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猪粪厌氧发酵的有机酸代谢与微生物群落相关性分析
《分析化学 》 2022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有机酸代谢和微生物菌群结构稳定性是维持厌氧消化系统高效运行的关键.为研究该理化物质代谢与微生物群落变化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以猪粪发酵体系为例,设置3个搅拌梯度(0、80和200 r/min),分别代表无搅拌、适度搅拌和过度搅拌条件,监测猪粪厌氧发酵过程中挥发性脂肪酸等理化性质的变化,再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进一步分析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发酵体系以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为优势菌.适度搅拌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微生物分解有机质的效率,形成稳定高效的微生物群落,其中,总固体、挥发性固体和化学需氧量去除率分别达到79.15%、63.63%和87.89%.有机质分解代谢产物以乙酸和丙酸为主,其浓度与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丰度呈正相关性,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呈负相关性.过度搅拌使产氢产乙酸菌(如互养菌门(Synergistetes))丰度增加,引起耗氢产乙酸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丰度随之增加,导致乙酸和丙酸浓度分别提高21.09%和6.44%,氢营养型产甲烷菌甲烷粒菌属(Methanocorpusculum)丰度随之增加31.95%,但甲烷产量反而下降,说明过度搅拌显著提高了乙酸和丙酸浓度,促进产甲烷途径由乙酸裂解型向低效的乙酸氧化产甲烷转化.本研究结果对于理解猪粪厌氧消化过程的有机酸代谢与产甲烷途径的调控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添加紫云英和水稻秸秆对土壤养分含量和铜形态的影响
《土壤通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水稻秸秆对轻度铜污染土壤的主要养分含量以及铜的有效性和各形态的影响,为紫云英、水稻秸秆腐解还田治理轻度铜污染的稻田土壤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方法]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不添加任何有机物料(CK)、添加水稻秸秆(R)、紫云英(G)、水稻秸秆和紫云英质量比3:1(R3G1)、水稻秸秆和紫云英质量比1:1(R1G1).[结果]添加紫云英和水稻秸秆,显著提高主要土壤养分含量.添加紫云英(G)处理土壤全氮和有效磷含量比添加水稻(R)处理分别提高了26.92%和11.46%.添加紫云英(G)处理显著提高土壤可溶性有机氮(P<0.05),分别比R3G1和R1G1处理增加8.40%和20.47%.添加水稻秸秆和紫云英(R3G1)处理有助于提高土壤可溶性有机碳(P<0.05),分别比单独添加水稻秸秆(R)和紫云英(G)处理增加32.81%和15.94%(P<0.05).无论添加紫云英、水稻秸秆以及二者共同添加均显著降低了土壤有效态铜含量,R3G1和R1G1处理土壤有效态Cu含量显著低于单独添加紫云英(G)和水稻秸秆(R)处理(P<0.05).添加有机物料(紫云英、水稻秸秆)均使土壤弱酸提取态铜含量显著降低15.45% ~23.19%,使土壤残渣态铜含量提高6.08% ~11.39%;R3G1处理土壤残渣态铜含量最高,显著高于G和R1G1处理(P<0.05).通过冗余分析认为可溶性有机磷和可溶性有机氮与铜有效性和弱酸提取态呈负相关关系,对铜有效性和形态的解释量分别达到61.5%和23.3%.[结论]紫云英和水稻秸秆单独和混合添加到土壤均有助于提高主要土壤养分含量,同时也均能降低土壤有效铜含量,提高铜的稳定性,其中添加水稻秸秆与紫云英质量比为3:1对铜的稳定效果最佳.
桃漆酶家族基因鉴定及PpLAC21功能分析
《园艺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生物信息技术鉴定了桃中漆酶(LAC)家族成员,分析其进化关系分析、基因结构、启动子区顺式作用元件以及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在桃基因组中共鉴定出48个漆酶基因,通过在桃子叶愈伤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分析,发现1个表达量很高的关键成员PpLAC27,在该基因沉默的桃愈伤组织中,木质素的含量下降,推测该基因可能参与桃愈伤组织的木质素合成.
关键词: 桃 漆酶 愈伤组织 病毒介导的基因沉默(VIGS)
黄秋葵新品种'皖秋葵4号'
《园艺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皖秋葵4号'是从安徽省池州市引进的红色秋葵栽培种QK-11-02中经系谱法选育出的新品种.果皮颜色为红色,果色鲜艳,果形挺直,平均鲜果长15~18 cm,果粗20~25 mm,单果质量19.6 g,单株蒴果数38.9个,鲜果产量35 000~40 000kg·hm-2.嫩果果肉厚,耐老化,采摘时间长,品质优良.适应性广,适合安徽省及周边省份推广和种植.
不同白化期的'黄山白茶'代谢物差异分析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黄山白茶1号'是温度敏感型白化茶树品种,由其鲜叶加工的绿茶,即'黄山白茶',具有清香持久、滋味鲜爽等特征.为探究不同白化时期加工绿茶的香气和滋味差异,分析了绿茶中挥发性代谢物、儿茶素、咖啡碱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3个白化时期的'黄山白茶'在香气和滋味上存在差异.气相质谱(GC-MS)分析表明,共有29个高丰度挥发性化合物被鉴定;主成分分析(PCA)显示芳樟醇、顺-己酸-3-己烯酯、香叶醇、顺-3-己烯醇、(Z)-丁酸-3-己烯酯可能是导致3类绿茶香气存在差异的标志性化合物.滋味成分分析表明儿茶素类物质在白化早期绿茶中含量最低;在白化中期绿茶中略有增加但不显著,而在白化后期绿茶中则显著增加;咖啡碱在3类绿茶中无显著差异;游离氨基酸在白化早期绿茶中含量最高,为干质量的4.4%,而在白化后期绿茶中只占干质量的1.3%.因此,不同时期的'黄山白茶1号'嫩梢中的代谢物积累存在差异,使得加工的绿茶风味不同.
关键词: 茶树;白化品种;黄山白茶;挥发性化合物;儿茶素;游离氨基酸
巢湖水体中微塑料组成及分布特征
《环境科学研究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淡水湖泊中微塑料的污染现状,以安徽省巢湖为例,在2020年11月对水体中微塑料丰度分布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并分析了巢湖微塑料的形状、粒径范围、颜色和聚合物类型.结果表明:①巢湖水体中微塑料的丰度平均值为(1.30±0.68)个/L,其中东部湖区略低于其他区域.②巢湖水体中微塑料的形状包括纤维状、碎片状、颗粒状、薄膜状和微珠状,其中纤维状(65.8%)是最常见的微塑料形状.③巢湖水体中微塑料的颜色包括透明、黑色、白色和彩色,其中黑色和彩色占主要优势,分别占总数的44.33%和26.58%.④巢湖水体中微塑料以小尺寸(粒径50μm~2 mm)微塑料为主,占总数的88.65%.⑤巢湖水体中微塑料聚合物类型包括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苯乙烯(PS)、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氯乙烯(PVC)、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低密度聚乙烯(LDPE),其中PP(57.52%)和PET(21.17%)是主要的聚合物类型.研究显示,巢湖水体中有微塑料的赋存,渔业活动和生活污水排放是其主要的污染来源,建议后续进一步追溯其污染源头,为巢湖微塑料的污染防治提供理论指导.
优质高产抗病杂交中籼新组合两优1160
《杂交水稻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两优1160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籼型两系不育系皖2311S和恢复系ω20460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籼新组合,具有米质优、产量高和抗性强等优点,2020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臭鳜鱼源清酒乳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在臭鳜鱼发酵中的应用
《食品科学 》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含溴甲酚绿的MRS鉴别培养基,从传统臭鳜鱼中分离筛选到1株乳酸菌,经形态学、生理生化实验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清酒乳杆菌,并命名为SMF-L5。清酒乳杆菌SMF-L5在MRS液体培养基中生长良好,14 h进入生长稳定期,活菌数最高可达7.0×10~9 CFU/mL,培养24 h后乳酸产量达10 g/L,最适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30.9℃、初始pH 6.15、接种量1.94%。菌株SMF-L5具有耐受0.08 g/mL NaCl的能力,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菌株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接种清酒乳杆菌SMF-L5发酵的臭鳜鱼,比自然发酵臭鳜鱼具有更好的色泽、质构和风味品质。研究结果表明,臭鳜鱼源清酒乳杆菌SMF-L5可作为优良的乳酸菌发酵剂,在臭鳜鱼工业化生产中具有应用潜力。
关键词: 臭鳜鱼 清酒乳杆菌 分离鉴定 生物学特性 接种发酵
地顶孢霉培养物对奶牛泌乳性能、血清生化和抗氧化指标及乳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地顶孢霉培养物对奶牛泌乳性能、血清生化和抗氧化指标及乳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将36头中国荷斯坦奶牛按照泌乳天数、胎次、产奶量相近的原则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头奶牛。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30和60 g/(d·头)的地顶孢霉培养物。试验期共8周,其中预试期1周,正试期7周。结果表明:1)饲粮添加地顶孢霉培养物对奶牛产奶量及乳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第4周,饲粮添加30 g/(d·头)地顶孢霉培养物显著提高了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P <0.05),对其他血清指标无显著影响(P> 0.05);试验第8周,饲粮添加30 g/(d·头)地顶孢霉培养物显著提高了血清T-AOC(P <0.05),显著降低了血清丙二醛(MDA)含量(P=0.05),对其他血清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第8周,饲粮添加30和60 g/(d·头)地顶孢霉培养物显著降低了乳中C16∶0含量(P<0.05),有降低乳中C14∶1含量的趋势(P=0.09),对乳中其他脂肪酸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此外,饲粮添加30 g/(d·头)地顶孢霉培养物有降低乳中≤C16脂肪酸及提高乳中>C16脂肪酸含量的趋势(P=0.08)。综上所述,饲粮添加地顶孢霉培养物对奶牛产奶量及乳成分没有显著影响,但可提高奶牛的抗氧化能力,改善乳脂肪酸组成及奶牛的健康状况。本试验条件下,奶牛饲粮中地顶孢霉培养物的适宜添加水平为30 g/(d·头)。
关键词: 地顶孢霉培养物 奶牛 泌乳性能 生化 抗氧化 乳脂肪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