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紫云英还田对双季稻产量及稳定性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唐杉 1 ; 王允青 1 ; 赵决建 2 ; 张智 3 ; 吴立蒙 3 ; 曹卫东 4 ;

作者机构: 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2.安徽省桐城市农技中心

3.安徽省桐城市吕亭镇农技站

4.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关键词: 定位试验;紫云英还田;双季稻;土壤肥力;产量稳定性

期刊名称: 生态学杂志

ISSN: 1000-4890

年卷期: 2015 年 34 卷 11 期

页码: 3086-309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根据多年定位试验(2008—2013年),研究了紫云英还田对作物产量及稳定性的影响,讨论了双季稻产量与土壤养分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多年定位试验中,早稻紫云英还田可以显著提高早稻产量,同时对晚稻产量的提高也存在显著后效;早稻紫云英还田减小了双季稻产量年度间变异系数,使水稻产量更为稳定;多年水稻产量随着土壤肥力提高而提高,早稻紫云英还田对土壤的培肥是水稻产量增长、产量稳定性提高的主要影响因素;等量氮素投入情况下,紫云英氮对土壤全氮、有机质的提升作用显著高于化肥氮;可见紫云英作为绿肥,同时兼有提供当季速效养分效果和培肥土壤的长期作用;紫云英作为绿肥还田不仅提高了水稻产量,同时通过提升稻田土壤肥力,进而使稻田生产力更加稳定。

  • 相关文献

[1]多年紫云英还田对稻田杂草种子库密度及多样性的影响. 唐杉,王允青,张智,吴立蒙,黄俊,曹卫东. 2016

[2]砂姜黑土长期定位培肥技术研究. 曹承富,孔令聪,汪芝寿,陈爱萍,张存岭,陈龙潭. 2003

[3]安徽单季稻区紫云英翻压的氮肥替代效应. 卜容燕,韩上,李敏,程文龙,胡润,郑仁兵,王慧,唐杉,高嵩涓,曹卫东,武际. 2022

[4]杂交中粳80优121产量稳定性分析及高产途径. 胡兴明,张培江,姜保功,孙明,白一松,杨联松,许传万. 2000

[5]水稻抗逆性与育种. 严企松. 1990

[6]淮北地区大豆新品种的产量稳定性探讨. 周守年. 1990

[7]长期施肥下淮北砂姜黑土区小麦产量稳定性研究. 陈欢,曹承富,孔令聪,张存岭,李玮,乔玉强,杜世州,赵竹. 2014

[8]皖北砂姜黑土氮、磷、钾肥肥效长期定位试验研究. 王道中,闫晓明. 2002

[9]砂姜黑土上氮钾配施对粮菜轮作中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张祥明,郭熙盛,李录久,张琳. 2004

[10]双季稻防早衰技术研究初探. 谢金水,王海,李祖章,刘光荣,吴文革,彭春瑞,武立权,孙刚,刘益仁. 2007

[11]不同施肥制度对红壤地区双季稻田氨挥发的影响. 吴萍萍,刘金剑,杨秀霞,商庆银,周毅,谢小立,沈其荣,郭世伟. 2009

[12]安徽省沿江平原双季稻3种栽培体系碳足迹. 王光宇,朱丽君,张扬. 2021

[13]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和秸秆还田对双季稻产量、养分吸收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孙志祥,李敏,韩上,卜容燕,王慧,程文龙,李佩,唐杉,武际,朱林. 2020

[14]秸秆还田对双季稻产量和土壤钾素平衡的影响. 孙志祥,韩上,武际,李敏,王慧,程文龙,唐杉,朱林. 2020

[15]安徽省沿江地区双季稻光热资源利用效率 变化特征及对气象产量的影响. 岳伟,陈金华,阮新民,陈曦,陈砚涛,王珍. 2019

[16]连续秸秆-紫云英协同还田对双季稻产量、养分积累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刘颖颖,卜容燕,唐杉,韩上,王慧,李敏,程文龙,李晓韦,武际,朱林. 2020

[17]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双季稻轮作系统产量、温室气体排放和土壤养分的综合效应. 卜容燕,李敏,韩上,程文龙,王慧,孙志祥,唐杉,武际. 2021

[18]安徽沿江双季早稻机插平衡栽培技术集成研究. 冯骏,徐秀娟,余友玲,刘劲松,金四九,周永进,吴文革,陈刚,许有尊. 2014

[19]旱地作物间作绿肥研究进展. 宋莉,廖万有,王烨军,苏有健,张永利,罗毅,廖珺,吴卫国. 2017

[20]稻鸭共生与牧草轮作生态农业模式的效果研究. 熊国远,章薇,武际,吴娟,吴月胜,童来宝.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