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Fermentation(模糊匹配)
30条记录
解淀粉芽胞杆菌JDF-6液态发酵条件优化及抑菌蛋白的分析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解淀粉芽胞杆菌JDF-6液体发酵条件及抑菌蛋白性质,以菌量和抑菌蛋白粗提液活性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菌株的最适发酵培养基成分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同时通过硫酸铵沉淀法提取抑菌蛋白粗提液,并进行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菌株JDF-6最适培养基配比为3.0%蔗糖,1%酵母粉,2%茶渣饼,0.3%硫酸锰;最适发酵条件发酵时间120 h,发酵温度30℃,初始p H 6.5~7.0,接种量5%,250 m L装液量为100 m L。优化后菌株JDF-6抑菌活性提高51.6%,经50%饱和度硫酸铵沉淀获得的抑菌蛋白的粗提液对蛋白酶、高温(100℃以上)、紫外光(光照8 h以上)敏感,抑菌活性均下降。

关键词: 解淀粉芽胞杆菌 抑菌蛋白粗提液 发酵 优化 稳定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粘类芽孢杆菌DN-1固态发酵条件优化

安徽农业科学 2017

摘要:[目的]探讨多粘类芽孢杆菌DN-1固体发酵条件。[方法]以活菌数和芽孢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试验对DN-1菌株的最适培养基成分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菌株DN-1最适培养基配比为:15%稻壳,40%玉米粉,20%马铃薯,10%茶渣饼,15%水,0.1%磷酸氢二钾和0.2%硫酸锰。最适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72 h,发酵温度37℃,初始pH 6.5~7.0,接种量10%。优化后菌株DN-1活菌数、芽孢率分别达26.3亿/g、92%。[结论]试验结果为DN-1菌株的进一步研究及应用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多粘类芽孢杆菌DN-1 活菌数 芽孢率 发酵 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含水量对菇渣发酵影响的试验研究

安徽农学通报 2016

摘要:该文研究了以棉籽壳、木屑为主料的菇渣在室温发酵条件下,不同含水量对菇渣发酵的温度、时间及腐熟菇渣理化性状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和讨论了菇渣基质化发酵的条件及利用方式。结果表明:不同含水量菇渣发酵时,显著改变了腐熟后菇渣的理化性状;在常温下,棉籽壳菇渣含水量为55%、木屑菇渣含水量为60%时,自然发酵70d后,菇渣充分腐熟,其理化性状有利于配制工厂化育苗营养基质和无土栽培基质。

关键词: 含水量 菇渣 发酵 理化特性 育苗基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烟草青枯病拮抗菌的筛选及发酵条件试验

烟草科技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对烟草青枯病有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有效防治该病害,从青枯病发病较重田块的健康烟草根系周围土壤中取样,采用点接法筛选出6株对烟草青枯病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菌株,其抑菌圈直径均>8 mm,其中菌株XC4抑菌活性较强且拮抗效果稳定。通过单因素试验进行了发酵条件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当发酵时间48 h,发酵温度30℃,p H值7,接种量2%,转速190 r/min,碳源为牛肉膏,氮源为胰蛋白胨时,菌株XC4发酵效果最好。发酵条件经初步优化,菌株XC4对青枯病菌的拮抗效果由原来的抑菌圈直径12.5 mm增至21.5 mm,比优化前提高了72%。

关键词: 烟草青枯病 拮抗细菌 筛选 发酵条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烟草青枯病拮抗菌室内抑菌活性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适合安徽优质烟区且对烟草青枯病更具拮抗抑菌活性作用的拮抗菌,采用光密度法和平板计数法分别测定了3种烟草青枯病拮抗菌发酵液的拮抗抑菌效应和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拮抗菌均具有较好的拮抗活性。5,10,20,40,80倍5个浓度梯度的3种拮抗菌都比对照(CK)的光密度值(OD)高,均高于57个百分点以上,且达到了显著水平;且拮抗抑菌顺序依次为AKJK-2013-02>AKJK-2013-13>AKJK-2013-11。3种拮抗菌均能在开始生长时就能分泌抗菌物质,且拮抗抑菌活性与发酵时间呈成正相关;3种拮抗菌的拮抗抑菌活性都随着存放时间的增加而减弱,且均在存放28 d后的拮抗抑菌活性还能达到83.5%以上。因此,3种烟草青枯病拮抗菌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 烟草青枯病 拮抗菌 发酵液 抑菌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鳜鱼发酵过程营养物质动态变化

食品工业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鳜鱼在发酵过程中理化性质和营养物质变化规律的研究,对探讨鳜鱼发酵产业化生产和质量控制具有积极意义。结果表明,鳜鱼发酵7 d时水分含量达59.5%,失重率达11.67%,水分活度为0.94,含盐量2.45%。与鲜鳜鱼相比,臭鳜鱼肌肉黏度增大,总蛋白含量有所下降,氨基态氮和挥发性盐基氮均呈增加趋势。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的是Lys,其在鲜鳜鱼中含量达22.30 mg/100 g,其次是Pro,Gly,Ala和Glu;发酵初期的鳜鱼游离氨基酸总量有所下降,但发酵成品臭鳜鱼中总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又比鲜鳜鱼明显升高。

关键词: 鳜鱼 发酵 物质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菜籽饼硫苷降解菌株筛选、鉴定及其发酵条件优化

中国油脂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堆放菜籽饼的表层和深层土壤为分离源,利用牛肉膏蛋白胨和MRS培养基分离和纯化菌株得到菌株Y4和R1,再经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菌株的分类地位。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固态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菌株Y4和R1分别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混菌发酵最优组合:Y4接种量为10%,R1接种量为9%,料水比为1∶1,麸皮与菜籽饼质量比为1∶10(以干物质计),发酵温度为30℃,发酵时间为72 h;在试验条件下,混菌发酵效果优于单菌发酵。验证试验测得硫苷、异硫氰酸酯(ITC)和唑烷硫酮(OZT)的降解率分别为67.26%、60.38%和53.24%,粗蛋白和小肽含量提高了2.74和2.40个百分点。混菌固态发酵菜籽饼能够有效降解硫苷等抗营养因子,可大大改善菜籽饼的饲用品质。

关键词: 菜籽饼 硫苷 发酵 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法优化桑椹果醋的发酵工艺(英文)

食品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果醋加工中最关键的环节是通过发酵酒精产生醋酸。现有资料表明醋酸菌菌种、发酵环境和初始酒精体积分数影响着醋酸产量。本研究以桑椹果酒作为发酵原料,从江苏恒顺醋厂醋醅中分离出的巴氏醋杆菌W6作为发酵菌种,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桑椹果醋的发酵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桑椹果醋的最优发酵条件发酵温度32.5℃,初始乙醇体积分数7.5%,接种量10%(V/V),转速160 r/min。在此优化条件下,桑椹果醋酸度可达到5.85 g/100 m L。实验证实W6菌株具有很强的产醋酸能力。

关键词: 桑椹果醋 醋酸菌 发酵条件 响应面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模糊数学的臭鳜鱼的感官评定

中国酿造 2015

摘要:采用模糊数学感官评价方法,对臭鳜鱼的发酵工艺进行优化。设计3因素4水平BOX-BEHNKEN试验,对臭鳜鱼的口感、色泽、组织状态、滋味、气味进行了感官特性的分析,考察了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发酵盐度对臭鳜鱼品质的影响,确定了臭鳜鱼发酵的最佳的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加盐量6%,发酵温度10℃,发酵时间7 d可获得最优发酵品质的臭鳜鱼。在该条件下发酵的臭鳜鱼,综合感官评定的优秀值达到了58.1%,骨肉分离,鱼肉成独特的蒜瓣状,让品尝者闻臭吃香。

关键词: 臭鳜鱼 模糊数学 发酵 感官评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名优祁红初制中的揉捻与发酵工艺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CSCD

摘要:为解决名优祁红初制中普遍反映的揉捻困难和发酵程度难掌控的问题。选用‘祁门槠叶’种一级鲜叶原料,经相同萎凋后,以传统祁红初制工序为对照,揉捻方式(A)设置A1(一次空揉+轻压)、A2(二次空揉+轻压)、A3(二次空揉+轻压+稍重压)3处理;发酵程度(B)设置B1(偏轻,黄红色)、B2(适中,铜红色)、B3(稍重,红褐色)3处理。通过对揉捻叶的细胞破损率、成条率和芽叶完整率的测定比较,优选最佳的揉捻方式;根据对干茶样品的感官审评与生化成分分析结果,选择最适宜的发酵程度。结果表明:揉捻A3处理,叶细胞破损率87.4%,成条率84.6%,芽叶完整率59.7%,比较符合名优祁红初制的揉捻要求;发酵B2处理制得的茶样,主要生化成分比例协调,感官审评综合评分94.10分,发酵程度适宜。因此,名优祁红初制中的揉捻工序选用A3揉捻方式为好,发酵程度掌控在B2为宜。

关键词: 名优祁红 初制 揉捻 发酵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