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夏播大豆产量的环境响应及高产品种的主要特性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胡国玉 1 ; 李杰坤 2 ; 王大刚 2 ; 吴倩 2 ; 王维虎 2 ; 于国宜 2 ; 黄志平 3 ;

作者机构: 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安徽省农作物品质改良重点实验室;安徽农垦龙亢农场

2.;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安徽省农作物品质改良重点实验室;安徽农垦龙亢农场

3.;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安徽省农作物品质改良重点实验室;安徽农垦龙亢农场;

关键词: 夏播大豆;产量;环境响应;高产品种;特性

期刊名称: 大豆科学

ISSN: 1000-9841

年卷期: 2017 年 04 期

页码: 531-53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明确生长环境对夏播大豆产量的影响及高产品种的主要性状特征,选用50份大豆品种在黄淮海夏播大豆生态区的蒙城、阜南、龙亢试验点进行连续三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环境下夏播大豆产量和高产大豆品种的农艺、品质、适应性等。结果表明:(1)试点间、年份间及品种间产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试点间方差占总方差的15.75%,年份间方差占6.48%,品种间方差占24.90%。3个试点中,蒙城点产量最高,龙亢点最低,平均产量相差在343.63~1 133.28 kg·hm-2,三年均达极显著水平。(2)有14份品种在3年9点次试验中平均产量高于2 700.00 kg·hm~(-2),其中11份是亚有限生长习性,3份是有限生长习性,产量位于前4位的全部是亚有限生长习性品种。高产品种中,亚有限生长习性品种的生殖期、单株粒数等均值大于有限生长习性品种,结荚高度、百粒重等小于有限生长习性品种。与普通品种比较:高产大豆品种的生殖期、主茎节数、单株粒重、种子脂肪含量均值均大于普通品种达极显著水平(t=2.94**;t=3.23**;t=2.87**;t=2.89**),种子蛋白含量低于普通品种达极显著水平(t=2.98**)。(3)筛选出14份高产大豆品种,其中产量位于前四位的分别是高丰1号、GR8836、铁杆1号及中品661,均有较好的广适性。同时,高产品种在蒙城试验点,具有更高的产量和更好的适应性表现。不利的生长环境是目前黄淮夏播生态区大豆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针对大豆生长的不利因素,优化栽培技术并配合高产品种,可以起到增产、稳产作用。高产大豆品种一般具有生殖期较长、主茎节数较多、单株粒重较大,脂肪含量较高的特点。亚有限生长习性品种可能因为具有更好的环境适应能力,所以在试验中有更好的产量表现,应该在未来的研究中给予重视。

  • 相关文献

[1]不同甲酯化方法对瓜蒌籽油中十八碳三烯酸种类和含量的影响. 孙潇辉,李茜,吕萍,李卫文,丁昱. 2013

[2]桑树蜜源植物的特性与利用. 代君君,范涛,章玉萍,王储炎,吴传华,刘健. 2012

[3]茶香即食草鱼的工艺及产品特性研究. 胡王,陈小雷,李海洋,凌俊,段国庆,吴向俊,吕修春,裴晓鹏. 2014

[4]磷酸根在矿物表面的吸附–解吸特性研究进展. 严玉鹏,王小明,胡震,王慧,殷辉,刘凡,冯雄汉. 2021

[5]沼渣肥的特性与应用效果研究. 郭肖颖,朱丽君,李布青. 2010

[6]两系杂交中籼华安3号的主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 李成荃,罗彦长,杜士云,王守海,王德正,吴爽. 2000

[7]安徽大豆生产中最佳硫水平的研究. 张继榛,马友华,郑路,竺伟民,章力干,司友斌,孙义祥,王道中,许华武. 1998

[8]安徽省水稻生产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张培江,占新春,吴文革,李安林. 2002

[9]高产、广适小麦品种筛选及其株型结构分析. 乔玉强,曹承富,赵竹,张耀兰,杜世州. 2011

[10]机插穴苗数对不同穗型粳稻品种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钱银飞,张洪程,吴文革,陈烨,李杰,郭振华,张强,戴其根,霍中洋,许轲,魏海燕. 2009

[11]不同水分管理对杂交水稻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尹必文,吴文革,魏安季,唐淑菊,汪继发,王安文. 2011

[12]小麦生物产量影响因素初探. 朱昭进,赵莉,何贤芳,王青,汪建来. 2011

[13]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直播产量及其群体质量特征的研究. 钱银飞,张洪程,李杰,陈烨,郭振华,吴文革,戴其根,霍中洋,许轲,李德剑,周有炎. 2008

[14]孕穗肥氮肥用量对抛栽杂交中稻后期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 杨安中,段素梅,朱启升,陈周前. 2011

[15]安徽大豆生产中最佳硫水平的研究. 张继榛,马友华,郑路,竺伟民,章力干,司友斌,孙义祥,王道中,许华武. 2000

[16]氮肥运筹方式对抛栽杂交水稻穗部性状、抗倒性能及产量的影响. 杨安中,朱启升,张德文,段素梅,王士梅. 2011

[17]不同双季晚稻丰产栽培模式下的氮肥运筹技术研究. 张祥明,郭熙盛,李泽福,陈周前,夏家发,王元垒. 2008

[18]不同灌水方式对小麦根系、光合及品质的影响. 张向前,曹承富,乔玉强. 2016

[19]不同基本苗配置对机插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钱银飞,张洪程,李杰,吴文革,张强,陈烨,郭振华,戴其根,霍中洋,许轲. 2009

[20]氮肥运筹和播种密度对晚播小麦群体总茎数及产量的影响. 乔玉强,曹承富,杜世州,赵竹,蔡海涛,李玮,陈欢.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