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2015年国审棉花新品种的性状表现分析
《棉花科学 》 2017
摘要:通过对2015年国家审定的14个棉花品种在区域试验的表现,从产量、品质、抗病性和特征特性等方面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在产量、衣分、单铃重、早熟性、纤维品质、枯萎病和黄萎病的抗性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皮棉产量在2100 kg/hm~2以上的品种有3个、衣分总体平均值为40.59%、单铃重有达到7.1g的品种、生育期大多数在120天左右、霜前花率总体平均值为91.29%、纤维品质大多数品种达到优质水平,高抗枯萎病品种有3个、耐黄萎病品种有12个。


增施蚕沙发酵有机肥烟叶的产质量变化
《贵州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为蚕沙的资源化可持续科学利用提供参考,以云烟85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蚕沙发酵有机肥不同施用量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750kg/hm~2蚕沙发酵有机肥云烟85烟叶的产量和均价最高,分别为2 522.25kg/hm~2和51 353.17元/hm~2,比常规施肥(CK)增加5.0%和8.13%;施用1 500kg/hm~2蚕沙发酵有机肥的上、中等烟比例最高,分别为44.55%和47.89%,比常规施肥分别增加4.18百分点和1.91百分点。施用750~1 500kg/hm~2蚕沙发酵有机肥可显著提高云烟85烟叶的产质量和中上等烟比例,且烟叶内在化学成分协调。


糯玉米与棉花间作对蚜虫种群的调控作用
《中国棉花 》 2017
摘要:为探索棉田物种多样性对棉蚜的生态调控效应,于2016年系统调查了安徽安庆地区糯玉米与棉花不同面积比例间作模式下棉蚜与玉米蚜种群数量的时序动态。结果表明:在棉花苗蚜发生高峰期,棉花与糯玉米间作田棉蚜无翅蚜、有翅蚜发生高峰期的百株虫量分别极显著、显著低于单作棉田;在玉米蚜发生高峰期,与糯玉米单作田相比,棉花与糯玉米间作田玉米蚜无翅蚜和有翅蚜的百株虫量显著降低。因此,在蚜虫发生的高峰期,间作田蚜虫数量显著低于棉花、糯玉米单作,且以棉花与糯玉米面积比3∶1间作模式对2种蚜虫的控害作用最为明显。


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的液体菌种开发与应用
《安徽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目的]开发金针菇工厂化生产所需的液体菌种。[方法]从工厂化生产的菌株与二级液体菌种培养基的筛选,液体菌种培养条件的优化及金针菇液体菌种在工厂化生产的应用试验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在4个金针菇工厂化生产菌株中,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的液体菌种开发宜以F白"18"为出发菌株;二级液体菌种的培养基宜为马铃薯15%、麸皮7%、蔗糖2%、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05%;培养条件为接种量10%,转速150 r/min,温度23℃,pH自然,发酵罐培养时间结束点和适宜的菌龄均为144 h;在工厂化生产应用中,液体菌种较固体菌种发菌速度快,生产周期缩短9 d,生物转化率提高了6.38百分点。[结论]该研究可为金针菇工厂化生产所需液体菌种的开发提供技术方法。


不同配比基质对菜用甜糯玉米育苗效果的影响
《长江蔬菜 》 2017
摘要:采用8种不同的育苗基质配方,研究了不同配比的育苗基质对甜糯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稻壳∶椰糠∶蛭石=1∶1∶1的育苗基质配方最佳,该基质具有适宜的p H值和电导率,有机质含量高,培育的玉米幼苗叶色浓绿,茎秆粗壮,符合壮苗标准,对甜糯玉米的生长十分有利,可推荐其为甜糯玉米专用育苗基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