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淮南麻黄鸡(模糊匹配)
28条记录
不同饲养方式对淮南麻黄鸡肉品质的影响

家畜生态学报 2013

摘要:为研究饲养方式对淮南麻黄鸡肉质性状的影响,对20只62周龄的淮南麻黄鸡母鸡(笼养和放养各10只)肉品质和胸肌蛋白质、总脂肪酸、游离脂肪酸、水分和16种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饲养方式对鸡肉pH、剪切力和腿肌肉色无显著影响(P>0.05),对鸡肉系水力和胸肌肉色影响显著(P<0.05或P<0.01)。放养母鸡鸡肉蛋白质、脂肪酸、游离脂肪酸和精氨酸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笼养母鸡(P<0.05或P<0.01);水分、鲜味氨基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和天冬氨基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笼养母鸡(P<0.05或P<0.01);人体必需氨基酸赖氨酸显著高于笼养母鸡(P<0.05),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极显著高于笼养母鸡(P<0.01)。表明放养母鸡鸡肉肉质好,含有较多鲜味氨基酸和人体必需氨基酸,是较好的人体营养补品。

关键词: 饲养方式 淮南麻黄鸡 肉品质 氨基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桑叶对淮南麻黄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家畜生态学报 2013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桑叶对淮南麻黄鸡生产性能、肉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55日龄淮南麻黄鸡3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试验分前期和后期,对照组鸡饲喂基础日粮,试验1、2、3组日粮是在基础日粮(等营养)中分别添加3%、5%和7%桑叶粉。结果表明:(1)试验全期各组的鸡增重、料增重比和屠宰性能差异都不显著(P>0.05);(2)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鸡肉L★和a★与对照组差异都不显著(P>0.05),鸡肉b★比对照组分别高14.10%(P>0.05)、23.60%(P<0.05)和5.88%(P>0.05);(3)日粮中添加3%桑叶粉试验组鸡肉中苏氨酸、异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比对照组都高(P<0.05);试验各组鸡肉中总磷比对照组分别低17.39%(P<0.05)、21.74%(P<0.01)和30.43%(P<0.01);(4)试验1组、2组、3组鸡血清尿素氮与对照组差异都不显著(P>0.05)。上述结果表明桑叶饲喂肉鸡是可行的。

关键词: 桑叶 淮南麻黄鸡 生产性能 肉品质 血清生化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日粮粗蛋白水平对淮南麻黄鸡种鸡产蛋性能的影响

中国家禽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日粮蛋白质水平对淮南麻黄鸡种鸡产蛋中期(24~40周龄)产蛋性能、繁殖性能、血液生化指标、体尺指标和第二性征的影响.选择平均体重1.45kg、产蛋率60.0%的24周龄淮南麻黄鸡种鸡600只,随机分为3个处理,粗蛋白(CP)水平分别为15.0%、16.0%和17.0%.结果表明,16.0%CP组的产蛋率和料蛋比分别显著高于和低于15.0%CP组(P<0.05);15.0%、17.0%CP组的蛋黄颜色显著高于16.0%CP组,17.0%CP组的蛋黄比例显著高于15.0%CP组(P<0.05);16.0%CP组的胫长显著高于其他两组,17.0%CP组的冠长显著高于16.0%CP组,而17.0%CP组的肉垂高度却显著低于15.0%CP组(P<0.05),各处理组间其他体尺指标及体重差异均不显著(P>0.05);蛋白处理水平对繁殖性能、血液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在饲粮代谢能水平为11.68MJ/kg时,24杨琳40周龄的适宜日粮粗蛋白水平为16.0%.

关键词: 淮南麻黄鸡 蛋白水平 生产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笼养淮南麻黄鸡产蛋曲线的数学模型研究

福建农业学报 2013

摘要:为了解笼养淮南麻黄鸡的产蛋规律,选取Wood模型、McMillan模型、Yang模型和Ali-Schaeffer模型对淮南麻黄鸡22~60周龄的产蛋曲线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4种数学模型拟合效果存在差异,拟合度(R2)范围为0.391~0.975,Wood模型(R2=0.391)不适合用于笼养淮南麻黄鸡产蛋曲线的拟合。McMillan模型、Yang模型和Ali-Schaeffer模型均能较好地拟合笼养淮南麻黄鸡产蛋曲线,其中Yang模型拟合效果最好(R2=0.975)。因此,4种模型中,Yang模型用于笼养淮南麻黄鸡产蛋曲线拟合最为合适。

关键词: 淮南麻黄鸡 产蛋曲线 数学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淮南麻黄鸡FSH-β和DRD2基因多态性与早期产蛋性能关系分析

中国家禽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PCR-SSCP方法对305只淮南麻黄鸡进行促卵泡激素β亚基(FSH-β)和多巴胺受体2(DRD2)基因多态性检测并测序,分析其与早期产蛋性状的关系。测序结果发现FSH-β基因有一处T→G突变,TT型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TG型,没有发现GG型;TT型个体28周龄产蛋数极显著高于TG型(P<0.01)。DRD2基因发现一处A→G突变,GG型个体开产日龄显著早于其他基因型个体(P<0.05),产蛋数显著高于其它基因型个体(P<0.05)。

关键词: 淮南麻黄鸡 促卵泡激素β亚基 多巴胺受体2 产蛋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淮南麻黄鸡母鸡系列饲料配方筛选应用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 2013

摘要:试验选用淮南麻黄鸡母雏4 890羽,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26只,安放在5间鸡舍,每组采食同一配方饲料。自由采食及进出禽舍。试验分为0~30、31~100、100~120日龄(上市)3个阶段,分别使用CK、处理A、处理B 3组饲料。结果表明:均重处理B较CK、处理A分别提高2.73%、1.54%,差异不显著(P>0.05);料肉比处理B较CK、处理A分别降低4.13%、3.24%,差异均不显著(P>0.05);经济收益处理B较CK、处理A分别高出8.41%、3.60%。各组配方所获得的生产性能符合预期优质土鸡的生长指标,证实该饲料配方的营养指标设置能满足麻黄鸡母鸡良好生产性能需要;酿造副产物在土鸡饲料中合理使用,不仅可以取得良好的饲养效果,还可以降低饲料成本。

关键词: 淮南麻黄鸡 生产性能 母鸡饲料配方 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淮南麻黄鸡生长曲线拟合及开产性状相关分析

畜牧与兽医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Gompertz、Logistic和von Bertalanffy 3种模型对淮南麻黄鸡1~16周龄生长曲线进行了拟合研究,同时对20周龄体重、开产日龄以及开产蛋重等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3种生长曲线模型中,von Bertalanffy模型在拟合度和预测淮南麻黄鸡1~16周龄体重效果相对较好,公、母鸡的拟合度(R2)分别为0.994和0.996,极限体重分别为2 200 g和1 333 g。淮南麻黄鸡20周龄体重、开产日龄与开产蛋重均呈正相关(P<0.01)。

关键词: 淮南麻黄鸡 生长曲线 开产日龄 开产蛋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养方式对淮南麻黄鸡屠宰性能和肉质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淮南麻黄鸡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只62周龄笼养和林地散放饲养淮南麻黄鸡母鸡(各10只)进行了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测定。[结果]饲养方式对淮南麻黄鸡老母鸡体重、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无显著影响;而对产肉性能、消化系统的发育和肉质影响显著,放养组母鸡胸肌率、腿肌率、翅膀率以及肝脏、腺胃、肌胃的相对重量均高于笼养母鸡,其中胸肌率和肌胃的相对重量达到极显著水平;肌肉的系水力和胸肌肉色L*、a*和b*值均显著高于笼养组。[结论]放养方式饲养淮南麻黄鸡,可促进消化器官发育,增加产肉率,提高鸡肉品质。

关键词: 淮南麻黄鸡 饲养方式 屠宰性能 肉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用小麦部分替代日粮玉米对淮南麻黄鸡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

家畜生态学报 2012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用不同比例小麦替代日粮玉米的营养水平对淮南麻黄鸡生产性能、肉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55日龄淮南麻黄鸡3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试验前期(后期),试验1、2和3组日粮为用小麦替代对照组日粮中的10%(20%)、20%(30%)和30%(40%)玉米。结果表明:(1)试验全期各组鸡增重、料增重比和屠宰性能差异均不显著(P>0.05)。(2)试验3组鸡胸肌pH1和pH24都比对照组低(P<0.01),试验3组肉色L★比对照组高(P<0.01)。(3)试验1组鸡肉中精氨酸含量比对照组高12.50%(P<0.01);试验2组鸡肉中钙、组氨酸含量比对照组分别高50.00%(P<0.05)和9.66%(P<0.01);3组鸡肉中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和组氨酸含量比对照组分别高9.09%(P<0.05)、6.54%(P<0.01)、6.70%(P<0.01)、5.75%(P<0.01)和13.10%(P<0.01)。(4)试验各组鸡血清T3、T4、血糖、尿酸和尿素氮差异均不显著(P>0.05)。上述结果表明用小麦替代部分玉米是可行的。

关键词: 小麦 淮南麻黄鸡 生产性能 肉品质 血清生化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酵豆粕对淮南麻黄种鸡产蛋性能和繁殖性能的影响

家畜生态学报 2012

摘要:选用48周龄淮南麻黄鸡母鸡360只,公鸡36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母鸡30只、公鸡3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和Ⅲ组分别饲喂以3%、5%和7%发酵豆粕替代豆粕的日粮。正式试验期42d。结果表明,各处理对淮南麻黄鸡产蛋率、采食量和料蛋比影响不显著(P>0.05);试验Ⅱ组蛋壳强度、蛋白高度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0.47%(P<0.05)和1.17%(P<0.01);试验Ⅱ组和Ⅲ组的精子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各处理对公鸡的精子密度和平均射精量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种蛋合格数、试验Ⅱ和Ⅲ组的孵化率和出雏率均显著提高(P<0.05)。

关键词: 发酵豆粕 淮南麻黄鸡 产蛋性能 繁殖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