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笼养蛋鸡舍排出空气净化装置对空气卫生指标与气流的影响
《畜牧与兽医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蛋鸡舍排出气体处理方法,使用轻钢结构为框架、活性炭纤维过滤网为介质构建排出空气净化装置对笼养蛋鸡舍排出空气进行过滤处理,初步探讨该装置对鸡舍排出空气卫生指标和气流的影响。结果显示:笼养蛋鸡鸡舍排出空气经过空气净化装置处理后,空气中粉尘浓度、细菌总数和大肠杆菌数分别比处理前降低了46.54%、91.16%和95.99%(P<0.05),但导致鸡舍进风口的风速显著降低(P<0.05)。鸡舍安装空气净化装置对鸡舍排出空气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空气净化装置的材料有待进一步改进。


基于单片机的桑蚕养殖智能实时监控系统设计
《中国农机化学报 》 2017
摘要:桑蚕在发育生长过程中对环境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的要求极高,不同生长阶段桑蚕对环境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的要求也各不一样,当桑蚕生长环境出现变化时,若无适当的处置策略,极易使桑蚕感病率增加。为能够精准、快速地对桑蚕生长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实现桑蚕养殖自动化、智能化控制,本文以AT89S52单片机为控制器,以DS18B20为温度传感器,以SHT75为湿度传感器,以BH1750FVI为光照强度传感器,以LCD12864为液晶显示器设计基于单片机的桑蚕养殖智能实时监控系统。以桑蚕养殖环境参数为研究对象,以Keil C语言开发了系统的工作软件,以JAVA语言设计能够接收并显示测量数据的上位机监控软件。


不同农艺措施对巢湖沿岸坡耕地不同形态磷径流输出的控制效果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巢湖沿岸坡耕地不同农艺措施对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的影响,以农业面源污染长期定位观测基地为平台,于2014—2015年连续2 a对常规耕作(CK)、植物篱(黄花菜,PH)、植物篱+秸秆覆盖(PHS)和等高垄作(CR)4种农艺措施下的水土及随地表径流迁移的各种形态磷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与常规耕作相比,PH、PHS和CR能有效地减少径流量和产沙量(P<0.05),降低效果依次为:PHS>PH>CR。与CK相比,PH、PHS和CR可分别减少23.5%、36.5%和19.7%的径流流失和29.5%、45.2%和26.3%的土壤流失,表现出显著的水土保持作用。CK条件下的径流液总磷(TP)浓度是0.612~1.220 mg·L~(-1),其中颗粒态磷(PP)占总磷的71.5%~81.7%,颗粒态磷是磷随地表径流迁移的主要形态。在溶解态总磷(DTP)中,溶解态正磷酸盐(D-Ortho-P)所占比例较大,为87.4%~90.7%;溶解态有机磷(DOP)所占比例较小,仅占9.3%~12.6%。与CK相比,PHS、PH和CR显著降低了径流液PP和TP的浓度(P<0.05),但却不同程度地提高了DTP和D-Ortho-P的浓度,而对DOP的浓度无显著影响(P>0.05)。CK条件下,磷的年流失负荷平均为0.706 kg·hm~(-2),占当年作物施磷量0.98%。与CK处理相比,PH、PHS和CR处理磷的年流失负荷分别降低38.4%、53.8%和33.4%(P<0.05),其对磷素输出的控制效应主要通过减少径流量和降低径流液PP的浓度来实现的。综上可知,植物篱(黄花菜)、植物篱+秸秆还田和等高垄作是控制巢湖沿岸坡耕地水土及磷径流输出的有效措施,其中植物篱配合秸秆覆盖还田效果最佳。该研究可为巢湖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磷 径流 坡耕地 植物篱 秸秆覆盖 等高垄作 巢湖


机械施肥对茶叶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的影响及经济效益分析
《浙江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利用农用耕作机械,在湖北恩施、浙江余杭、浙江绍兴、浙江丽水、安徽宣城、江苏无锡生产茶园,开展机械施肥对茶叶产量、品质成分、养分吸收和经济效益研究,评价机械施肥在茶园中的适用性。根据机械与人工进行不同施肥方式的组合设立4个处理,即人工开沟施肥(基肥、追肥,对照)、机械施基肥+人工开沟施追肥、机械施肥(基肥、追肥)、机械施基肥+人工撒施追肥。结果表明,人工开沟施肥、机械施肥、机械施基肥+人工开沟施追肥之间茶叶产量、品质成分(游离氨基酸总量、茶多酚含量、酚氨比)、营养元素吸收无显著差异,但人工撒施追肥会降低茶叶产量,影响茶树对营养元素的吸收。相比人工开沟施肥,机械施肥每年667 m~2可增加纯收入350元,机械施基肥+人工开沟施追肥可增加纯收入137元。因此,茶园实施机械施肥,明显减少施肥的成本投入,增加茶农收入,适宜在茶园中推广使用。
双边栝楼成熟果实不同部位游离氨基酸及核苷类资源性化学成分分析与评价
《中国现代中药 》 2017
摘要:目的:通过对双边栝楼果实各部位(皮、瓤、种子)中核苷类、氨基酸类化学成分的分析评价,为其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UPLC-MS/MS方法分析安徽产双边栝楼果皮、果瓤和种子中的氨基酸类、核苷类化学组成及含量。结果:从双边栝楼果实各部位中检测到氨基酸19种,所测得氨基酸类成分含量为栝楼果皮(3.23%)>栝楼瓤(2.22%)>栝楼子(0.591%),果瓤中精氨酸、瓜氨酸、丝氨酸、脯氨酸约占所测得氨基酸总量的62%,果皮中瓜氨酸、精氨酸、赖氨酸、谷氨酰胺约占所测得氨基酸总量的81%;种子中除精氨酸含量较高外,其他氨基酸含量均低于0.1%。各部位中胸苷和胞苷总量为栝楼果皮(116.9μg·g~(-1))>栝楼瓤(38.09μg·g~(-1))>栝楼子(23.38μg·g~(-1))。结论:双边栝楼果实各部位均含有较为丰富的游离氨基酸和核苷类化学成分,具有潜在的药用和营养保健价值;尤其是作为产地初加工废弃物的果瓤,值得深入开发利用。


几种因素对多粘类芽孢杆菌DN-1活性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目的]探讨pH、温度环境因素对多粘类芽孢杆菌DN-1抑菌效果的影响以及井冈霉素A降低芽孢消解作用,为提高其生物活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不同温度、pH条件下多粘类芽孢杆菌DN-1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效果,测定DN-1菌株和井冈霉素A复配对其细胞消解率的影响。[结果]pH在6.0~8.0时DN-1菌株对水稻纹枯病菌均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效果,pH为7.0时抑菌率最佳;温度在15~40℃时该菌对水稻纹枯病菌均能表现出较强的抑菌效果,温度在35℃时抑菌效果最强;在DN-1菌株配成的水悬液中添加不同比例的井冈霉素A,都有降低细胞消解速率的作用。[结论]温度和pH对DN-1菌株抑制水稻纹枯病菌的效果均有影响;井冈霉素A可延长含DN-1生物农药的货架期。
关键词: 多粘类芽孢杆菌DN-1 pH 温度 抑菌效果 井冈霉素A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稻田中肟菌酯及其代谢物的残留
《中国农学通报 》 2017
摘要:为评价肟菌酯在水稻和环境中的安全性,笔者开展肟菌酯在水稻和稻田环境中的残留量及消解动态研究。笔者进行2年3地田间试验。植株消解动态试验按84.37 g a.i./hm2,土壤、田水消解按562.5 g a.i./hm2各施药1次;最终残留试验按84.37 g a.i./hm2(高剂量)和56.25 g a.i./hm2(低剂量)分别施药3次和4次,水稻收获期采样。结果表明,肟菌酯在田水、土壤和植株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8~7.3天、2.4~9.7天、1.4~12.4天。肟菌酯在土壤、植株、谷壳和糙米中的最高残留量分别为0.293、4.435、8.569、0.901 mg/kg。糙米最终残留量低于CAC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MRL)5.0 mg/kg。


利用氮氧同位素示踪技术解析巢湖支流店埠河硝酸盐污染源
《水利学报 》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利用氮氧同位素示踪技术解析了巢湖支流店埠河水体硝酸盐污染源的可能来源,并利用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Stable Isotope Analysis in R),定量评价了不同类型污染源在枯水期(2016年1月)和丰水期(2016年7月)对水体硝酸盐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店埠河水体各形态氮浓度具有很强的时空变异性。上游区域水体总氮(TN)、硝态氮(NO_3~--N)在丰水期的平均浓度(4.87和2.73 mg/L)显著高于枯水期(3.09和1.17 mg/L),氨态氮(NH_4~+-N)平均浓度则是枯水期(1.10 mg/L)较丰水期(0.52 mg/L)高;中下游区域水体TN、NO_3~--N和NH_4~+-N在丰水期的平均浓度(6.62、3.23和1.57 mg/L)显著低于枯水期(10.52、4.26和3.66 mg/L)。水体无机氮主要以NO_3~--N形态存在,而污水则以NH_4~+-N为主。(2)δ~(15)N-NO_3~-和δ~(18)O-NO_3~-在丰水期的范围分别为1.98‰~9.12‰(平均值5.02‰)和5.11‰~11.86‰(平均值9.17‰),在枯水期的范围分别为3.89‰~9.35‰(平均值6.38‰)和1.46‰~7.53‰(平均值4.50‰),δ~(15)N-NO_3~-值丰水期较枯水期低,而δ~(18)O-NO_3~-值则是丰水期高于枯水期。粪肥污水、土壤有机氮以及化肥是店埠河水体NO_3~-的主要来源。(3)店埠河水体未经历明显的反硝化作用,SIAR模型计算表明,不同类型污染源对水体硝酸盐的贡献率分别为:大气沉降源7%~18%,土壤源24%~29%,化肥源18%~30%,粪肥污水源28%~48%。因此,根据河流流域空间布局,店埠河上游应重点控制面源污染输入的养殖废水、人畜粪便以及农业化肥,中下游则应重点防控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以有效降低入湖河流硝酸盐的污染负荷。
关键词: 硝酸盐污染 氮氧同位素 SIAR模型 贡献率 店埠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