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日粮添加大豆油对低产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生化指标的影响
《家禽科学 》 2015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大豆油对低产(70%~80%产蛋率)海兰灰和京红1号商品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体重接近的240日龄海兰灰、京红1号各120只,每个品种的蛋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15只鸡。试验组日粮在对照组日粮基础上添加1%大豆油,试验期30d。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1%大豆油,对海兰灰和京红1号蛋鸡的生产性能影响不显著(P>0.05),可显著降低京红1号褐壳蛋鸡破软蛋率(P<0.05),以及海兰灰的蛋壳颜色、蛋黄色泽(P<0.05),对两种蛋鸡其它蛋品质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对各项血清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因此,可在日粮中添加1%大豆油来改善蛋鸡的生产性能和蛋品质。


花生4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
《花生学报 》 2015
摘要:主茎高等农艺性状是影响花生株型的主要植物学性状,与花生产量密切相关。为培育高产花生新品种提供遗传信息,本研究以远杂9102/皖花4号F2群体为材料,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花生主茎高、侧枝长、分枝数和结果枝数4个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4个性状均受2对主基因+多基因控制,2对主基因的作用方式因性状而异。主茎高和侧枝长性状以多基因遗传为主,而分枝数和结果枝数性状则以主基因遗传为主。


施氮量对砂姜黑土区花生生长、干物质和氮素累积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砂姜黑土区不同氮肥用量对花生生长、干物质和氮素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可促进花生生长和各生育期的干物质和氮素累积。当施氮量为135 kg/hm2时,花生的产量和利润均达到最大值。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花生各生育期干物质和氮素累积总量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均在施用氮135kg/hm2时(N135)达到最高。与不施氮肥处理相比,花生成熟期N135处理的干物质、氮素累积总量和产量分别增加48.4%、25.7%和42.9%。


稳定氮肥用量和施用方式对水稻产量和氮肥效率的影响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 2015
摘要: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稳定氮肥用量及施用方式对水稻产量、氮素累积量、氮肥利用效率、经济效益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稳定氮肥相比,100%稳定氮肥一次施用、100%稳定氮肥分次施用、85%稳定氮肥一次施用和70%稳定氮肥一次施用分别增产53.1%、61.6%、39.7%和36.7%,植株地上部氮素总累积量分别增加64.0%、80.9%、36.0%和32.3%,经济效益分别增加50.4%、59.5%、37.4%和34.5%。与农民习惯等氮施肥相比,稳定氮肥一次施用和分次施用分别增产5.7%和11.6%,植株地上部氮素总累积量分别增加9.9%和21.2%,经济效益分别增加5.8%和12.2%。等氮施用稳定氮肥较农民习惯施肥促进水稻对氮素的吸收累积,提高了产量,分次施用达到显著性差异。稳定氮肥一次施用和分次施用氮肥表观利用率和农学效率高于农民习惯施氮,且分次施用达到显著性差异,生理效率和偏生产力3处理无显著性差异。施用稳定氮肥能够提高土壤碱解氮含量,且随着施用量增加而增大。稳定氮肥施氮量在240 kg N·hm~(-2)且基肥与分蘖肥6∶4分次施用时,能较好地协调水稻高产与稳定氮肥合理利用的统一。


长期不同施肥模式下砂姜黑土的固碳效应分析
《土壤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安徽淮北32 a的定位试验为平台,运用土壤等质量方法对土壤耕层的固碳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较不施肥和单施化肥,施用有机肥显著降低了表层土壤容重。长期施用有机肥和单施化肥均对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活性有机质含量有显著作用,但以高量有机肥和化肥配施的效果最明显。土壤碳库管理指数以有机肥和化肥配施的效果显著,而长期单施化肥降低了土壤碳库管理指数,表明化肥长期施用下土壤肥力下降。0~20 cm土层的有机碳储量有机肥化肥配施的最高,其次为单施有机肥、单施化肥,不施肥最低。有机肥有助于提高土壤质量,且有机肥和化学氮肥分别以高于N262.5 kg hm-2 a-1配施的效果最佳。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有机碳活性 固碳效应 施肥模式 砂姜黑土


茶尺蠖雄成虫生殖系统形态学与组织学观察
《茶叶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常规解剖和石蜡切片显微技术对茶树主要害虫之一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Prout)雄成虫的内外生殖器官进行了形态观察和结构特征的定位描述。茶尺蠖雄成虫外生殖器由抱握器、背兜、爪形突和阳具组成;内生殖器由1个精巢、1对贮精囊、1对输精管、1对附腺和单个射精管组成,组织结构与鳞翅目其他种基本一致;经切片观察发现,精巢由8个呈辐射状精巢小管组成,它们之间被一薄层结缔组织分隔开,其内分布大量的精原细胞、精母细胞和成熟的精子束;贮精囊和输精管内均充满液体,其中贮精囊内可见大量的精子束。描述茶尺蠖雄成虫生殖系统结构特征,明确精子束在组织内的填充状态等特征,对其田间预测预报、系统发育,以及种间鉴定等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浓香型产区不同移栽期气候配置及对烟叶质量特色的影响
《中国烟草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在我国浓香型典型产区连年设置移栽期试验,研究了调整移栽期对不同产区烟叶各生长发育阶段气候指标和风格品质的影响以及气候指标与烟叶质量特色的关系。结果表明,(1)南方烟区(华南、赣中和皖南)随移栽期推迟烟叶成熟期温度及烟叶浓香型显示度、烟气沉溢度等逐渐增加;北方烟区(豫中、陕南、鲁东)成熟期温度和浓香型显示度随移栽期推迟显著下降。(2)成熟期日均气温与浓香型显示度、烟气沉溢度和烟气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24.5℃是浓香型烟叶形成的一个重要气候指标。(3)南方烟区焦甜香较为显著,豫中豫南焦香明显,陕南正甜香相对突出且随移栽期推迟表现更甚。旺长期及成熟期的降雨量与烟叶焦甜香韵呈极显著正相关,旺长期和成熟期的光照时数与焦香香韵相关性较高,成熟期日均温度与烟叶正甜香韵呈极显著负相关。(4)各产区烟叶质量特征随移栽期变化明显,最佳移栽期南方烟区广东南雄和江西广昌为3月上中旬,皖南为3月下旬,北方烟区为4月下旬至5月初。
蛋白酶抑制剂对苜蓿绿汁发酵液中蛋白降解的影响
《中国草地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苜蓿绿汁发酵液模拟苜蓿青贮发酵过程,通过在苜蓿绿汁发酵液中添加4种蛋白内切酶抑制剂和5种外切酶抑制剂来探讨不同蛋白酶抑制剂对苜蓿青贮中蛋白降解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苜蓿绿汁发酵液在发酵14d后,与对照组相比4种内切酶抑制剂(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天冬氨酸蛋白酶抑制剂、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和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各自均能显著降低苜蓿绿汁发酵液中非蛋白氮(NPN)的含量(P<0.05),而且金属蛋白酶的抑制效果最好;5种外切酶抑制剂处理后,羧基肽酶抑制剂、二肽酶抑制和三肽基肽酶抑制剂处理组NPN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二肽酶抑制剂处理组NPN含量最低;而氨基肽酶抑制剂和二肽基肽酶抑制剂处理组发酵液NPN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
B超活体预测猪肉肌内脂肪含量研究进展
《畜牧与兽医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B型实时超声仪系统检测是一种安全、无伤害、可重复应用的方法,已有较多学者把该系统引用到生猪活体肌内脂肪含量预测的研究领域。通过B型超声仪系统采集的数字图像,即为B超图像。利用专门图像处理技术提取B超图像的特征参数,结合生猪个体的特征参数,基于统计分析思想构建预测模型,分析活体肌内脂肪预测值和实际含量的相关性,验证已构建模型的准确性。本文综述B超图像特征参数提取、预测模型构建、重复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研究人员探索建立更为有效的预测方法提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