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西瓜裂果性状的基因型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普通大棚和露地两种栽培条件下鉴定西瓜裂果性,制定西瓜的裂果性状分级标准和抗性评价标准;田间鉴定发现,14个稳定自交系中有13个发生不同程度的裂果,占92.86%;两种栽培环境对裂果的影响效应有差异(F=27.048**,F0.01=3.91),但抗裂程度显著相关(r=0.937**,r0.01=0.6614,df=13)。不同基因型西瓜裂果性差异显著(F保护地=10.7218**,F露地=5.783**,F0.01=1.90,df=13),其中,材料‘x-101’在两种不同的栽培条件下均不裂果,性状稳定,且其综合品质表现优良,可作为抗裂育种的材料。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安徽农业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安徽省合肥郊县疑似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雏鸡体内,分离到4株病毒。经血清学、人工感染、鸡胚接种、分子生物学试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物为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人工感染易感鸡试验表明,4株中有2株具有超强毒株的致病特点。将其接种36日龄鸡后第2天精神沉郁,拉白色或绿色稀粪,发病率为100%。第3~4天出现死亡高峰,死亡率达80%。剖检可见全身性出血素质,法氏囊呈“紫葡萄”样外观。接种鸡胚后72~96 h引起鸡胚全部死亡。另外2株接种易感鸡后,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低,临床症状不典型,出现亚临床传染性法氏囊病,剖检病理变化不明显,表明此2株毒力较弱。


水稻耐寒性品种的苗期耐寒性鉴定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以竹青等耐寒性品种作对照,对耐寒品种云恢72及其杂交后代的耐寒性进行鉴定;并通过对2003年试验材料的干、冻前、冻后的电导率测定和冻害对茎、根重影响的调查,筛选出耐寒性极好且农艺性状优良的新品种直254和1401。


转Bt基因抗虫棉卡那霉素田间鉴定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转基因抗虫棉不同时期、不同叶片对卡那霉素不同浓度的反应及其与棉花抗虫性的关系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选取 4 000mg·L-1的卡那霉素液在棉花苗期、蕾期涂抹棉株倒二片平展叶最适宜,田间卡那霉素反应与田间棉铃虫发生实况结果吻合率高。说明棉花田间抗卡那霉素反应能够准确检测转基因抗虫棉,可以作为一种快速简便的田间检测转基因抗虫棉的方法。


安徽省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临床观察和病毒分离鉴定
《安徽农业 》 2004
摘要:对近年来安徽省部分地区鸡、鸭、鹅等家禽出现的发病急、死亡率高的传染病进行临床观察和病原分离鉴定,获得5株A型流感病毒(简称AIV)。这些病毒能在鸡胚传代和致死鸡胚,在鸡胚中传至第5代血凝价达6~9log2,均不被ND、EDS-76和MG阳性血清抑制;5株分离病毒制备的琼扩抗原进行AI琼扩试验均为阳性;病毒浓缩后经电镜观察,可见直径100纳米左右圆形或近似圆形的典型AIV;5株AIV经亚型鉴定确定为H5N1亚型,经测定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在108.00~1010.50之间,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在36~56小时之间,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PVI)测定结果分别为2.23、2.05、1.96、1.84和1.75,对鸡均有高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近年来安徽省部分地区鸡、鸭、鹅等家禽出现发病急、死亡率高的传染病为H5N1亚型病毒引起的HPA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