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农业科研单位科研项目绩效考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随着各级政府和社会对农业科研项目投入的增加,项目绩效考评越来越引起各投入主体的关注。但是在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的实际操作中,往往无法对科研项目进行分解量化。笔者根据科研项目绩效考核遵循的原则,结合当前考核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设计了针对科研项目绩效考评的指标体系。


强化规划意识 建设农业园区
《安徽科技 》 2014
摘要:当前,我国农业正处在新的转型发展时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掘金于原本并不起眼的农业,承包集体流转的土地与荒山,在政策导向与工商资本的合力抢滩下,纷纷建立起现代农业示范园(农业生产基地),如褚时健的"褚橙"、柳传志的猕猴桃、吴晓波的杨梅、丁磊养的猪等。截至2013年,安徽省在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8个,省建54个,企业及部门建则数以千计。部分园区在国家及


雏鸡感染鸡白痢沙门菌后禽β-防御素6和鸡Toll样受体15在肠道转录与定位研究
《畜牧兽医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分析雏鸡感染鸡白痢沙门菌后,禽β-防御素6(AvBD6)和鸡Toll样受体15(ChTLR15)在小肠内的分布及表达规律。本研究用鸡白痢沙门菌感染14日龄的雏鸡,感染后不同时间点采取雏鸡的小肠组织(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AvBD6和ChTLR15在小肠组织内的定位和mRNA的转录水平变化。结果显示,雏鸡感染鸡白痢沙门菌后,AvBD6和ChTLR15在各肠段组织中均有转录,其中在十二指肠相对转录量最高,在0~24h内呈上升趋势,24~48h相对转录量呈下降趋势,在24h的转录量极显著高于0和6h(P<0.01),且AvBD6在24h的转录量显著高于12h(P<0.05)。AvBD6和ChTLR15mRNA在小肠内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其主要分布在肠绒毛的中央乳糜管中,在十二指肠中荧光信号最强。结果表明,雏鸡感染鸡白痢沙门菌后,AvBD6和ChTLR15mRNA在鸡小肠中的分布和表达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并参与肠道免疫调节功能。
关键词: 鸡白痢沙门菌 荧光定量RT-PCR 原位杂交 禽β-防御素6 鸡Toll样受体15


安徽省油菜菌核病菌致病力分化研究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安徽省13个油菜主产县市发病油菜上分离获得85个油菜菌核病菌菌株,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测定了这些菌株对4个不同品种油菜的致病力,同时测定了全部供试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和部分菌株的产草酸能力。结果表明,不同菌株对同一品种油菜的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同一菌株对不同品种油菜的致病力也不同,4个油菜品种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地理来源的菌株对油菜的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菌株的致病力强弱与产草酸能力呈显著正相关(R2=0.7429,P<0.05),而与菌丝生长速率无显著相关性。
关键词: 油菜菌核病菌 致病力分化 草酸产生量 生长速率 地理来源


沿淮淮北砂姜黑土区小麦大面积超高产栽培理论与实践
《农学学报 》 2014
摘要:为有效缓解安徽淮北砂姜黑土"旱、涝、瘦、僵"的不良属性和自然灾害频发的过渡性气候对该区小麦持续丰产和生产潜力发挥的影响。自"十一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实施以来,通过采用攻关研究、多年多地示范验证和定点田块建档追踪分析的方法,围绕区域土壤特征、生态条件及小麦生产现状,研究了砂姜黑土培肥改良、品种利用、高质量群体构建、资源高效利用、科学施肥和防病防倒伏,建立了适应淮北地区过渡性气候和砂姜黑土特点的小麦9750 kg/hm2的"一增二改三防"超高产综合技术体系。结果表明,该综合技术体系的运用实现了太和、涡阳、蒙城等项目县百亩高产攻关田多年产量超过9750 kg/hm2的水平,并创造了同年多点产量超过11400 kg/hm2的高产典型。经大田实践验证,该技术体系的形成对黄淮南部砂姜黑土区小麦大面积增产增收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粮食安全背景下的安徽省粮食生产
《安徽科技 》 2014
摘要:安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省和粮食生产大省,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国家粮食安全背景下,进一步调动农民和地方政府"两个积极性",提高全省粮食生产能力,是一项十分紧迫而又重要的任务。一、我国粮食安全基本形势分析2004年以来,中国粮食生产取得"十连增"。但产量递增背后,需求增加更甚的情况不容忽视,中国实际已连续多年处于产不足需的状态。2011年起,我国玉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