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2967条记录
~(60)Coγ射线辐照不同麻种种子的细胞学效应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5种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对两个不同麻种3个品种材料的种子辐照效应研究表明,低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能促进麻类作物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但随着γ射线辐照剂量的增加,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60Coγ射线辐照能诱发根尖细胞的染色体畸变和核畸变,出现桥、断片、落后染色体、微核、双核、小核等多种畸变类型,并且辐照剂量越大,根尖细胞畸变类型越多,变异频率越高。研究结果还表明不同麻种、同一麻种不同品种对60Coγ射线的辐射敏感性不同,红麻中杂红305最强,红麻福红2号次之,大麻最弱。

关键词: 60Coγ射线 麻种种子 有丝分裂指数 染色体畸变 核畸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超高产育种若干问题的评述与讨论

种子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超高产育种被认为是水稻育种史上的第三次革命。经过育种家的不懈努力 ,水稻超高产育种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文章对水稻超高产育种的产量指标确定、实现途径、育种目标性状与生态条件的协调选择、广亲和遗传位点的局限性、光敏感雄性不育性的遗传脆弱性、生物技术的地位与作用及水稻产量性状的研究与选择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评述与讨论

关键词: 水稻 超高产育种 产量指标 实现途径 QTL MAS SKI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温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03 CSCD

摘要:综述了近年来温度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作用的研究结果 ,归类分析了不同类型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在低温条件下育性的变化及其育性转换对温度的敏感时期。

关键词: 水稻 光温敏核不育系 低温 育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名优茶杀青叶冷冻存贮研究

茶叶科学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名优茶杀青叶进行冷冻存贮,研究其贮藏中主要生化成份、香气等的变化。结果表明:杀青叶在冻贮期间,其氨基酸总量、茶多酚含量的变化均达显著、极显著水平,与存贮的成品茶生化成份的变化基本一致,但其主要生化成份特别是茶多酚含量的变化滞后于成品茶,这说明杀青叶冻贮期间,其内部生化反应速度低于成品茶存贮。杀青叶冻贮6个月后,其香气成份的保留量高于成品茶26.86%,特别有利于香气成份的保存,这可能与杀青叶存贮中保存了大量的香气前体物有关。冷冻杀青叶的解冻等后加工过程对茶叶生化成份、香气等有较大影响,以微波方式快速解冻对茶叶品质最有利。

关键词: 杀青叶 冷冻存贮 茶多酚 氨基酸 香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中粳新组合Ⅲ优98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2003 CSCD

摘要:Ⅲ优 98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与日本三井化学株式会社、中国种子集团公司合作 ,利用BT型不育系 2 3A与恢复系R98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粳稻组合。该组合具有米质优、产量高、抗性好等特点。 2 0 0 2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 三系 杂交粳稻 Ⅲ优98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安全技术与应用研究(Ⅳ)——两系杂交稻制种安全与高产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3 CSCD

摘要:对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配的 7个两系籼、粳杂交稻组合在安徽境内的制种安全和高产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选用不育起点温度低 ,育性稳定的实用光温敏核不育系 ;将不育系育性敏感期安排在安全时段内 ;选择最佳抽穗扬花期 ;防止不育系自交结实 ,确保制种纯度等 4项制种安全技术和 5项制种的高产技术并用于种子产业化生产。

关键词: 两系杂交稻 制种 安全技术 高产技术 产业化开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药剂对梨黑星病的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

安徽农业科学 2003 CSCD

摘要:室内毒力测定表明 :世高、福星、敌力脱、腈菌唑对梨黑星病的活性较高 ,烯唑醇次之 ,三唑酮最差。烯唑醇·多菌灵复配剂以其 1∶1 5的配比活性最高 ,有一定增效作用。田间试验表明 ,35 %多菌灵·烯唑醇 1 0 0 0倍液防治梨黑星病效果较理想 ,对砀山梨安全 ,无药害现象

关键词: 杀菌剂 梨黑星病 毒力测定 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钾氮配施对生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土壤肥料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多年田间试验研究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地区钾氮配施对生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钾肥对生姜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施钾的增产幅度,杨集点狮子头姜为32.3%和33.3%,平均增产33.8%;牛庄柴姜增产32.8%和42.0%,平均增产35.6%;农场试验施钾增产37.8%~41.2%,平均增产率高达39.7%。钾氮配施能有效提高生姜块茎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分含量,显著降低硝酸盐含量,改善生姜的外观和内在品质,大幅度增加生姜产值,每公顷增收12155~13082元,施用钾肥的产投比高达34.9∶1和16.2∶1。当前生产水平下,淮北砂姜黑土地区生姜钾肥的适宜施用量为K2O 260~300kg/hm2,氮肥适宜用量为N 300kg/hm0左右。

关键词: 钾氮配施 生姜产量 品质 经济效益 砂姜黑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显性矮秆新基因的RAPD分析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RAPD标记对中粳水稻新品种突变体Y98149中鉴定出的显性矮秆新基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150对随机引物中,两对引物SA1530和SB930在亲本和近等基因池(均由10个高秆或矮秆植株组成)之间表现出多态性。用这两对引物对高秆和矮秆的F2群体的300个单株进行连锁分析,表明SA1530和SB930与新矮秆基因的连锁距离分别为15.3cM和9.3cM,两个RAPD标记位于同一侧。

关键词: 水稻 显性矮秆基因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关于农作物新品种区域试验若干问题的探讨

安徽农业科学 2003 CSCD

摘要: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作物新品种区域试验的质量和效果 ,对区试中较常遇到的参试品种适宜区与试验地点的分布 ,栽培技术与品种良法配套 ,主要考核指标与综合性状 ,对照品种及其种子质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以供研究改进区试实施方案之参考

关键词: 农作物新品种 区域试验 区试质量 区试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