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生物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在砀山酥梨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 》 2023
摘要:为验证生物有机肥在砀山酥梨上的应用效果,以生物有机肥为材料,设置不施肥(CK1)、常规施肥(CK2)、生物有机肥+80%常规施肥(BOF)、灭活后的生物有机肥+80%常规施肥(AOF)4个处理,研究生物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砀山酥梨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018年,处理BOF砀山酥梨叶面积、百叶重、单果重、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VC含量较CK2分别提高21.8%、12.3%、10.0%、19.5%、13.2%、12.7%、17.3%,较处理AOF分别提高24.5%、16.1%、13.8%、24.4%、15.2%、21.1%、23.0%,差异均达显著水平;2019年,处理BOF砀山酥梨叶面积、百叶重、单果重、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VC含量较CK2分别提高20.2%、16.7%、11.2%、19.9%、10.0%、17.9%、27.5%,较处理AOF分别提高19.3%、18.3%、14.4%、25.6%、12.9%、22.5%、35.6%,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可见,生物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能促进砀山酥梨生长发育,提高酥梨的产量和品质.


安徽省春性小麦区试品系主要品质性状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安徽省春性小麦品质育种进展,对参加安徽省淮南片2010-2019年春性小麦区试的154个品系(227份)样品进行品质性状分析,并根据不同品质分类标准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平均容重为788.7±18.4 g·L-1,硬度指数为57.1±8.8,粗蛋白含量(干基)为13.24%±1.07%,湿面筋含量(14%水分基)为28.2%±3.0%,沉淀值(Zeleny法)为35.2±9.7 mL,吸水率为56.3%±3.8%,稳定时间为4.4±3.1 min,最大拉伸阻力为388±147 EU,能量为81.2±32.5 cm~2。品质性状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中,粗蛋白含量与湿面筋含量、吸水率与硬度指数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8,分别为0.898和0.888。各品质性状年份间表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容重、湿面筋含量、沉淀值、稳定时间、最大拉伸阻力年份间波动明显,但没有明显规律;粗蛋白含量和能量呈缓慢下降趋势;而吸水率和硬度指数则比较稳定。根据国家小麦品种品质分类标准,227份样品中,有3.08%、11.01%和0.88%的样品全部指标分别达到中强筋、中筋和弱筋小麦标准,没有样品达到强筋小麦标准,多数品系品质指标之间存在强、中强、中、弱筋交错不协调现象。通过审定的品种中,仅有1个达到弱筋标准。


有机肥替代化肥对设施番茄产量·品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23
摘要:为探索设施番茄生产中最佳的有机无机配施比例,通过田间试验,设置5个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分别为全量施用化肥(CK)、有机肥替代10%化学氮肥(T1)、有机肥替代20%化学氮肥(T2)、有机肥替代30%化学氮肥(T3)、有机肥替代40%化学氮肥(T4),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番茄产量、品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对番茄株高和单果重无显著影响,而相较于CK处理,T3处理番茄的茎粗和单果数显著增加7.47%和9.40%。随着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增加,设施番茄产量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产量大小为T3>T2>T1>CK>T4。与CK相比,T3和T4处理番茄的可溶糖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10.8%和8.8%,T3处理的番茄VC含量提高了10.7%。与CK相比,T2~T4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11.7%~18.5%、9.9%~13.0%和25.6%~29.2%。综上所述,适宜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能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土壤肥力,从而实现设施番茄化肥减施增效。


优化施肥对设施番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长江蔬菜 》 2023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设施番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667 m2基施鸡粪有机肥1100 kg+硫酸钾复合肥(17-17-17)50 kg、追施水溶性肥料(13-7-40)28 kg]相比,优化施肥2[OPT2,667 m2基施商品有机肥300 kg+硫酸钾复合肥(18-6-16)40 kg、追施水溶性肥料(16-6-30)28kg]的番茄茎粗、单株果数和产量分别显著增加10.6%、11.2%和7.7%;OPT2处理的番茄可溶糖和VC含量较CK分别显著提高17.9%和30.5%.优化施肥措施的番茄经济效益均有所提高,番茄的纯收益表现为OPT2>OPT1>CK.因此,OPT2可在设施番茄生产中推广和应用.


低硝酱牛肉的品质研究
《食品安全导刊 》 2023
摘要:以牛肉为原料,通过在制作过程中注射香辛料精油改良了传统酱牛肉制作工艺,并对改良工艺制成的低硝酱牛肉的亚硝酸盐含量、蒸煮损失、剪切力、质构特性、水分活度、色泽、菌落总数等品质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硝酱牛肉中亚硝酸盐含量为0.081 3 mg·kg~(-1),显著低于普通酱牛肉,蒸煮损失、剪切力、质构特性、水分活度、色泽和菌落总数等品质指标也优于普通酱牛肉,低硝酱牛肉整体感官评价更高。


不同新型磷肥对黄瓜产量、品质及磷肥利用率的影响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2023 CSCD
摘要:为了探明不同新型磷肥对黄瓜产量、品质及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遴选适合黄瓜的最优新型磷肥品种,为土壤-黄瓜-新型磷肥匹配提供理论依据。选用不同新型磷肥进行田间栽培试验和室内培养试验,以黄瓜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处理:不施磷肥(CK)、普通磷酸二铵(DAP)、控失活化磷酸二铵(LC-DAP)和聚磷酸铵(APP)。通过田间试验探究不同新型磷肥对黄瓜品质和磷肥利用率的影响;基于室内培养试验利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解析新型磷肥对磷有效性的化学增效机制。结果显示:与DAP处理相比,APP处理中黄瓜产量增加18.5%,黄瓜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提高了33.5%和16.7%,硝酸盐含量降低了3.7%。相比DAP处理,LC-DAP与APP处理均可以显著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和黄瓜植株磷素累积量(P<0.05),磷肥吸收利用率分别提高了4.7%和10.9%,磷肥贡献率分别提高了13.6%和13.4%;磷肥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70.4%和172.9%;磷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18.3%和18.5%,除磷肥吸收利用率外,LC-DAP与APP处理差异不大,APP处理磷肥吸收利用率增幅最大。通过XRD、FT-IR、和XPS等技术得出APP处理残留物的H2PO4-形态磷酸盐含量占比最高,为36.54%,比DAP处理高出15.0%,这表明施用APP可减少难溶性磷酸盐产生。结果表明,与普通磷酸二铵相比,控失活化磷酸二铵和聚磷酸铵均可显著提高黄瓜产量及磷肥利用率,并可改善品质,其中以聚磷酸铵效果最佳。聚磷酸铵可更有效地减少磷肥固定,提高土壤可溶性正磷酸盐含量,从而保障磷肥持续供应。


微生物菌剂对青梗菜土壤理化性质及生长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22
摘要:为探究不同微生物菌剂对蔬菜产量及及其栽培土壤的影响,以青梗菜(乌秀66)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施用微生物菌剂EM、CH07、FD11以及CH07+FD11复合菌剂,以不施菌剂为对照,分析不同微生物菌剂对青梗菜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菌剂FD11、CH07、(CH07+FD11)、EM对青梗菜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促生效果,提高了青梗菜株高、叶片数和产量,青梗菜产量分别较CK增加了33.55%、30.94%、30.13%、14.82%.同时,施用微生物菌剂可提高青梗菜的可溶性糖和抗坏血酸含量.微生物菌剂施用后青梗菜根际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比对照有所提高,其中,FD11表现最为显著.菌剂FD11处理土壤的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比CK分别提高了13.58%、6.07%、37.89%、30.70%.因此,施用微生物菌剂,尤其是FD11菌剂可提高青梗菜产量和品质,对土壤肥力也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化肥减量对茭白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中国蔬菜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索化肥减量在茭白生产中的应用效果,以皖茭1号为试材,比较农户习惯施肥(CK,100%化肥和鸡粪配施)和3种化肥减量模式(T1,70.9%化肥和高量生物有机肥配施;T2,70.9%化肥和中量生物有机肥配施;T3,70.9%化肥、中量生物有机肥和腐热饼肥配施)对茭白农艺性状、品质、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化肥减量模式(T1、T2和T3)处理的茭白产量变化不大,但降低了植株分蘖数,促进了茭白提前结茭,显著提高了单茭质量和茭白品质;且以T3处理的提质增收效果最佳,单茭质量和茭白还原糖、VC含量以及肥料效益较CK分别增加20.7%、62.2%、47.9%和8.1%.


有机氮不同替代量对辣椒产量·品质及土壤矿质态氮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21
摘要:研究不同有机氮替代量对辣椒产量、品质及土壤矿质态氮含量的影响,为该地区辣椒优质高产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有机替代能够不同程度地提高辣椒产量和品质。相较于全量化肥,有机替代处理的辣椒产量增加2.3%~13.1%。辣椒果实中硝酸盐含量降低17.4%~31.2%,维生素C和还原糖含量则分别提高4.4%~11.5%和23.9%~63.5%。有机替代能够显著降低设施土壤中铵、硝态氮的累积,相较于全量化肥处理,有机替代处理0~10和10~2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分别减少24.6%~34.7%和6.7%~18.4%,铵态氮含量分别降低44.6%~55.7%和22.7%~40.8%。该试验条件下,有机氮替代50%时最有利于提高辣椒产量、品质以及减少土壤矿质态氮积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