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548条记录
安徽砀山梨产地环境农药的残留

农药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对砀山梨园的梨、土壤、水源采样,并进行农药残留分析,检测结果表明砀山梨的农药残留含量没有超过国标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土壤中部分含有滴滴涕残留,但含量较低。水源中不含有机磷、有机氯、菊酯农药残留。

关键词: 农药 残留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生田环境中毒死蜱的残留行为及安全性评价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毒死蜱在花生田环境中的残留消解情况。[方法]样品采用有机溶剂振荡提取、弗罗里硅土柱层析净化、GC-ECD测定。[结果]毒死蜱在花生植株、花生仁、花生壳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0.83%~96.09%,标准偏差2.68%~6.07%,变异系数3.05%~6.90%;毒死蜱的最小检出量为2.0×10-12g,在花生植株、花生仁、花生壳和土壤中的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0.006、0.006、0.006和0.003mg/kg。在安徽、广东的试验结果表明,毒死蜱在花生植株、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2.64~4.63、6.59~7.15d;15%毒死蜱颗粒剂以5400aig/hm2(1.5倍推荐高剂量)、3600aig/hm2(推荐高剂量)施药剂量,施药1次,采收间隔期为15、21、28d,花生仁、壳、植株中毒死蜱的最终残留量最高分别为0.02、0.82、0.43mg/kg。[结论]15%毒死蜱颗粒剂用于防治花生地下害虫,施药剂量不超过3600aig/hm2(推荐高剂量),施药1次,安全间隔期为28d。

关键词: 毒死蜱 花生 残留 动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祁门红茶初制中萎凋与初烘工艺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设置高、中、低的3种萎凋风力处理和重、中、轻3种初烘程度处理,研究祁门红茶初制中不同的萎凋、初烘工艺对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应试验茶样所检测得到的水解产物、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含量数据有一定差异、却大都并不显著,说明现有的制茶设备调控适应性强。风力大的萎调方式工效较高但水解作用较弱,果胶质、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等水解产物含量略低,风力小的萎调方式水解作用较强、水解产物略高,但工效较低、调控难度大,中等风力的萎凋方式工效较高、理化品质表现较好。初烘程度偏轻的处理,酶性反应及湿热作用较强、时间较长,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茶多酚等主要理化品质成分含量相对较低,茶褐素含量较高。初烘程度适中的处理,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茶多酚等主要理化品质成分含量相对较高,茶红素、茶黄素、茶褐素等比例相对适宜。初烘程度偏重的工艺处理掌控不佳时,容易造成急火或高火,并且不利于后续的足烘焙香。

关键词: 祁门红茶 初制 萎调 初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鸭链球菌的分离与耐药性监测

中国畜牧兽医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利用鲜血琼脂和营养琼脂培养基,从自然发病的鸭体内成功分离出链球菌19株,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阳性球菌呈长链状排列,生化试验和动物接种试验结果表明,所分离的细菌对鸭有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的菌株耐药性均很强,除7株对丁胺卡那中度敏感外,其余菌株对丁胺卡那、头孢曲松钠、氧氟沙星等14种药物低度敏感或不敏感。说明鸭链球菌耐药性在不断增强,给鸭链球菌病的防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关键词: 链球菌 分离 耐药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城疫病毒F蛋白抗原表位串联基因的构建及其原核表达

中国兽医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自行设计的3对引物,通过RT-PCR从接毒的SPF鸡胚的尿囊液中克隆了新城疫病毒F基因3段抗原表位区段,大小分别为81、108、105bp。应用添加互补性酶切位点的基因工程方法,将3段抗原表位基因片段拼接成多表位串联基因,大小为306bp。将此基因片段插入含组氨酸(His)基因的质粒pET-32-a中,构建了重组质粒pET-32-a-F306。经诱导表达,获得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1000的融合蛋白,其中F蛋白抗原表位串联基因片段表达产物约为11000。经亲和层析,获得纯化His-F306融合蛋白,进一步用该蛋白免疫小鼠,制备了鼠源抗新城疫病毒F蛋白抗体。经过琼扩、ELISA及Western-blot检测,表明该融合蛋白中的抗原表位串联基因所表达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F基因 抗原表位 原核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自然降雨条件下秸秆还田对巢湖流域旱地氮磷流失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通过野外径流小区观测试验,开展了自然降雨条件下秸秆覆盖对巢湖流域旱地地表径流、泥沙和氮磷流失影响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覆盖能有效减少地表径流量、侵蚀产沙量以及因地表径流引起的土壤氮磷流失。在整个玉米生长期间,秸秆覆盖小区的总产流量与产沙量比传统耕作小区分别减少30.47%和22.88%,表现出显著的水土保持作用。与传统耕作小区相比,秸秆覆盖小区随地表径流迁移的氮、磷流失总量分别降低27.42%和32.29%,但秸秆覆盖对径流中氮磷浓度的影响却不明显。溶解态氮是氮素流失的主要形态,颗粒态磷是磷素流失的主要形态。秸秆覆盖可以作为源头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较好措施之一加以推广。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秸秆覆盖 氮磷流失 径流 巢湖流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PCR法鉴别牛早期胚胎性别的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兽医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对PCR法鉴别动物胚胎性别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综述了近10年来相关操作技术的进展,包括早期胚胎取样、胚胎细胞DNA的提取、引物的设计、扩增条件的优化、扩增产物的检测和性控胚胎的冷冻等,并提出PCR法鉴别牛早期胚胎性别的前景与展望。

关键词: PCR法 胚胎 性别鉴定 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8种综合性农业科学类中文核心期刊基金论文被引情况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根据中国引文数据库和2008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的统计数据,对38种综合性农业科学类中文核心期刊2007~2009年基金论文被引情况进行分析。

关键词: 综合性农业科学类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基金论文 被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抗穗发芽品种资源的筛选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利用已报道的抗穗发芽共显性STS标记Vp1B3,筛选适宜黄淮麦区和长江中下游麦区种植的抗穗发芽白粒小麦品种。[方法]对57份黄淮麦区和长江中下游麦区的主要品种(系)及地方品种于2007年测定种子萌发指数(GI),并用标记Vp1B3对选取的品种做PCR扩增。[结果]标记Vp1B3扩增出抗性条带845、569 bp和感穗发芽条带652 bp 3种类型的片段,其频率分别为7.0%、26.3%和66.7%,且3种基因型品种之间的GI值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结论]验证了标记Vp1B3能对不同品种的穗发芽抗性进行有效筛选;筛选出2份GI值<20%的白粒抗穗发芽小麦品种,丰产3号和万县白麦子,可作为穗发芽抗性育种中的有用资源。

关键词: 小麦 穗发芽 分子标记 Vp1B3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沿巢湖流域坡岗地区油菜高效施肥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沿巢湖流域坡岗地区油菜高效施肥技术,为油菜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方法]以秦优10号为材料,采取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专家推荐施肥和减量施肥对油菜生长、产量和氮磷素回收率的影响。[结果]专家推荐施肥能够明显地促进油菜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提高;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专家推荐施肥能促进油菜对氮磷的吸收,氮素、磷素回收率分别高3.98~7.64、3.10~6.04个百分点。减量氮肥处理氮、磷肥回收率分别较习惯施肥处理提高了8.98、4.16个百分点,减量氮磷肥处理氮、磷素回收率分别较习惯施肥处理提高了8.68、6.65个百分点。[结论]合理配施氮、磷、钾肥,优化氮肥施用时期,可以促进油菜的生长发育,提高氮磷肥的吸收量,提高肥料回收率。在目前的土壤肥力水平下,减少20%左右的氮肥和磷肥不会造成油菜产量的下降,而氮磷回收率可明显提高。

关键词: 巢湖流域 油菜 高效施肥 氮素回收率 磷素回收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