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wheat(模糊匹配)
248条记录
淮北砂姜黑土地区小麦生态生育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麦类作物学报 1997

摘要:本文在对淮北砂姜黑土地区小麦生态生育特点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深翻整地、秸秆还田、增施肥料、科学施肥、这期播种、培育壮苗、适当稀播、优化群体、科学灌水等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小麦 生态生育 特点 高产栽培 砂姜黑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淮北平原吨粮田建设的技术研究与效益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1996

摘要:小麦夏玉米作为一个统一的生产系统进行研究,摸索出了小麦、夏玉米吨粮田配套技术措施。对吨粮田的经济效益、能量流动及肥料效益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开展吨粮田建设必须抓好的三项建设。

关键词: 吨粮田 配套技术 效益 配套建设 小麦 夏玉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亲本间遗传距离预测杂种优势可行性的研究

生物数学学报 1996

摘要:本文通过10个小麦品种和按双列杂交配制的45个组合为材料,研究亲本间遗传距离预测杂种优势的可行性。结果表明:93.02%的样本实测值落在预测区间。

关键词: 小麦 遗传距离 杂种优势 预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淮北地区小麦玉玉产量15000kg/ha栽培体系研究报告

安徽农业科学 1996

摘要:系统研究了种植密度,氨素施量及运筹方式,播种期与产量形成的关系.建立了产量、1产量构成、籽粒灌浆、群体动态等一系列数学模型,进一步确定了吨粮系统中各栽培因子的理学分析了产量构成、叶面积系数、干物质积累量,茎蘖动态与产量的关系,找出了诸项指标的适宜值,实现了栽培措施的定调控.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栽培 产量 群体结构 产量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淮北砂姜黑土地区小麦诊断施肥综合法(DRIS)应用研究

土壤通报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小麦高产群体108个样品,低产群体65个样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麦不同品种,不同土种和不同生育期等因子对DRIS诊断结果影响较小,建议待测样品以小麦孕穗期倒3~倒7叶为好;经建立的小麦高产群体DRIS诊断指标检测,低产的限制因子依次是N、K、Zn、Mn,经试验验证,结果准确。

关键词: DRIS法 小麦 砂姜黑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诊断施肥综合法(DRIS法)的因素及诊断指标的建立

安徽农业科学 1996

摘要:在淮北砂姜黑土地区,对小麦应用DRIS法的采样部位、采样时期、小麦品种、土种等因素对小麦应用诊断马综合肥(DRIS)法诊断结果的影响,确定小麦DRIS法的工作条件,并最终建立了小麦DRIS法诊断指标.

关键词: 施肥 诊断施肥综合法 小麦 诊断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样本对小麦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关系的影响

生物数学学报 199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以10个小麦品种和按双列杂交配制的45个组合为材料,研究了样本容量和样本的数据结构对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样本容量较小时,遗传距离与产量杂种优势的关系为不相关;随着样本容量的增加,遗传距离与产量杂种优势的关系有由不相关,到Y=axe~bx(a>0,b<0),Y=ax~be~cx(a、b>0,c<0)相关的变化趋势.(2)当样本的数据结构较差时,需较大样本容量,才能真实反映遗传距离与产量杂种优势的关系.

关键词: 小麦 遗传距离 杂种优势 样本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淮北地区小麦品种及其系谱

安徽农业科学 1993

摘要:本文概述了我省淮北地区主要小麦品种的生产类型及其在生产应用中的演变。介绍了80年代省作物品种审评会审定通过的小麦品种概况,并对它们的系谱进行分析归类。

关键词: 小麦品种 品种系谱 淮北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籽粒灌浆成熟期和贮藏期品质性状动态变化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1993

摘要:本文以5个品质性状差异较大的小麦品种(系)作为材料,研究了蛋白质含量、SDS沉淀值和Pelshenke值在籽粒灌浆成熟期和贮藏期的动态变化。还研究了低温(0—4℃)贮藏对SDS沉淀值和Pelshenke值这两项品质指标变化的影响。通过差异显著性测验和相关分析,提出了各性状的“最佳鉴定期”和在收获前进行品质鉴定、选择的可能性。

关键词: 小麦 品质性状 动态变化 低温贮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离子注入小麦的变异效应

安徽农业科学 1993

摘要:本文对离子束注入小麦的变异效应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离子注入小麦所产生的变异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表现型主要为七种。本文还对突变体有关性状的选择与利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小麦 离子注入 变异 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