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播期条件下高产冬小麦品种氮素吸收利用及转运效率分析(英文)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玮 1 ; 乔玉强 1 ; 杜世州 1 ; 赵竹 1 ; 陈欢 1 ;

作者机构: 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安徽省农作物品质改良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播期;氮素;积累;再分配;利用效率;冬小麦

期刊名称: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ISSN: 1009-4229

年卷期: 2016 年 07 期

页码: 1600-1606

摘要: 探讨和分析不同播期条件下高产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品种的氮素吸收利用、转运和高效利用特征,确定不同高产小麦品种的适宜播期。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系统分析早播(10月3日)、适播(10月12日)和晚播(10月30日)3个水平对不同品种高产小麦主要生育期植株含氮率、氮素积累量、花前和花后植株营养器官氮素积累和分配、氮素再分配等特征及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效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影响生育期小麦植株的含氮率、氮的吸收和积累。小麦地上部营养器官氮积累量、氮再分配量、转运氮素对籽粒氮的贡献率花前高于花后。晚播条件下籽粒氮素的积累量主要依赖于花前氮吸收;适播和早播条件下花后吸收的氮素对籽粒氮素的积累占有较大比例。高产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在不同生育期的氮素吸收强度和相对累积速率不同,花前氮素积累量、花前吸收氮素向籽粒的再分配以及转运率、花后氮素同化量以及花后吸收氮素对籽粒的贡献率等在不同小麦品种间差异显著。早播和适播条件下,不同品种小麦均获得比晚播较高的籽粒产量。氮素收获指数和籽粒吸氮量适播条件下较高,随播期的延迟籽粒吸氮量显著降低,相反,氮素利用效率晚播条件下最高。综合考虑,在农业生产中,3个高产小麦品种均适宜早播和适播;在晚播条件下应优先选择‘周麦22’。

  • 相关文献

[1]水稻氮素生理利用效率的遗传分析. 阮新民,施伏芝,罗志祥,苏泽胜. 2006

[2]播期和密度对淮北地区皖麦52群体质量、叶绿素荧光及产量的影响. 张向前,杜世州,曹承富,乔玉强,赵竹,张耀兰. 2014

[3]播期对冬小麦群体性状、产量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张向前,杜世州,曹承富,乔玉强,赵竹,张耀兰. 2014

[4]低温冷害下不同播期和播量对冬小麦籽粒灌浆特征的影响. 杜世州,乔玉强,李玮,陈欢,赵竹,张向前,曹承富. 2014

[5]一次性根区穴施尿素提高夏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效率. 姜超强,王火焰,卢殿君,周健民,王世济,祖朝龙. 2018

[6]安徽省沿江地区双季稻光热资源利用效率 变化特征及对气象产量的影响. 岳伟,陈金华,阮新民,陈曦,陈砚涛,王珍. 2019

[7]氮素运筹对淮北地区超高产小麦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杜世州,曹承富,张耀兰,赵竹,乔玉强. 2010

[8]不同磷锌组合对小麦磷锌含量、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武际,尹恩,郭熙盛. 2010

[9]秸秆还田条件下稻田田面水不同形态氮动态变化特征研究. 王静,郭熙盛,王允青,吕国安. 2014

[10]皖南红黄壤地区杂交玉米新品种引进及施肥措施. 郭熙盛,王允青,黄晓澜,朱宏,斌武际. 1999

[11]施氮水平对不同水稻品种籽粒产量及米质的影响. 罗志祥,苏泽胜,施伏芝,阮新民. 2004

[12]保护性耕作与平衡施肥对巢湖流域稻田氮素径流损失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 王静,郭熙盛,王允青,丁树文. 2010

[13]氮肥水平对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农学利用率的影响. 阮新民,施伏芝,罗志祥,苏泽胜. 2005

[14]秸秆还田和保护性耕作对砂姜黑土有机质和氮素养分的影响. 王晓波,车威,纪荣婷,何传龙,朱安宁,王伏伟,朱林. 2015

[15]氮素水平对皖麦44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 曹承富,孔令聪,汪建来,汪芝寿,王瑞,甘斌杰,赵斌,赵竹. 2003

[16]密度与氮肥运筹对小麦产量及纹枯病发病程度的影响. 孔令聪,张存岭,曹承富,赵斌,赵竹. 2006

[17]施氮水平对不同类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张耀兰,曹承富,杜世州,赵竹,乔玉强,刘永华,张四华. 2009

[18]吨粮田夏玉米高产的密度与氮素效应研究. 汪芝寿,曹承富,孔令聪. 1993

[19]施氮量对强筋和中筋小麦产量和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曹承富,孔令聪,汪建来,赵斌,赵竹. 2005

[20]氮磷互作对弱筋小麦氮素利用与籽粒淀粉品质的影响. 李瑞,王玲玲,谭植,闫素辉,张从宇,周永进,杜祥备,吴文革,李文阳.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