定为多粘类芽孢杆菌,与辣椒疫霉的抑菌带为22 mm,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为84.3%~92.1%。[结论]多粘类芽孢杆菌TC35发酵液对辣椒疫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应用于辣椒疫病的防治。

关键词: 生物防治 辣椒疫病 多粘类芽孢杆菌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禽腺病毒AH株的分离与鉴定

中国兽医杂志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获得禽腺病毒毒株,将临床疑似Ⅰ群禽腺病毒感染病例的肝组织,通过接种SPF鸡胚进行病毒分离,用PCR方法对分离产物进行扩增,将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对测定的序列在NCBI网上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从病料可分离出病毒,用PCR方法特异性地扩增出了与设计片段大小相一致的片段,序列分析表明,分离株序列与禽腺病毒SD1-15分离株序列同源性99%,说明分离株为Ⅰ群禽腺病毒血清4型。

关键词: 禽腺病毒 分离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鸭源新城疫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安徽农业科学 2017

摘要:[目的]分离并鉴定鸭源新城疫病毒。[方法]从安徽地区鸭病料中分离新城疫病毒,测定其鸡胚半数感染量(EID_(50))、鸡胚平均致死时间(MDT)和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结果]2株新城疫病毒均为强毒。通过RT-PCR技术对这2株鸭新城疫病毒的F基因进行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发现F基因裂解位点为~(112)RRQKRF~(117),符合NDV强毒株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F基因遗传进化树分析发现,AH1株属于基因Ⅶ型,而AH2株属于基因Ⅵ型,来源于鸽源病毒。[结论]水禽新城疫病毒(NDV)的感染来源复杂,应避免将不同种类的家禽混合饲养。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分离 鉴定 F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冷空气影响期间海水水温和溶解氧特征分析及预报

现代农业科技 2017

摘要:研究旨在建立冷空气影响期间海水水温和溶解氧的预报方程,以期为海水养殖户做好防灾减灾气象服务。通过分析近5年宁波西沪港0.5、2.5 m深海水水温、溶解氧在11月至翌年3月的日逐时平均变化特征以及较强冷空气影响期间的变化特征,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相应的预报方程。结果表明,溶解氧、水温的日均变化与气温的变化具有较好的相似性,前两者的变化幅度较气温平缓,日极值出现时间较气温平均滞后1~3 h。较强冷空气影响期间,水温的降温时间和最低值出现时间较气温有1~3 d的滞后性,其降幅与相对湿度、冷空气强度和过程极大风速有关,而最低值滞后时间与相对湿度和冷空气强度有关。水温与气温、相对湿度成正相关,与极大风速成负相关。伴有低温阴雨的冷空气过程易导致2.5 m溶解氧的下降,其降幅与同期气温的降幅、水汽压的增幅及前期气压的降幅有关。溶解氧与气温及本站气压成线性相关,与水汽压呈二次多项式相关。建立0.5、2.5 m深平均、最低水温预报方程以及2.5 m深平均、最低溶解氧浓度的预报方程,方程均通过α=0.01的显著性检验。0.5、2.5 m水温预报最大误差在1℃以内,平均误差在0.3℃以内。2.5 m的平均、最低溶解氧最大误差分别为0.40、0.97 mg/kg,平均误差分别为0.10、0.25 mg/kg。

关键词: 冷空气 海水养殖 水温 溶解氧 特征分析 预报方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夏播大豆产量的环境响应及高产品种的主要特性

大豆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生长环境对夏播大豆产量的影响及高产品种的主要性状特征,选用50份大豆品种在黄淮海夏播大豆生态区的蒙城、阜南、龙亢试验点进行连续三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环境下夏播大豆产量和高产大豆品种的农艺、品质、适应性等。结果表明:(1)试点间、年份间及品种间产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试点间方差占总方差的15.75%,年份间方差占6.48%,品种间方差占24.90%。3个试点中,蒙城点产量最高,龙亢点最低,平均产量相差在343.63~1 133.28 kg·hm-2,三年均达极显著水平。(2)有14份品种在3年9点次试验中平均产量高于2 700.00 kg·hm~(-2),其中11份是亚有限生长习性,3份是有限生长习性,产量位于前4位的全部是亚有限生长习性品种。高产品种中,亚有限生长习性品种的生殖期、单株粒数等均值大于有限生长习性品种,结荚高度、百粒重等小于有限生长习性品种。与普通品种比较:高产大豆品种的生殖期、主茎节数、单株粒重、种子脂肪含量均值均大于普通品种达极显著水平(t=2.94**;t=3.23**;t=2.87**;t=2.89**),种子蛋白含量低于普通品种达极显著水平(t=2.98**)。(3)筛选出14份高产大豆品种,其中产量位于前四位的分别是高丰1号、GR8836、铁杆1号及中品661,均有较好的广适性。同时,高产品种在蒙城试验点,具有更高的产量和更好的适应性表现。不利的生长环境是目前黄淮夏播生态区大豆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针对大豆生长的不利因素,优化栽培技术并配合高产品种,可以起到增产、稳产作用。高产大豆品种一般具有生殖期较长、主茎节数较多、单株粒重较大,脂肪含量较高的特点。亚有限生长习性品种可能因为具有更好的环境适应能力,所以在试验中有更好的产量表现,应该在未来的研究中给予重视。

关键词: 夏播大豆 产量 环境响应 高产品种 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茄子耐热性苗期指标的筛选及耐热种质鉴定

长江蔬菜 2017

摘要:试验通过比较4个茄子品种在高温条件下6个生理生化指标和生长情况表现出的差异,筛选出热害指数、膜相对电导率和可溶性糖含量3个指标在幼苗期可一定程度反映茄子耐热性;基于以上3个指标对20份茄子种质进行苗期耐热鉴定,最终筛选出E-4、E-7、E-11、E-21这4个耐热性较强的材料。

关键词: 茄子 耐热性 指标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肥措施对白土腐殖质组成的影响

土壤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白土稻区4年大田定位试验为基础,设置2种翻耕深度(10 cm、20 cm,分别标记为T10、T20)和4种施肥措施(单施化肥、化肥+畜禽粪肥、化肥+秸秆还田、化肥+绿肥,分别标记为F、F+M、F+S、F+G),通过腐殖质组成修改法分别提取表层土壤水溶性物质、胡敏酸、富里酸和胡敏素,研究不同施肥措施对白土腐殖质各组分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化肥措施下,翻耕20 cm处理(T20+F)土壤总有机碳和腐殖质各组分碳含量均低于翻耕10 cm处理(T10+F),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在翻耕20 cm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能显著提高土壤总有机碳和腐殖质各组分碳含量,增施畜禽粪(T20+F+M)、秸秆还田(T20+F+S)和增施绿肥(T20+F+G)3处理的土壤总有机碳、胡敏酸、富里酸和水溶性物质碳含量较T20+F处理分别提高14.57%~30.64%、10.36%~30.57%、0.74%~12.31%和14.25%~26.80%。增施有机肥显著提高胡敏素碳含量,T20+F+M、T20+F+S和T20+F+G处理较T20+F处理提高18.87%~35.78%。4年不同翻耕与施肥措施对白土腐殖质性质未产生显著影响。增施有机肥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PQ值、胡富比、E4/E6值和色调系数。相关性分析表明,胡敏素、胡敏酸、富里酸碳含量与总有机碳含量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水溶性物质碳含量间无明显相关性。

关键词: 白土 翻耕深度 施肥措施 腐殖质组分 性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稻瘟病拮抗细菌WH1G的筛选鉴定及其抑菌活性

植物保护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平板对峙法,从安徽水稻根际土壤样品中筛选对稻瘟病菌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拮抗细菌,通过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gyrB基因序列分析对该菌株进行鉴定,测定抑菌谱,对其抑菌机制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拮抗菌株WH1G对稻瘟病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达91.79%,经鉴定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该菌可产生蛋白酶和纤维素酶,不产生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用代谢产物无菌滤液处理稻瘟病菌,可造成孢子萌发率降低,菌丝扭曲异常、分支明显减少并产生大量泡囊。该菌对常见的20种植物病原真菌及细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表现出广谱抗菌活性。

关键词: 稻瘟病菌 解淀粉芽胞杆菌 鉴定 抑菌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绵羊肺炎支原体的培养和PCR鉴定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6

摘要:安徽省3个山羊场有羊只发生肺炎症状,用支原体培养基对病料进行病原分离,经传代和纯化后分离到3株支原体,随后对分离到的支原体进行了形态学观察、PCR鉴定和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分离到的支原体均为绵羊肺炎支原体。

关键词: 山羊 绵羊肺炎支原体 培养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