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分子标记在石榴上的研究进展(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 2016
摘要:石榴的品种和种下分类相当混乱,分类标准尚未统一,给品种资源的收集、整理、分类及综合利用带来不便。该文分别介绍了石榴分类的研究进展,特别对分子标记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并对分子标记技术在石榴研究领域的应用前景提出展望。
棉花分子标记冗余性检测与评价的方法
《江苏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网上数据库公布的棉花分子标记引物序列存在冗余性,至今也鲜见合适的软件同时分析一对引物的冗余性。为减少不同研究者的重复开发,节约时间和成本,提高对网上序列信息的利用率,借助自主开发的能同时分析一对引物和已释放的引物间是否存在冗余性的软件SSRD1.0,利用90对前人已开发的并用该软件预测过相互间存在冗余性的SSR引物,以TM-1、海7124基因组为模板分别进行扩增、电泳、测序。结果表明软件预测和基因型水平检测有88.8%的吻合度;在Identity阈值设为50%、70%时,测序结果表明序列水平和软件预测分别有75.0%、53.8%的吻合度。分别从软件预测、基因型、序列3个水平进行检测、验证,结果表明这一冗余软件和冗余性预测方法是较为有效、可行的。
一个粳稻来源抗稻瘟病基因的鉴定、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
《作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7001S是一个广谱抗稻瘟病的粳稻两用核不育系,对来自全国不同稻区的22株稻瘟病菌系均表现为高度抗性。通过构建7001S/80-4B F2群体的遗传分析和初步定位表明,F2分离单株对稻瘟病菌的抗性呈明显的抗、感双峰分布,抗感分离符合3﹕1的理论比例,说明粳稻7001S对稻瘟病菌的抗性由1对显性核基因或一个显性QTL位点控制,并将该基因初步定位于第11染色体长臂末端。进一步通过扩大遗传群体和分子标记开发,利用基于BSA的隐性群体分析技术,将目的基因精细定位于P21-2415和RM27322之间约310 kb的范围内,并获得了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紧密连锁和共分离分子标记,同时对目标基因所在区域进行基因预测,初步确定了候选基因。为进一步开展该抗稻瘟病基因的克隆、功能验证和抗病机理研究,以及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培育抗稻瘟病水稻新品种等工作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稻瘟病 7001S 抗性基因 分子标记 遗传分析 精细定位
滁州鲫种质资源现状与选育技术探讨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2
摘要:滁州鲫产于安徽省滁州市,是我国七大天然雌核发育的鲫鱼种群之一。该鱼生长速度快、个体大、耐低氧、不易染病,更因其肉质细嫩,味甘香醇,一直深受养殖户与当地居民的欢迎,具有巨大的选育和推广应用价值。本文概述了滁州鲫在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养殖技术、养殖性能、遗传特征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作者利用滁州鲫种群克隆的多样性和其具有两性生殖、雌核发育的能力,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和传统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为滁州鲫的选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路线。本文丰富了滁州鲫生理生化资料,为科学化选育和饲养滁州鲫提供依据。
小麦穗发芽抗性的4个分子标记有效性检验
《中国农学通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出适宜黄淮麦区和长江中下游麦区种植的抗穗发芽白粒小麦品种或种质资源,以36份黄淮麦区和长江中下游麦区的主要品种(系)及地方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已报道的4个与穗发芽抗性相关的分子标记:Vp1B3、Xgwm155、Xgwm269和Xbarc170进行有效性验证。测定参试材料种子萌发指数(GI),并用上述4种标记进行PCR扩增,对扩增条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GI值显示,红粒品种(GI均值为5.1%)明显较白粒品种(GI均值为28.0%)低;4种标记扩增出的带型中仅Vp1B3的845bp片段能有效地区分36份小麦品种(系);GI值筛选出6份抗穗发芽品种(系)中,其中3份为Vp1B3标记鉴定,可作为黄淮麦区和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穗发芽抗性育种中首选基因资源。
栝楼的RAPD-PCR体系建立与优化
《安徽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建立栝楼的RAPD-PCR体系并对该体系进行优化。[方法]以栝楼叶片为材料,采用CTAB法提取栝楼叶片基因组DNA,利用正交设计对RAPD-PCR体系进行优化。[结果]各因素水平变化对PCR反应影响大小依次为:Mg2+、TaqDNA聚合酶、引物和dNTPs。通过试验分析,优化的栝楼RAPD反应体系为:在25μl反应体系中,含10×buffer2.5μl,Mg2+2.0mmol/L,Taq酶1U,引物0.8μmol/L,dNTPs0.1mmol/L。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2mim;94℃变性30s,37℃退火温度40s,72℃延伸1.5mim,36次循环;72℃延伸10mim,4℃保存。[结论]该研究建立的栝楼RAPD反应体系稳定可靠,为栝楼性别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亲缘关系分析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