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皖稻139产量构成分析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皖稻139系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高产早籼新品种。对其产量及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4个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贡献的大小依次为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产量7.50t/hm2以上的合理穗粒结构为:有效穗(330±10)万/hm2,每穗总粒数(95±5)粒,结实率80%,千粒重33.0g左右。高产栽培的主攻目标是在确保足够有效穗数的前提下促大穗,协调好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的关系,兼顾提高结实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DNA溶液浸泡水稻糙米对其发芽率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 2 3 .5 (± 1)℃ ,光照培养 14 8h的条件下 ,用不同浓度的空心莲子草基因组DNA溶液连续浸泡常规水稻种子的糙米 3 1h ,结果表明 :①DNA溶液浓度为 2 .0和 0 .2ug/ml时 ,糙米的发芽率分别是 76.67%和 80 .0 0 % ,较对照去离子水的 81.67%低 3 .3 3和 1.67个百分点 ,差异不显著 ;DNA溶液浓度为 2 0 .0ug/ml时 ,糙米发芽率为 5 8.0 0 % ,较对照低 2 3 .67个百分点 ,差异极显著 ;②相同条件下 ,糙米发芽率低于稻谷发芽率 9个百分点 ;③糙米的发芽率随着DNA溶液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 ,但浓度范围不同 ,发芽率下降的幅度不同 ;④糙米的芽长和根长参差不齐 ,易出现霉变现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量对强筋和中筋小麦产量和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强筋小麦皖麦38和中筋小麦皖麦44为材料,研究了施氮量对子粒产量、品质及植株养分吸收的影响,分析了植株体内N、P、K素含量与子粒品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300kg/hm2范围内,氮素与两种类型小麦的子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均呈二次曲线关系,增施氮素不仅能显著提高蛋白质、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降低弱化度,延长面团的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有利于植株对氮的吸收,而且还能提高P、K的营养水平。植株体内N的含量除与吸水率和弱化度相关不显著外与其它主要品质性状的相关系数都达到极显著水平,只有容重为负相关;皖麦38和皖麦44达到最高子粒产量的施氮量分别为224.6 kg/hm2和207.5 kg/hm2,达到最高蛋白质产量的施氮量分别为288.5 kg/hm2和221.0 kg/hm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棚土壤障碍因子综合改良技术研究初报
《土壤通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田间小区试验对土壤深翻+秸秆覆盖和土壤深翻+秸秆覆盖+土壤改良剂两种改良措施在大棚土壤改良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改良技术均能明显改善和消除大棚土壤障碍因子,能使土壤>0.25mm水稳性团粒含量显著增加,表层土壤水溶性盐含量明显下降,土壤通透性改善,土壤疏松不板结,显著提高黄瓜、辣椒产量和品质,经济效益显著,以土壤深翻+秸秆覆盖+土壤改良剂处理改良效果最好,为大棚土壤障碍因子改良提供了新途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论安徽省农业生态旅游的建设和发展
《安徽农业科学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业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式,也是一种新型旅游活动项目。针对安徽生态省建设这一背景,在分析该省农业生态旅游优势和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耐贮运番茄皖粉208
《中国蔬菜 》 2005 北大核心
摘要:番茄新品种皖粉208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新近育成的一代杂种。其母110218是利用常规品种通过航天育种方法培育的优良自交系,属无限生长型,早熟,长势强,叶量少,叶片缺刻深,果实粉红色,无绿色果肩,高圆形,耐贮性好,抗病毒病、叶霉病、早疫病,耐低温弱光。 父本T9599是在对159份番茄材料试验比较的基础上选出的高代自交系,无限生长型,长势强,叶稀,果大、粉红色,无绿色果肩,品质优,耐湿,耐低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