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机械施肥对茶叶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的影响及经济效益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马立锋 1 ; 吕闰强 2 ; 黄海涛 3 ; 丁勇 4 ; 周静峰 5 ; 郑生宏 6 ; 袁程晓 7 ; 阮建云 1 ;

作者机构: 1.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农业部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2.绍兴御茶村茶业有限公司

3.杭州市茶叶科学研究所

4.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5.无锡市茶叶品种研究所

6.丽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茶叶研究所

7.恩施州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关键词: 茶园;机械施肥;人工施肥;新梢产量;品质成分;养分吸收;经济效益

期刊名称: 浙江农业科学

ISSN: 0528-9017

年卷期: 2017 年 58 卷 03 期

页码: 391-395+402

摘要: 利用农用耕作机械,在湖北恩施、浙江余杭、浙江绍兴、浙江丽水、安徽宣城、江苏无锡生产茶园,开展机械施肥对茶叶产量、品质成分、养分吸收和经济效益研究,评价机械施肥在茶园中的适用性。根据机械与人工进行不同施肥方式的组合设立4个处理,即人工开沟施肥(基肥、追肥,对照)、机械施基肥+人工开沟施追肥、机械施肥(基肥、追肥)、机械施基肥+人工撒施追肥。结果表明,人工开沟施肥、机械施肥、机械施基肥+人工开沟施追肥之间茶叶产量、品质成分(游离氨基酸总量、茶多酚含量、酚氨比)、营养元素吸收无显著差异,但人工撒施追肥会降低茶叶产量,影响茶树对营养元素的吸收。相比人工开沟施肥,机械施肥每年667 m~2可增加纯收入350元,机械施基肥+人工开沟施追肥可增加纯收入137元。因此,茶园实施机械施肥,明显减少施肥的成本投入,增加茶农收入,适宜在茶园中推广使用。

  • 相关文献

[1]机械施肥对茶园土壤物理特性、茶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张永利,王烨军,苏有健,丁勇,孙宇龙,罗毅,廖珺,廖万有. 2018

[2]冲泡模式对祁门红茶主要生化成分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刘亚芹,王辉,周汉琛,胡善国,黄建琴,雷攀登. 2021

[3]不同加工方式祁红与肯尼亚、斯里兰卡红茶品质成分比较研究. 黄建琴. 2003

[4]不同加工方式祁红与肯尼亚、斯里兰卡红茶品质成分比较研究. 黄建琴. 2003

[5]红茶加工过程中纤维素酶和主要品质成分的动态变化. 刘亚芹,周汉琛,王辉,胡善国,黄建琴,雷攀登,李明智,李诗涵. 2020

[6]氮素运筹对淮北地区超高产小麦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杜世州,曹承富,张耀兰,赵竹,乔玉强. 2010

[7]淮北地区超高产小麦品种资源筛选及其生理特性分析. 乔玉强,曹承富,赵竹,杜世州,张耀兰,刘永华. 2009

[8]茶园大面积配方施肥的技术体系. 廖万有. 1994

[9]安徽省低产茶园土壤主要限制因子及其改良措施. 何方,廖万有. 1998

[10]水肥耦合对茶园温、湿度和茶叶产量的影响. 盛鹤明,苏有健. 2018

[11]茶园换种改植技术的研究. 费明煦. 1999

[12]不同耕作方式对茶园土壤物理性状及茶叶产量的影响. 苏有健,王烨军,张永利,丁勇,罗毅,宋莉,廖万有. 2015

[13]皖南茶园夏季太阳辐射能状况. 黄晓澜,丁瑞兴. 1990

[14]氮素化肥在茶园中的农化特性及其应用. 廖万有. 1996

[15]提升安徽茶业竞争力的战略举措. 汪春园. 2005

[16]我国茶园生态系统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廖万有. 1998

[17]海拔高度对茶园环境及茶叶品质的影响. 方洪生,周迎春,苏有健. 2014

[18]安徽茶区水土流失因素分析及防治对策. 赵和涛. 1990

[19]茶园土壤酸化及其改良措施. 张永利,孙力. 2011

[20]皖南山地茶园洪灾成因与灾后复园技术. 张家侠,夏先江,王烨军,罗仲兴,孙钦玉,丁勇.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