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626条记录
数控温室下红花槭的嫩枝扦插技术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CSCD

摘要:红花槭为不易扦插成活的树种,其扦插对环境、插穗的木质化程度等条件要求较高。该研究利用温室自动化控制系统,通过温室环境信息与温室决策控制系统的嵌合,实现对空气湿度、温度、光照强度的控制,以提高红花槭的嫩枝扦插成活率。结果表明,红花槭的扦插深度以5 cm生根效果最好。8月下旬,红花槭插穗生根率最高,达82.3%,5月次之。生根效果以基质含水量为65%、80%的处理最高,扦插后期,应适当降低基质水分。红花槭嫩枝以100 mg/LABT1#或200 mg/LNAA浸泡6 h为最佳。试验结果可以直接指导红花槭温室规模化生产。

关键词: 红花槭 扦插 数控温室 生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水稻稻曲病菌寄生适合度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6

摘要:[目的]明确安徽省稻曲病菌菌株与品种的寄生适合度。[方法]从安徽15个水稻种植县(市)采集、分离并随机抽选24个菌株,采用人工注射接种诱病的方法,测定其在4个水稻品种上的致病力。[结果]不同菌株接种不同水稻品种后,诱发的稻曲病病穗率、平均穗病粒率和最高穗病粒率差异显著,菌株与品种互作特性明显。[结论]试验结果为稻曲病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水稻 稻曲病 致病力 寄生适合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现状及循环利用方式

浙江农业科学 2016

摘要:通过对比国外农业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的状况,分析我国农业固体废弃物的利用现状。结合我国农业固体废弃物的特点以及农业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存在的问题,采用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学理论,提出一些关于我国农业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方面的必要措施。

关键词: 环境 农业固体废弃物 循环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果桑产业创新发展的思路与实践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16

摘要:果桑是专门用来生产优质桑果(桑葚)一类桑树的总称,位列国家卫计委确定并公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80多种药食同源植物名单,桑果属于第3代具有显著保健功效的水果。果桑具有营养保健、生态和传承蚕桑(丝绸)文化的多种功能。果桑全身都是宝,桑叶、桑果(桑椹)、桑枝、桑白皮都是名贵中药材,而桑叶、桑果又是营养丰富的保健食品。经科学研究鉴定,桑果鲜果中含有大量游离有机酸、18种氨基酸、花青素、维生素、胡萝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简介

北方蚕业 2016

摘要: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成立于1960年,主要开展蚕桑、经济昆虫、茧丝绸资源多功能应用技术研究与培训,桑、蚕、蜂等种苗以及茧丝绸产品质量检测检验、技术服务与推广。下设:家蚕育种、桑树栽培、桑蚕病理、资源综合利用、经济昆虫、成果转化应用研究室和行政办公室。是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合肥综合试验站与安徽省蚕桑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研发中心建设依托单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树体内硫的分布特征及施硫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影响研究

茶叶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和调查,对茶树体内硫的分布特征及施硫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茶树体内以吸收根和新梢等生命活动旺盛的部位硫含量较高,成熟叶片次之,主干和主根硫含量最低;施硫后茶树吸收根和新梢硫含量显著提高,而主根和主干变化不大。新梢一芽二叶硫含量(Y)与土壤有效硫含量(X)呈极显著正相关(Y=5.6043X+1903.6,P<0.001)。幼龄茶树施硫后树高、树幅、主干直径、分枝数、百芽重等均有显著增加。成龄茶园施硫后增产幅度在-2.1%~25.0%之间,平均10.8%;茶叶品质成分氨基酸、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氨基酸提高明显,酚氨比降低。从施硫增产幅度与施硫前土壤有效硫含量的函数关系式得出茶园土壤缺硫临界值为27.4 mg·kg~(-1)。使用硫磺粉能明显提高表层土壤有效硫含量,但土壤pH降低,且随施硫量的增加,pH降幅增大。因此,科学合理施硫对于促进茶叶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十分必要。

关键词: 茶树 分布特征 缺硫临界值 产量 品质

安徽省主栽小麦品种(系)脱水及穗发芽特性研究

滁州学院学报 2016

摘要:筛选"免晾晒"小麦品种(种质),实现小麦籽粒在穗上脱水至安全水分后直接入仓是小麦规模化生产的新需求。以安徽省主栽小麦品种及部分新育成苗头品系为材料,于小麦蜡熟初期至收获期,测定了籽粒含水量、脱水速率和穗发芽率等指标,结果表明,蜡熟至收获期不同小麦籽粒含水量呈"慢—快—慢"的下降趋势,降幅分别为3.07%,14.77%和3.06%(5月29-6月1日籽粒含水量),白皮(半冬性)小麦品种同期籽粒含水量高于红皮(春性)小麦品种,并随籽粒成熟度的推进,差异逐渐缩小;不同小麦品种间籽粒脱水速率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小麦具有脱水快的特性,1天内籽粒水分可从25%脱至13%左右(5月30-31日,6月4-5日籽粒含水量),其中脱水最快的品种为新麦26,为4.83%/d,最慢的品种为生选6号,为3.13%/d;相同籽粒含水量下不同小麦品种穗发芽率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红皮小麦品种穗发芽抗(耐)性明显高于白皮小麦品种。

关键词: 小麦 籽粒含水量 脱水速率 穗发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补饲水平对安徽白山羊母羊体况和繁殖性能的影响研究

现代畜牧兽医 2016

摘要:为了探讨日粮补饲量对母羊体况和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安徽白山羊能繁母羊为试验对象进行分组饲喂,对照组补饲玉米,试验组补饲不同的混合精料量,测定母羊的繁殖性能和膘情体况等指标。结果表明,通过补饲精料后,提高了试验组能繁母羊的繁殖性能和妊娠母羊体况,提高了羔羊初生重、成活率,但对平均产羔数没有影响,补饲0.4 kg/d混合精料对提高母羊的繁殖性能和维持整个妊娠期的体况最好。

关键词: 安徽白山羊 补饲 繁殖性能 成活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料糖蛋白质比和投喂率对异育银鲫生长及脂质代谢指标的影响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饲料糖蛋白质比(C/P)和投喂率对异育银鲫生长和脂质代谢指标的影响,实验设计3组C/P水平为C24/P42、C32/P36、C40/P30的等能等脂饲料,每组饲料设2%、3%、4%各3个投喂水平,实验共9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24尾初始体质量为(2.40±0.10)g的异育银鲫,每天投喂两次,实验期50 d。结果表明:(1)C24/P42组终末体重(FBW)、特定生长率(SGR)、饲料转化效率(FCE)显著高于而蛋白质效率比(PER)显著低于C40/P30组(P<0.05),C32/P36与C24/P42组差异不显著。4%组FBW、SGR显著高于3%和2%组(P<0.05)。(2)鱼体组成仅受投喂率显著影响,3%、4%组全鱼及胴体水分含量显著低于而脂肪含量显著高于2%组(P<0.05),3%与4%组差异不显著。(3)随着饲料C/P水平上升,肝脏苹果酸酶(ME)活性先升高后下降(P<0.05),肝酯酶(HL)与脂蛋白酯酶(LPL)活性呈相反变化趋势,但总酯酶(TLP)活性无显著变化,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显著上升(P<0.05)。随着投喂率增加,3%与4%组ME、HL、LPL、TLP活性及LPO含量显著高于2%组(P<0.05)。综合生长和脂质代谢指标分析结果,异育银鲫适宜的饲料C/P水平和投喂率分别为C32/P36和4%。

关键词: 异育银鲫 糖蛋白质比 投喂率 生长性能 脂质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奶和山羊奶中乳脂球膜蛋白的比较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分析牛奶与山羊奶中乳脂肪球膜(milk fat globule membrane,MFGM)蛋白组成及潜在的生物学功能。采集牛奶和山羊奶各30份,离心分离牛奶和山羊奶中脂肪,提取MFGM蛋白,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结合数据库搜索鉴定,比较了奶牛和山羊MFGM蛋白的差异,分析了MFGM蛋白参与的生物过程、分子功能及相关代谢通路。结果显示,奶牛和山羊MFGM中分别鉴定了284和334个蛋白,奶牛和山羊中蛋白参与的生物学过程的模式非常相似,主要涉及生物调控、定位、转运、信号转导和应激反应等。分子功能方面二者存在一定的差异,奶牛MFGM蛋白主要涉及蛋白结合和核苷酸结合,而山羊MFGM蛋白主要涉及蛋白结合和结构分子活性。奶牛和山羊中差异表达的MFGM蛋白主要涉及结构分子活性。通路分析发现,奶牛和山羊MFGM蛋白涉及的生物学通路稍有差异,其中紧密接头、轴突导向、抗原加工与递呈、补体和凝血级联反应通路在奶牛MFGM蛋白中得到富集,而调节肌动蛋白细胞骨架通路在山羊奶中得到富集。研究结果展示了奶牛和山羊MFGM蛋白的表达模式及差异,为进一步探索两种奶畜乳腺合成脂肪球的分子机制的异同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乳脂球膜蛋白 液相串联质谱 牛奶 山羊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