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安徽省春性小麦区试品系主要品质性状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安徽省春性小麦品质育种进展,对参加安徽省淮南片2010-2019年春性小麦区试的154个品系(227份)样品进行品质性状分析,并根据不同品质分类标准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平均容重为788.7±18.4 g·L-1,硬度指数为57.1±8.8,粗蛋白含量(干基)为13.24%±1.07%,湿面筋含量(14%水分基)为28.2%±3.0%,沉淀值(Zeleny法)为35.2±9.7 mL,吸水率为56.3%±3.8%,稳定时间为4.4±3.1 min,最大拉伸阻力为388±147 EU,能量为81.2±32.5 cm~2。品质性状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中,粗蛋白含量与湿面筋含量、吸水率与硬度指数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8,分别为0.898和0.888。各品质性状年份间表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容重、湿面筋含量、沉淀值、稳定时间、最大拉伸阻力年份间波动明显,但没有明显规律;粗蛋白含量和能量呈缓慢下降趋势;而吸水率和硬度指数则比较稳定。根据国家小麦品种品质分类标准,227份样品中,有3.08%、11.01%和0.88%的样品全部指标分别达到中强筋、中筋和弱筋小麦标准,没有样品达到强筋小麦标准,多数品系品质指标之间存在强、中强、中、弱筋交错不协调现象。通过审定的品种中,仅有1个达到弱筋标准。


生物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在砀山酥梨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 》 2023
摘要:为验证生物有机肥在砀山酥梨上的应用效果,以生物有机肥为材料,设置不施肥(CK1)、常规施肥(CK2)、生物有机肥+80%常规施肥(BOF)、灭活后的生物有机肥+80%常规施肥(AOF)4个处理,研究生物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砀山酥梨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018年,处理BOF砀山酥梨叶面积、百叶重、单果重、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VC含量较CK2分别提高21.8%、12.3%、10.0%、19.5%、13.2%、12.7%、17.3%,较处理AOF分别提高24.5%、16.1%、13.8%、24.4%、15.2%、21.1%、23.0%,差异均达显著水平;2019年,处理BOF砀山酥梨叶面积、百叶重、单果重、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VC含量较CK2分别提高20.2%、16.7%、11.2%、19.9%、10.0%、17.9%、27.5%,较处理AOF分别提高19.3%、18.3%、14.4%、25.6%、12.9%、22.5%、35.6%,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可见,生物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能促进砀山酥梨生长发育,提高酥梨的产量和品质.


化肥减量对茭白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中国蔬菜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索化肥减量在茭白生产中的应用效果,以皖茭1号为试材,比较农户习惯施肥(CK,100%化肥和鸡粪配施)和3种化肥减量模式(T1,70.9%化肥和高量生物有机肥配施;T2,70.9%化肥和中量生物有机肥配施;T3,70.9%化肥、中量生物有机肥和腐热饼肥配施)对茭白农艺性状、品质、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化肥减量模式(T1、T2和T3)处理的茭白产量变化不大,但降低了植株分蘖数,促进了茭白提前结茭,显著提高了单茭质量和茭白品质;且以T3处理的提质增收效果最佳,单茭质量和茭白还原糖、VC含量以及肥料效益较CK分别增加20.7%、62.2%、47.9%和8.1%.


微生物菌剂对青梗菜土壤理化性质及生长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22
摘要:为探究不同微生物菌剂对蔬菜产量及及其栽培土壤的影响,以青梗菜(乌秀66)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施用微生物菌剂EM、CH07、FD11以及CH07+FD11复合菌剂,以不施菌剂为对照,分析不同微生物菌剂对青梗菜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菌剂FD11、CH07、(CH07+FD11)、EM对青梗菜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促生效果,提高了青梗菜株高、叶片数和产量,青梗菜产量分别较CK增加了33.55%、30.94%、30.13%、14.82%.同时,施用微生物菌剂可提高青梗菜的可溶性糖和抗坏血酸含量.微生物菌剂施用后青梗菜根际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比对照有所提高,其中,FD11表现最为显著.菌剂FD11处理土壤的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比CK分别提高了13.58%、6.07%、37.89%、30.70%.因此,施用微生物菌剂,尤其是FD11菌剂可提高青梗菜产量和品质,对土壤肥力也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有机氮不同替代量对辣椒产量·品质及土壤矿质态氮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21
摘要:研究不同有机氮替代量对辣椒产量、品质及土壤矿质态氮含量的影响,为该地区辣椒优质高产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有机替代能够不同程度地提高辣椒产量和品质。相较于全量化肥,有机替代处理的辣椒产量增加2.3%~13.1%。辣椒果实中硝酸盐含量降低17.4%~31.2%,维生素C和还原糖含量则分别提高4.4%~11.5%和23.9%~63.5%。有机替代能够显著降低设施土壤中铵、硝态氮的累积,相较于全量化肥处理,有机替代处理0~10和10~2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分别减少24.6%~34.7%和6.7%~18.4%,铵态氮含量分别降低44.6%~55.7%和22.7%~40.8%。该试验条件下,有机氮替代50%时最有利于提高辣椒产量、品质以及减少土壤矿质态氮积累。


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设施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园艺与种苗 》 2021
摘要:[目的]探讨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设施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设施西瓜为研究对象,共设置3个施肥处理,分别为不施肥(CK1)、常规施肥(CK2)、生物有机肥+80%常规施肥(BOF),研究各施肥处理西瓜的农艺性状和产量。[结果]与CK1和CK2相比,BOF处理西瓜单瓜重分别显著提高120.0%~128.1%和13.2%~17.7%,产量分别显著增加99.5%~134.7%和8.2%~9.8%。BOF处理西瓜的可溶性糖和VC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BOF处理的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与CK1和CK2相比,分别显著提高了30.1%~37.2%和13.7%~16.3%。[结论]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在设施西瓜生产中应用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 设施西瓜 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 产量 品质


有机氮不同替代量对西兰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21
摘要:研究不同有机氮替代量对西兰花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该地区西兰花优质高产技术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有机替代能够不同程度地提高西兰花产量和品质。相较于不施化肥和全量化肥处理,有机替代处理西兰花产量分别提高30.6%~43.7%和4.7%~15.3%,其中有机氮替代30%时产量增加幅度最大。西兰花硝酸盐含量在有机氮替代30%时较不施化肥处理降低12.9%,替代50%时提高26.2%;维生素C含量在有机氮替代30%和50%时分别增加21.0%和2.9%。有机氮替代对西兰花还原糖含量的影响不明显。该试验条件下,有机氮替代30%时最有利于提高西兰花产量及品质。


播期对不同品种大麦饲草及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播期对不同品种大麦饲草及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设置4个播期(因素A),以4个多棱饲料大麦品种(因素B)为材料,比较分蘖期饲草及成熟期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播期对饲草产量影响较大,对籽粒产量影响较小。早播能增加刈割次数,提高饲草产量,其中播期A1(9月30日)饲草鲜质量(12.44 t/hm2)和干质量(1.49 t/hm2)最高。品种间饲草及籽粒产量差异均显著。品种B2(皖饲啤14008)饲草鲜质量(10.51 t/hm2)和干质量(1.38 t/hm2)最高,籽粒产量(1.82 t/hm2)居第2位,品种B1(扬饲麦1号)籽粒产量最高(3.58 t/hm2),饲草鲜质量(9.00 t/hm2)和干质量(1.17 t/hm2)居第2位,两者均可作为饲草及籽粒兼用型品种。播期对饲草品质影响较大,对籽粒品质影响较小。播期间饲草品质除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差异不显著,其他性状差异均显著,其中播期A2和A4相应性状值较高。品种间饲草品质基本无差异,参试材料均可用作优质饲草。品种间籽粒品质差异明显,其中品种B2蛋白质含量最高,品种B1淀粉含量最高,表明可以选择品种,改善饲料品质。播期与品种间互作对饲草产量有一定影响,对其他性状基本无影响。综合以上分析,冬麦区选用皖饲啤14008或扬饲麦1号,于9月30日播种,能实现优质饲草与籽粒兼收。


优化管理对设施辣椒养分吸收·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20
摘要:为探明不同优化管理模式对设施辣椒养分吸收、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设置了农户习惯管理(FP)、农民习惯管理+土壤改良(OPT1)、农民习惯管理+土壤改良+优化群体(OPT2)和土壤改良+优化群体+水肥优化处理(OPT3)4个处理,主要研究了辣椒干物质累积、养分吸收、辣椒素、VC、产量和经济效益等对不同优化管理模式的响应.结果表明,FP和OPT1之间各指标的差异不显著.与FP相比,OPT2处理辣椒的地上部干物质积累、氮、磷和钾吸收量分别增加了14.1%、16.8%、11.4%和15.5%,OPT3处理辣椒的地上部干物质积累、氮、磷和钾吸收量分别增加了22.3%、28.5%、25.2%和21.8%,优化水肥管理可提高辣椒的品质,OPT3处理的辣椒素和VC含量较农户习惯分别显著增加了19.9%和22.7%.OPT3处理辣椒的平均产量最高,达48556 kg/hm2,平均纯收益为459134元/hm2.因此,集成土壤改良、群体密度优化和全生育期养分调控的优化管理模式能够提高设施辣椒的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和品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