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业科学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结果表明 :在皖南旱地黄红壤烟区 ,烟叶氯含量随KCl用量的增加而增加 ,且两者呈显著的非线性关系 ;随着施氯量的增加 ,根氯含量的相对积累量下降 ,茎、叶氯含量的相对积累量上升 ;田间施氯处理对烟株的不同叶位叶片氯积累量影响规律明显不同 ;在皖南旱地黄红壤烟区烤烟起垄时 ,使用KCl代替硫酸钾作钾肥肥源的适宜用量范围为 44 .84~ 67.18kg/hm2 。
关键词:
烤烟
烟株氯分布
KCl用量
皖南烟区
《安徽农业科学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4年5~9月,在宿州、固镇田间小区试验和肥西县等大面积示范表明:35%辛硫磷微胶囊剂拌砂盖种防治花生蛴螬的效果比乳油剂型提高近2倍(或有效利用率提高近2倍);用微胶囊剂3000~4500g/hm2有效成分拌砂盖种,可以较好地控制全生育期花生蛴螬的危害,防治效果、保果率和增产效果分别在91.5%、75.0%和11.1%以上,有望使花生蛴螬防治方法实现重大变革,即由劳动强度大、不安全变为高效、安全、简便、省力。
关键词:
辛硫磷微胶囊
拌砂盖种
花生
蛴螬
《安徽农业科学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6-BA、NAA、IBA和碳源间进行的8个正交试验中,选择出适宜速生杨110腋芽快速增殖培养基为:MS+6-BA0.5mg/L+NAA0.05mg/L+D葡萄糖20g/L;腋芽快速成苗培养基为:MS+白砂糖30g/L。
关键词:
组织培养
正交试验
速生杨
《安徽农业科学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安徽省烟区土壤铁、铜含量丰富,硼含量较低;皖南红壤区土壤锰、锌含量较高,其余烟区土壤锰、锌含量偏低,需适量补充锰肥和锌肥。皖南烟区烟叶的钙、锰、铜含量适宜,铁、锌含量较高,镁含量偏低。
关键词:
土壤
烟叶
中、微量元素
含量
安徽省
《乡镇经济
》
2004
北大核心
摘要:农业科技开发是农业科研工作的题中之义。农业科技成果的特点决定了科技开发具有社会公益和市场主导的两种类型。基于对科技开发实践的总结,提出了进一步深化农业科技开发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
科技开发
社会公益型
市场主导型
策略
《安徽农业科学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业标准化管理是用工业理念经营农业的重要内容 ,也是现代农业的实现条件。国际农业标准化管理实践为我国农业经营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国内农业经营需要尽快建立农业标准化管理体系 ,以保障国计民生和农产品国际贸易
关键词:
农业标准化
农业经营
食品质量安全
《农药
》
2004
北大核心
摘要:水稻苯达松敏感致死突变体在杂交水稻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分析了两个水稻突变体农林 8m和 80 77S对除草剂苯达松敏感致死的生理和遗传规律 ,综述了其对苯达松敏感致死的分子机理。普通水稻品种具有对苯达松抗性是由于苯达松在普通水稻品种细胞中被羟基化 ,并最终被代谢为对植物无毒性的 6 OH 葡萄糖苷苯达松和 8 OH 葡萄糖苷苯达松。普通水稻品种具有的苯达松抗性基因可能是编码与苯达松羟基化相关的某种P4 5 0酶 ,或者编码某种参于解毒的受体蛋白 ,而苯达松本身对P4 5 0酶和受体蛋白有诱导和激活作用 ;此外 ,苯达松抗性基因也可能是一种催化羟基化苯达松与葡萄糖缀合、同淀粉合成酶相似的缀合酶基因 ,而水稻苯达松敏感致死突变体表现出对苯达松敏感致死是由于γ 射线导致上述与苯达松解毒相关的酶活性丧失所致。
关键词:
水稻
突变体
苯达松
敏感致死
机理
《安徽农业科学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初步分析 ,并针对存在的问题 ,就如何加快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关键词:
安徽
县域经济
发展对策
《安徽农业科学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茧丝绸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 ,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出口创汇做出过巨大贡献 ,是在国际市场上处于垄断地位的优势产业。但由于该行业经营与管理不善 ,导致盲目发展 ,结构失调 ,贸工农分割 ,产供销脱节 ,造成国内茧丝绸市场秩序混乱 ,企业亏损。笔者以霍山县茧丝绸改革为例 ,对茧丝绸经营与管理体制的改革提出了设想
关键词:
茧丝绸
经营
体制
改革
反思
《安徽农业科学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道路绿带起源于公元前 10世纪古印度 ,中国最早的道路绿带起源于周定王时 (公元前 60 6年~公元前 5 86年 )。在国外从19世纪美国景观之父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 (F·L·Olmsted)开始掀开了绿色休闲、生态型的城市带状绿地建设新篇章。简介了国内外绿道理论发展过程 ,总结了城市带状绿地的概念 ,分析了其功能。
关键词:
城市带状绿地
绿地景观场
开敞空间
场所
生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