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782条记录
油桃新品种-红雨

中国果业信息 2017

摘要:"红雨"油桃是从"中油桃9号"变异中选出的早熟黄肉新品种.2013年12月通过安徽省园艺学会园艺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认定并定名.该品种果实近圆形,平均单果质量152 g,最大达223 g;果顶微凹,缝合线中深,两半边对称;果柄粗短,梗洼深广;完全成熟后果面80%以上鲜红,底色黄绿,果肉橙黄;可溶性固形物9.45%,去皮硬度9.46 kg/cm~2,黏核,不裂果.该品种树势健壮,树姿半开张.结实率、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换机制 协同创新 打造开放型研发平台——杨柳实验站转制5年回顾

安徽农学通报 2017

摘要:杨柳实验站建设36年来,历经创建、快速发展、调整、探索运作和自我发展5个阶段。该文重点阐述了2012年秋转制以来,完善科研生产条件、搭建协同创新平台、深化试验研究、逐步走上自我发展之路,并对未来打造开放型研发平台、协同创新、再铸辉煌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野外实验站 转换机制 协同创新 发展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孕穗期干旱胁迫对超级稻剑叶部分生理指标及产量的影响

分子植物育种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6个超级稻品种(组合)及1个耐旱常规稻品种为材料,在防雨棚内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了孕穗期干旱胁迫对超级稻剑叶部分生理指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孕穗期干旱胁迫处理使超级稻剑叶含糖量、脯氨酸及丙二醛含量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增加,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极显著提高;有效穗及穗实粒数下降,千粒重提高;生物产量及经济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Y两优2号、新两优6号、丰两优4号在正常灌溉及干旱处理条件下经济产量均位居前三位,且较其他品种产量提高均达极显著水平。建议,在安徽江淮丘陵区可以推广种植Y两优2号、新两优6号、丰两优4号。

关键词: 水稻 孕穗期 干旱胁迫 生理指标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再生稻种植产量差形成的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安徽省沿江地区再生稻种植产量差形成的原因,筛选出该地区适宜的再生稻种植品种,以9个杂交水稻品种为试材,比较分析了其头季和再生季生育期、再生力、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性状。结果表明,在产量构成因素中,造成不同品种头季稻产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单位面积上的有效穗数;导致再生季产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单位面积上有效穗数和每穗着粒数。准两优608再生季单产5.27 t/hm~2,2季综合产量高达13.59 t/hm~2,可作为该地区再生稻种植的优选品种;皖稻119和新两优6号头季产量高,再生力较强,再生季产量潜力大,可以作为该地区再生稻种植的候选品种。研究表明,生产中可通过增加单位面积上有效穗数,主攻大穗,并在维持较高结实率的基础上提高千粒质量以实现再生季产量增加和获得2季综合高产。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再生稻 产量构成 产量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支撑阜南县行蓄洪区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农业科技管理 2017

摘要: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文章阐述了阜南县行蓄洪区农业发展现状,总结了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在阜南县行蓄洪区脱贫攻坚中取得的经验,分析了阜南县行蓄洪区脱贫攻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从抓好精准服务、支撑产业发展、提高扶贫效率等方面提出了科技支撑阜南县行蓄洪区脱贫攻坚的对策。

关键词: 科技扶贫 脱贫攻坚 行蓄洪区 取得的成效 存在的问题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籼型水稻温敏核不育系Z69S的选育

杂交水稻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Z69S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不育系1892S与不育系中间材料606S(安湘S//040/r011-4)杂交,利用系谱选育法育成的水稻温敏核不育系。Z69S株型紧凑,植株较高,可繁性好,不育期间败育彻底,不育性稳定,开花习性好,稻米品质优良,中抗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稻曲病,并具有较好配合力,2016年8月通过安徽省技术鉴定。

关键词: 籼稻 温敏核不育系 Z69S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水平对不同基因型水稻氮素利用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不同基因型的水稻品种日本晴、N70、N178和OM052为供试品种,氮肥采用尿素,按基肥(70%)和蘖肥(30%)两次施用,设置3个施氮水平(N用量设0、120、270 kg·hm~(-2))的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氮素水平对水稻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和稻米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氮肥合理施用和氮高效水稻品种创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施氮能增加水稻品种产量的原因是提高了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与对照(0 kg·hm~(-2))相比,当施氮量为120和270 kg·hm~(-2)时,OM052籽粒产量在4个品种中增幅最大,分别为41.1%和76.8%;品种产量增幅不同是由于氮素利用效率的差异,在120、270 kg·hm~(-2)氮处理下,4个供试品种中,日本晴籽粒产量和氮素农学利用率(40.90 g·g~(-1)、18.56 g·g~(-1))都最低,为氮低效品种,OM052籽粒产量和氮素农学利用率(145.9 g·g~(-1)、81.24 g·g~(-1))都最高,为氮高效品种.施N能够增加各品种的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使胶稠度变长,降低垩白率、垩白度和碱消值;随施氮量增加,热浆黏度、峰值黏度、回复值和崩解值递减,而消碱值递增.相关性分析表明,低N水平下,供试品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与外观品质、蒸煮食味的相关性更显著.综上,OM052是一个籽粒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双高"基因型品种,合理施用氮肥可以显著增加水稻的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改善稻米籽粒品质,实现高产和优质的协同.

关键词: 水稻 氮肥 产量 氮肥利用效率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地作物问作绿肥研究进展

作物杂志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旱地作物合理间作绿肥既能缓解绿肥与主作物争地的矛盾,又能使绿肥更好地服务于主作物,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可持续性,保证粮食安全.从旱地作物间作的主要绿肥种类、绿肥品种选择原则,间作绿肥后对土壤肥力、主作物产量和品质、农田生态环境效应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总结了现阶段绿肥研究和推广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旱地作物 间作 绿肥 品种 土壤肥力 生态环境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合肥市大圩"十三五"绿色蔬菜示范区发展模式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7

摘要:围绕制约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难题,构建了合肥市大圩生态集约型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机制:以农业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紧密结合农业主导产业,集成创新现代生态农业的典型技术与模式,逐步在区域范围内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打造出一批鲜明特色的现代生态农业生产基地,推动、引领现代生态农业发展.

关键词: 现代农业 技术与模式 "一控两减三基本"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科研试验基地管理模式探讨——以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农学学报 2017

摘要:农业科研试验基地是农业科学研究及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为农业科研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文章以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为例,分析了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研试验基地的管理现状和管理模式,指出了农业科研试验基地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管理模式和基地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建设现代综合农业科研试验基地的建议与对策,为农业科技成果创新和服务三农提供更好的保障条件。

关键词: 农业科研试验基地 基地建设 管理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