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626条记录
水稻对天然富硒土壤硒的吸收及转运

应用生态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杂交晚稻"皖稻205"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硒含量(0.5、1.0、1.5 mg·kg-1)土壤对水稻产量、硒的吸收、转运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硒含量≤1.5 mg·kg-1对水稻产量无明显影响;水稻根系、茎叶和籽粒中的硒含量均随着土壤硒含量增加而增加,并呈现根系>茎叶>籽粒的特点,籽粒各组成部分的硒含量呈现米糠>精米>稻壳的特点;水稻根系能从富硒土壤中富集硒,根系硒的吸收系数达1.86,而硒向籽粒的转运和积累则相对恒定,转运系数为0.53~0.59;土壤硒含量为0.5~1.0 mg·kg-1所产的富硒大米(0.15~0.20 mg Se·kg-1),可满足人体60~80μg·d-1硒的需要量,而土壤硒含量≥1.5mg·kg-1所产大米硒含量达到0.319 mg·kg-1,超出粮食硒含量安全标准.综合产量和籽粒硒含量的表现,在富硒土壤(0.5~1.0 mg·kg-1)上直接生产富硒大米,而不需要添加外源硒,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避免了可能造成的水土污染.

关键词: 水稻 富硒土壤 吸收与转运 分布 富硒大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头野板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检测

食品工业科技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了绿头野鸭鲜鸭、绿头野板鸭以及市售腊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及其相对含量。结果显示,板鸭84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分别为烃类17种、酮类9种、酸类7种、酯类7种、醚类2种、醛类13种、醇类17种、芳香族化合物10种、呋喃类1种、含硫化合物1种。通过与鲜鸭以及市售腊鸭的对比分析,初步判定绿头野板鸭的特征风味物质为香桧烯、(-)-柠檬烯、己醛、异戊醛、戊醛、壬醛、辛醛、2,3-辛二酮、己酸、戊酸、1-辛烯-3-醇等。为改进其加工工艺及产品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绿头野鸭 板鸭 风味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覆盖对玉米生长、光合及产量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淮北地区玉米生产的适宜秸秆覆盖量,研究了不同秸秆覆盖量M0(0 kg/hm2)、M1(3 000 kg/hm2)、M2(6 000 kg/hm2)、M3(9 000 kg/hm2)、M4(12 000 kg/hm2)、M5(15 000 kg/hm2)和M6(18 000 kg/hm2)对玉米生长、光合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节间长和株高随秸秆覆盖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并以M4最高。适宜的秸秆覆盖量可显著增加玉米叶绿素密度和单株绿叶面积,但当秸秆覆盖水平增加到一定程度,不同秸秆覆盖量效果间的差异不再明显。玉米群体干物重受秸秆覆盖的影响明显,并以M4处理最高,分别比M0和M6在大喇叭口期、吐丝期、灌浆中期和成熟期增加了24.6%,17.2%,13.7%,8.6%和2.0%,2.3%,1.9%,0.8%。玉米各叶绿素荧光参数受秸秆覆盖的影响明显,M4处理的叶绿素荧光参数Fm、Fv/Fm、ΦpsⅡ和ETR显著高于M0,而Fo却显著低于M0。玉米产量随秸秆覆盖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并以M4最高,M0最低,分别为10 186.8,9 365.1 kg/hm2。相关分析表明,叶绿素密度、单株绿叶面积、群体干物重、实际光化学效率与产量皆呈显著直线正相关关系。研究得出,淮北地区玉米适宜的秸秆覆盖量为12 000 kg/hm2,秸秆覆盖量过高和过低皆不利于增产。

关键词: 叶绿素密度 单株绿叶面积 叶绿素荧光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SCoT)分子标记分析梨遗传多样性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start codon targeted polymorphism,SCo T)是一种新型的遗传分子标记技术。本研究采用单因素水平设计方法,优化并建立梨的适宜SCo T分子标记体系,通过SCo T标记技术,分析了安徽省砀山县的43份梨(Pyrus spp.)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结果表明,优化后梨SCo T-PCR反应体系:10×Easy Taq Buffer(含2 mmol/L Mg2+)2.5μL,模板DNA终浓度30 mg/L,上下游引物终浓度1.0μmol/L,d NTPs终浓度0.2 mmol/L,Taq DNA聚合酶1.0 U,总体积为25μL。随机选取2个DNA模板进行引物筛选,最终从67条引物中筛选出16条扩增条带清晰且有差异性的引物,共扩增出145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有126条,多态性比率为86.1%,每条引物平均扩增出9.1条带。SCo T标记的43个梨材料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517~0.931,平均值为0.685。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10的水平上,43份梨材料分为A和B两组;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46的水平上,A组又分为6个亚组(Ⅰ~Ⅵ)。所研究的43份梨材料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能够被SCo T分子标记有效地检验,为进一步研究利用安徽省砀山县梨种质资源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SCo T)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日粮能蛋水平对大别山黄牛育肥效果影响的研究

中国畜牧杂志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按照组间体重和年龄相近原则,将36头大别山黄牛公牛(均重194.01 kg)随机分为3个试验组,分别采用高能高蛋白-高能中蛋白-高能低蛋白(高能量组)、中能高蛋白-中能中蛋白-中能低蛋白(中能量组)、低能高蛋白-中能中蛋白-高能低蛋白(先低后高能量组)3个不同能蛋水平日粮育肥12个月。结果表明:高能组的全期日增重比中能组和先低后高能量组分别提高10.1%和10.7%,全期育肥成本分别下降了8.6%和10.3%,育肥成绩分别提高10.1%和10.7%。

关键词: 日粮能量-蛋白水平 大别山黄牛 优质牛肉 等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投喂水平对黄鳝幼鱼生长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水温为25~28℃的条件下,研究不同投喂水平对不同日龄阶段的黄鳝仔稚鱼生长、存活的影响。一期(7~15日龄)5个投喂水平分别为20、40、60、80、100%IBW/d(IBW为初始体重);二期(16~24日龄)5个投喂水平分别为20、35、50、65、80%IBW/d;三期(25~33日龄)5个投喂水平分别为20、30、40、50、60%IBW/d。结果表明:(1)投喂水平显著影响黄鳝仔稚鱼的生长。7~15日龄(一期)幼鱼的特定生长率(SGR)随投喂水平的增加显著上升,以100%IBW/d投喂组最高;16~24日龄阶段(二期)幼鱼的SGR与前一阶段的变化趋势相同,以80%IBW/d投喂组最高;而25~33日龄(三期)时,SGR以20%IBW/d投喂组最低,其他各组无显著差异。(2)投喂水平显著影响黄鳝鱼体相对增重率(WGR)和SGR,投喂水平与WGR和SGR呈正相关性,除最低投喂组外,其余组别的投喂水平与饲料转化率(FCE)呈负相关。(3)各期仔鱼鱼体产出与饲料投入之比随着投喂水平升高差异显著。7~15日龄(一期)阶段鱼体产出与饲料投入比总体上呈降低的趋势,以40%IBW/d处理组最高;16~24日龄(二期)时各处理组差异不显著;25~33日龄(三期)时鱼体产出与饲料投入比也是呈现降低的趋势,以30%IBW/d处理组最高。

关键词: 黄鳝 投喂水平 仔稚鱼 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米糠油工业化制取关键技术研究现状和进展

粮食与油脂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近年来,米糠油产业发展规模越来越大,但是在米糠油制备精炼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技术难点和瓶颈问题,极大地限制了产业发展速度。该文简单地归纳概括了目前米糠工业化生产主要采用的稳定化处理、米糠油制备以及精炼的技术和方法,以期为米糠油产业快速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米糠油 工业化制取 关键技术 生产现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鸭坦布苏病毒对产蛋鸡的致病性研究

中国家禽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明鸭坦布苏病毒对产蛋鸡的致病性和不同感染途径对其产蛋性能的影响,分别选用罗曼蛋鸡、海兰蛋鸡和淮南麻黄鸡3个品种进行人工接种病毒试验。结果表明,3个品种产蛋鸡接种病毒后均出现产蛋下降,产蛋率最高下降80%以上,除产蛋和早期采食量下降及后期严重脱羽外,感染鸡无其他临床症状,产蛋恢复的速度和程度不同品种间存在一定差异,感染后无鸡只死亡;滴鼻组和同居组鸡群产蛋下降和恢复的程度低于肌肉注射组,重复感染组未发生明显产蛋下降;剖检病变可见一致的卵巢组织出血、变性、坏死和萎缩,其他器官无肉眼可见病变;从感染鸡卵巢组织中可检测到鸭坦布苏病毒核酸。综上所述,鸭坦布苏病毒对不同品种产蛋鸡均具有致病性,主要引发产蛋下降,病毒在鸡群中的传播可能不仅限于吸血昆虫,空气传播感染也是其重要的传播途径;感染康复鸡只对再次感染具有一定的抵抗力。研究结果为产蛋鸡不明原因产蛋下降提供了新的诊断方向,为坦布苏病毒病的有效防控发出了预警信号。

关键词: 鸭坦布苏病毒 产蛋鸡 致病性 临床症状 剖检病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回顾家蚕品种华合×东肥全国推广史事

中国蚕业 2015

摘要:家蚕春用多丝量品种华合×东肥,在20世纪70—80年代是我国长江、黄河流域等重点蚕区的春用当家品种。回顾了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特殊年代,华合×东肥的引进与选育过程、快速推广的奥秘、科研和管理机构在推广中的作用以及引进种不同观点之间的争议。华合×东肥具有好养、高产、优质的特点,迅速在我国主产区推广,为蚕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1978年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奖。

关键词: 蚕品种 华合×东肥 引进过程 选育经过 推广奥秘 行业贡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饲养模式对黄山黑鸡禽流感及新城疫抗体水平的影响

家畜生态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比较黄山黑鸡笼养和山间林地散养时禽流感和新城疫的免疫效果,分别对黄山黑鸡笼养群体和散养群体17~25周每周随机抽取相同数量的个体采集血清后进行免疫抗体检测。结果显示,笼养组禽流感抗体效价最低为8.3,最高为9.9,散养组禽流感抗体效价最低为8.8,最高为9.8,散养组9周平均抗体效价为9.4,显著高于笼养组平均抗体效价9.1(P<0.05);笼养组新城疫抗体效价最低为5.8,最高为7.4,散养组最低为6.0,最高为6.9,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黄山黑鸡散养模式下禽流感抗体平均效价显著高于笼养模式,新城疫抗体平均效价差异不明显。

关键词: 黄山黑鸡 饲养模式 禽流感 新城疫 抗体水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