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植物源农药对巨峰葡萄病害的防治效果
《安徽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寻找安全、有效的防治巨峰葡萄病害的药剂。[方法]选择6种植物源农药,以常规化学农药为对照,进行不同植物源农药对巨峰葡萄病害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植物源农药0.5%果圣水剂500倍液、植物源农药新型A水剂500倍液、20%银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和1 000倍液对巨峰葡萄病害的防治效果与化学农药80%蓝代粉剂1 000倍液防治效果相当,在套袋和避雨栽培条件下,防治效果均在82%以上。[结论]在江淮地区,可以交替使用以上植物源农药,防治巨峰葡萄病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鲜食枣新品种‘皖枣1号’
《园艺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皖枣1号’是从安徽省阜阳地方枣种质资源中选育出的早中熟、优质、丰产、适应性强的鲜食枣新品种。果实圆形,平均单果质量17.04g,最大26.76g,可食率98.0%,肉质酥脆、多汁、细腻无渣,风味极甜。抗病能力强。在合肥9月上旬成熟,发育期85~90d。适应范围广,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克氏原螯虾4个地理群体遗传差异的RAPD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对克氏原螯虾4个地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状况进行调查,为克氏原螯虾遗传育种、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应用RAPD技术对怀远县(HY)、盱眙县(XY)、潜江市(QJ)、升金湖(SJH)4个地理群体的克氏原螯虾各30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所挑选的上海生工200个随机引物中,共有20个引物扩增出清晰稳定的片段。遗传距离显示克氏原螯虾群体间有一定遗传分化,其中怀远群体和潜江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0.3333),潜江群体和升金湖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0.2203)。怀远群体内的遗传相似系数最高(0.9187),盱眙最低(0.8900)。[结论]淮河水系的怀远群体和盱眙群体聚为一支,长江水系的潜江群体和升金湖群体聚为一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世行农业科技项目创新机制与模式初探
《安徽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根据世行农业科技项目的特点、宗旨、目标,对安徽省20个子项目设计的机制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归纳出5类11种创新性的机制模式。即新时期农业技术转化、推广的机制模式,包括以企业为主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主体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政府主导的"政府农技部门+科研单位"技术推广模式;公共财政资金支持公益事业的途径和模式,包括支持公益性事业单位开展转基因、种子纯度、饲料质量等检测,安徽省动物地方品种保护、鸭粪处理、秸秆气化;保持项目效益"持续性"的机制模式,包括"贷羊还羊"模式,养鸭技术"孵化器";保护小农户参与权的机制模式,包括农民利用世行资金入股,为推广新技术对农户直接补贴;世行农业科技项目"全程合同制管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机插穴苗数对不同穗型粳稻品种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作物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盐粳9号(小穗型)、淮稻9号(中穗型)和9优418(大穗型)为机插材料,研究了每穴栽插苗数对不同穗型水稻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穴栽苗数的增加,3种穗型品种的穗数均呈增加趋势,每穗颖花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呈减小趋势,但变化程度不一。3种穗型品种的产量随穴栽苗数增加均呈先增后减二次曲线变化。小、中、大穗型品种最高产量对应的穴栽苗数分别为4、3、2苗。3种穗型品种稻米的品质性状受穴栽苗数影响的变异程度存在差异,但均表现随穴栽苗数的增加而垩白度和垩白率上升,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率下降,蛋白质含量变低,直链淀粉含量增加,胶稠度变长;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和起始糊化温度等RVA特性值先增后减,而消减值先减后增。对产量与品质指标综合评价,以小穗型品种每穴栽插4苗、中穗型品种每穴3苗、大穗型品种每穴2苗,最利于相对实现高产与优质的协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插值方法与样点数对县域土壤有效磷空间变异特征评价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与欧美大规模农场经营不同,土地分散经营使我国县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评价更加困难.本研究以安徽芜湖土壤有效磷为例,系统地评价插值方法与样点数对县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评价准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局部多项式、普通克里格、简单克里格和析取克里格插值方法的评价效果优于反距离加权法、全局多项式、径向基插值和泛克里格等插值方法,考虑到实际操作简单,推荐用普通克里格方法进行县域土壤有效磷空间变异特征评价.随着参与空间插值样点数的增加,县域土壤有效磷空间变异特征预测的准确性增加,充分考虑评价的准确性和田间取样费用,建议县域土壤有效磷空间变异特征评价的适宜样点数应介于500~1000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