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rice(模糊匹配)
426条记录
根癌农杆菌介导Bt基因转化水稻的研究

生物学杂志 2009 CSCD

摘要:为了培育出无筛选标记基因的转基因水稻,试验将loxp-hpt-loxp基因与Bt基因连锁在一起转化水稻方法,得到loxp-hpt-loxp-Bt转基因水稻植株,再与同质的带有cre基因的水稻杂交,以定向删除潮霉素抗性筛选标记。试验表明以水稻品种"皖粳97"为供试材料,将成熟胚来源的愈伤组织用根癌农杆菌EHA105/pCAMBIA1305.1感染后,筛选出抗性愈伤组织并获得再生植株。经PCR验证,得到20棵转基因水稻植株。

关键词: 水稻 根癌农杆菌 转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新的水稻种子碱性脂肪酶活性快速检测方法及其应用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9

摘要:微生物碱性脂肪酶研究及其应用均非常广泛,而关于水稻种子碱性脂肪酶却知之甚少。介绍一种新的水稻种子碱性脂肪酶活性平板检测方法,并利用该方法筛选碱性脂肪酶活性高低不同的材料以研究碱性脂肪酶在稻谷加速老化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碱性脂肪酶检测方法及其在稻谷人工老化过程中的作用对揭示稻谷储藏特性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关键词: 水稻 种子 碱性脂肪酶 检测方法 加速老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秧龄、播量、密度和氮肥运筹对“新两优6号”产量的影响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09

摘要: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了秧龄、播量、密度和氮肥运筹对杂交中稻"新两优6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秧龄、播量、密度和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对产量影响程度依次为栽插密度(B)>秧龄(D)>氮肥运筹(A)>播种量(C)。本试验四因子的最优组合为A2B1C3D2,产量为15208.50kg/hm2。

关键词: 水稻 秧龄 播量 密度 氮肥运筹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中籼稻实地养分管理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4个中晚熟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时期不同氮肥管理措施下植株氮素含量与氮肥用量及LCC值之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植株氮素含量表现为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LCC值为抽穗期>拔节期>分蘖期。植株含氮量、叶片LCC值与氮肥用量呈密切正相关,氮素含量与LCC值含量显著正相关,分蘖期、抽穗期水稻植株LCC值变化量与氮肥用量变化量显著正相关。依据最高产量处理确定适宜的LCC值临界指标,并计算不同LCC值下水稻所需氮肥追施用量。

关键词: 水稻 LCC值 氮含量 氮肥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对水稻敏感恢复系苯达松药效的影响

核农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γ射线辐射获得的苯达松敏感致死(bentazon sensitive lethal,bsl)突变体在杂交水稻(Oryza sativa.L)混播制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试验以敏感恢复系‘Mc526’为材料,通过室内和大田试验,比较了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苯达松药效的差异,旨在为水稻混播制种中合理调整施药浓度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在21℃~36℃范围内,温度与苯达松药效呈显著正相关,即温度每增加1℃,苯达松致死浓度约下降74.09mg/L,药效约提高0.7%。相关生理生化研究表明,体内氧自由基胁迫加剧是高温下苯达松药效提高的主要原因。田间试验进一步验证了室内研究结果。

关键词: 水稻 苯达松 敏感恢复系 温度 药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配方复混肥对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09

摘要:通过不同配方复混肥的比较试验,为水稻肥料的合理施用提供依据。结果施用NPK化肥和各配方复混肥料对水稻生长发育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株高、有效穗、穗长和单穗重明显增加,穗粒数显著增多。水稻籽粒产量较不施肥的空白对照增长38.1%-53.7%,平均增产43.7%。施肥增收1450-4012元/hm2,产投比为1.73-3.06∶1。三种复混肥料中,测土配方专用肥效果最好,增产节本增收效应明显。

关键词: 水稻 配方肥 产量 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高效花药培养技术体系的构建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为提高水稻花药培养效果,产生大量的花粉植株,以多年的试验并结合多方面的研究结果,论述了水稻花药培养各个环节中的关键技术,创建了通常情况下的一套水稻高效花药培养技术体系。系统着重于在利用基因型的选择和基本培养基的交叉使用以提高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前提下,在其他的每个环节,尤其是壮苗和室内移植管理技术方面进行了优化改进。主要措施为:通过对不同水稻材料的初步花培试验,筛选出愈率和绿苗分化率高的用作花培材料做重点培养;N6、M8和MS培养基交叉使用以适应基因型对培养基的选择作用;对于粳稻或籼粳交后代,诱导激素仅用2,4-D,分化激素仅用6-BA是可行的;适时、适期取样、接种和转移愈伤组织,并适温培养;及时去除或转移褐变的愈块,适时分苗、分根,避免污染,加强室内移植管理,绿苗移栽成活率可达95%以上。

关键词: 花药培养 水稻 技术体系 绿苗移栽成活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硫酸钾镁肥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作物研究 2009

摘要:2007年在安徽省池州市祠堂村土壤肥力中等的水稻土上,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硫酸钾镁肥对早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硫酸钾镁肥能有效调控水稻分蘖,提高有效穗数,从而有显著增产效果。施用硫酸钾镁肥早稻产量达到8 241.7 kg/hm2,比当地施肥提高10.75%,比施硫酸钾增产11.0%,比施硫酸镁增产16.22%,比不施钾镁肥增产29.28%。施用硫酸钾镁肥经济效益高,比当地施肥水平每公顷产值增加1 200.0元,比施硫酸钾增加1 225.0元,比施硫酸镁增加1 725.0元,比不施钾镁肥增加2 800.0元。

关键词: 水稻 施肥 硫酸钾镁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沿江地区水稻施钾效应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为钾肥在安徽沿江地区的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在芜湖县进行田间试验以研究安徽沿江地区土壤的钾素状况和施钾效应。[结果]当氮肥施用量为220 kg/hm2时,施钾处理的水稻分别比对照增产4.73%、9.46%和12.78%。当氮肥施用量为286 kg/hm2时,施钾处理的水稻的最高产量比对照增加了15.61%。新复极差测验表明,高氮高钾处理的增产幅度极显著大于其他处理;同等施氮水平下,施钾处理的水稻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高氮高钾条件下,钾素利用率达52.56%,表观平衡出现微亏8.42 kg(K2O)/hm2;常氮高钾条件下,钾素利用率明显下降,表观平衡出现盈余41.10 kg(K2O)/hm2。水稻收获后土壤缓效钾含量有不同程度增加,水稻种植前后的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变化不一。[结论]在氮肥相应增加的基础上,该地区同等肥力土壤的推荐施钾量为169 kg/hm2。

关键词: 沿江地区 水稻 施钾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沿巢湖流域坡岗地地区水稻高效施肥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建立沿巢湖流域坡岗地地区水稻高效施肥技术。[方法]试验共设5个施肥处理:空白无肥处理(CK);农民习惯施肥处理;平衡施肥-1处理;平衡施肥-2处理;平衡施肥-1+油菜秸秆(3 000 kg/hm2)处理。其中,CK为不施肥;农民习惯施肥处理的氮磷钾施肥量为N∶P2O5∶K2O=180 kg/hm2∶75 kg/hm2∶0,全部肥料作基肥,不追肥;平衡施肥-1处理氮磷钾肥用量为N∶P2O5∶K2O=180kg/hm2∶60 kg/hm2∶90 kg/hm2,氮肥按基肥∶分蘖肥∶穗肥为50%∶30%∶20%分3次施用;平衡施肥-2处理氮磷钾施肥量同平衡施肥-1,但氮肥按基肥∶分蘖肥∶穗肥为40%∶30%∶30%分3次施用;油菜秸秆(有机肥)作基肥,所有施肥处理磷、钾肥全部作基肥施用。[结果]总体上,不同施肥处理均可以提高水稻生物积累量,增加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从而提高水稻产量。[结论]氮、磷、钾肥配比不合理,氮肥运筹方法不当,仍是目前沿巢湖流域坡岗地地区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在氮肥的施用上,增加分蘖肥和穗肥的比例,同时增加钾肥的施用量,能够使水稻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均衡发展,增加每穗实粒数、千粒重,从而提高水稻产量和氮素回收率,减轻氮肥流失引起的面源污染。

关键词: 巢湖流域 坡岗地地区 水稻 高效施肥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