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水稻外观品质的数量性状基因位点分析(英文)
《遗传学报 》 2003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由 98个家系组成的Nipponbare(粳 ) Kasalath(籼 )∥Nipponbare回交重组自交系 (backcrossinbredlines,BILs)群体 (BC1 F9)及其分子连锁图谱 ,采用复合区间作图的方法 ,在 2个不同年份对粒长、粒宽、粒形、垩白率、垩白大小、垩白度和透明度等 7个稻米外观品质性状的数量性状基因位点 (Quantitativetraitloci,QTL)进行了定位分析。共定位到 33个QTLs,单个性状QTL数目在 4~ 7个之间 ,以垩白率最多 ,为 7个 ;粒长和垩白大小次之 ,为 5个 ;其他性状均为 4个 ,表明该组合外观品质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单个QTL对性状变异解释率粒长为 6 2 %~15 2 %,粒宽为 8 3%~ 32 5 %,长宽比为 6 8%~ 19 8%,垩白率为 6 4 %~ 2 8 5 %,垩白大小为 6 1%~ 16 9%,垩白度为 9 3%~ 17 2 %,透明度为 5 6 %~ 2 5 2 % QTL在染色体上成集中分布的特点 ,第 3染色体C1488~C5 6 3、第 5染色体R830~R316 6和R1436~R2 2 89、第 6染色体R2 147~R2 171均有 3个以上的QTLs分布。比较 2年的检测结果表明 ,外观品质性状的QTL定位都受环境影响 ,但不同性状受影响的程度差异很大。粒长和粒形的QTL定位受环境影响很小 ,垩白率、垩白大小和垩白度的QTL定位受环境影响很大。
水稻线粒体DNA中与雄性不育有关特异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遗传学报 》 2002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项研究利用RAPD技术 ,对野败型、矮败型和B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保持系 ,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 ,分离到 6条不育系特有的扩增片段 ,并对野败型、矮败型不育系共有的片段进行了Southern分析、DNA序列分析和SCAR验证 ,该片段全长 1879bp ,包含 6个开放阅读框架和 8对重复序列。BLAST分析表明 ,该片段部分区域与Elytrigiaelongata、小麦线粒体tRNA Asp基因上游一段序列同源。并对该片段在线粒体DNA中的可能位置等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水稻 细胞质雄性不育 mtDNA RAPD 序列分析 SCAR
超高产杂交稻在强光胁迫及其恢复进程中的PSⅡ活性和叶黄素循环(英文)
《Acta Botanica Sinica 》 2002 SCI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了两系超高产杂交稻 (OryzasativaL .)“两优培九”和“华安 3号”以及多年来大面积推广的三系杂交稻“汕优 6 3”剑叶的PSⅡ活性和叶黄素循环对强光胁迫及其恢复进程的响应。结果表明 ,在 2 0 0 0 μmolphotons·m-2 ·s-1的强光胁迫下 ,3个杂交稻的PSⅡ光化学最大效率 (Fv/Fm)、开放的PSⅡ反应中心捕获激发能效率 (Fv′/Fm′)和PSⅡ的实际光化学转能效率 (ΦPSⅡ)都随着光抑制进程而下降 ,其中以“汕优 6 3”下降的幅度最大。光抑制过程中 ,杂交稻叶黄素循环的紫黄素 (V)组分迅速下降 ,与此同时 ,脱环氧化组分环氧玉米黄素 (A)和玉米黄素 (Z)迅速积累 ,而超高产杂交稻“两优培九”和“华安 3号”的A和Z的积累速度大大高于“汕优 6 3”。伴随A和Z的快速积累 ,它们的叶黄素循环的脱环氧化状态 (DES)迅速上升 ,并在半小时左右基本达到最大值 ,其中“两优培九”和“华安3号”DES的上升速率仍然较“汕优 6 3”高。光抑制处理结束后 ,转移到弱光 (70 μmolphotons·m-2 ·s-1)条件下恢复过程中 ,两个超高产杂交稻的Fv/Fm、Fv′/Fm′和ΦPSⅡ 的恢复速率和恢复水平都高于“汕优 6 3”。同时 ,它们的叶黄素循环组分V、A、Z以及DES都逐渐恢复 ,但“两优培九”和“华安 3号”的恢复速率和恢复水平仍然要优于
关键词: 超高产杂交稻 光抑制 光恢复 PSⅡ活性 叶黄素循环
~(60)Co辐照对水稻基因组DNA诱变的分子生物学效应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 2002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品种农林 8号及其60 Coγ射线辐照突变体农林 8号m为研究材料 ,选用 36 0个 10碱基寡核苷酸随机引物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技术筛选出 1个引物OPG18在农林 8号和农林 8号m之间表现出共显性的多态性 .通过对该共显性标记的克隆和序列分析表明 ,突变体农林 8号m与农林 8号相比有 2 9bpDNA片段的缺失 .研究结果为60 Coγ射线辐照导致植物基因组DNA缺失提供了一个最直接明确的证据 .
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茶氨酸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 1988 SCI
摘要:茶氨酸是茶中主要的和特有的氨基酸。除山茶、茶梅等茶科植物外,至今尚未在其它植物中检出。茶叶中茶氨酸的含量甚高,约占游离氨基酸总量的50—70%,直接影响茶树的新陈代谢和茶叶品质。绿茶茶氨酸含量与滋味等级呈正相关,红茶汤味也受茶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