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江淮杂交中籼水稻品质性状基因型与播期互作的AMMI模型分析
《中国稻米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明确杂交中籼水稻在江淮地区种植的适宜播期,提高稻米品质,选用3个杂交中籼水稻品种(系)分5个播期,利用AMMI模型对其营养食味品质性状(糊化温度、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进行了稳定性和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糊化温度、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4项指标在基因型间、播期间及基因型×播期互作间的方差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这4项指标的交互效应主成分值(IPCA)差异也达到显著水平;穗期(抽穗至成熟期)平均气温较高、累计日照时数长、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杂交中籼水稻品质的提高;3个参试品种(系)营养食味品质稳定性表现为新两优6号>两优1128>丰两优4号,5个播期对杂交中籼水稻品质影响表现为4月20日>5月10日>5月20日>4月30日>5月30日。


鸡MHCⅠ分子单链三聚体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表达
《安徽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目的]探索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分子(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Ⅰ)提高抗原呈递效率的方法,获得具有免疫学活性的抗原肽-MHCⅠ分子单链三聚体。[方法]采用基因重组技术,通过连接肽(G4S)3将鸡新城疫病毒抗原表位短肽HN(aa346-353)与鸡MHCⅠ(B-F)分子二聚体的编码基因共价串联,构建带有绿色荧光标签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p EGFP-HN_(346-353)-B-Fβ2m-α。[结果]转染真核细胞293T后,荧光显微镜观察可见,重组融合蛋白HN_(346-353)-B-Fβ2m-α分子三聚体主要表达定位于真核细胞的内膜系统。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在预期蛋白分子量大小位置有明显的特异反应带,重组蛋白与其相应抗体可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结论]重组质粒能够在真核细胞中表达,且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
关键词: 鸡MHC B-F分子 单链三聚体 真核表达


控释尿素减量施用的水稻产量效应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目的]为明确水旱轮作区稻田控释尿素适宜减施量。[方法]以普通尿素常量分次施用为对照,研究控释尿素减量施用对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明确水稻生产上控释尿素较普通尿素常规分次施用最佳减施量,为控释尿素在水稻生产上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控释尿素减施20%较普通尿素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增幅达4.7%,超过此减施量水稻产量则显著降低。控释尿素减施20%处理通过提高水稻产量构成中的有效穗数和穗粒数来提高水稻产量。经济效益以控释尿素减施20%处理最高,较普通尿素处理产值增加4.7%,纯收入增加5.7%。控释尿素减量施用各处理较普通尿素均能有效提高水稻产投比。综合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结果,认为在水旱轮作区习惯施氮水平基础上,施用控释尿素通过适当降低氮肥用量能促进水稻增产增效,以减氮20%施用控释尿素,在保证水稻产量的同时,能有效增加水稻经济效益。[结论]该研究可为水稻控释尿素减量施用提供理论基础。


噻呋酰胺在水稻及稻田环境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研究
《农药科学与管理 》 2017
摘要:为评价噻呋酰胺在水稻和环境中的安全性,建立了噻呋酰胺在水稻植株、土壤和田水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并开展噻呋酰胺在水稻和稻田环境中的残留量及消解动态研究。进行两年三地田间试验。消解动态试验按噻呋酰胺植株中162 g a.i./hm~2施药1次,土壤中216 g a.i./hm~2施药1次;最终残留试验按162 g a.i./hm~2(高剂量)和108 g a.i./hm~2(低剂量)分别施药2次和3次,水稻收获期采样。噻呋酰胺在田水、土壤和植株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8~5.0 d、1.8~5.2 d、2.1~9.1d。噻呋酰胺在土壤、植株、谷壳和糙米中的最高残留量分别为0.322 0、2.305 2、2.142 7、0.199 7mg/kg。糙米最终残留量低于中国规定的糙米中噻呋酰胺最大残留限量(MRL)5.0mg/kg。


夏玉米普通尿素一次施肥位点优化研究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安徽省太和县(TH)和东至县(DZ)研究了氮肥一次穴施深度对夏玉米产量、养分积累量以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探讨夏玉米一次施肥的适宜深度,为夏玉米机械化精准一次施肥提供依据。试验设对照(CK)、深6 cm(D6)、深9 cm(D9)、深9 cm+12 cm[D(9+12)]、深12 cm(D12)、深12 cm+15 cm[D(12+15)]、深15 cm(D15)一次穴施7个处理,肥料养分施用量为N 180 kg/hm~2、P_2O_5 135 kg/hm~2、K_2O 180 kg/hm2。太和和东至点不同深度穴施尿素处理下夏玉米的产量结果表明,同等施氮条件下太和的产量为东至的1.3~1.5倍;两个试验点尿素12 cm深施(D12)比6 cm深施(D6)和15 cm深施(D15)夏玉米产量分别增加12.6%和6.7%。植株氮素积累量均以D12处理为最高,并且东至点D12处理玉米植株氮素积累量显著高于D6和D15处理。施肥深度对氮肥农学利用率和表观利用率有显著影响,两个试验点的结果表明12 cm深施氮肥表观利用率比6 cm和15 cm深施分别提高9.6%和10.4%。安徽夏玉米尿素一次施用的适宜深度为12 cm左右。


蚯蚓粪+AMF对连作生姜的影响
《韶关学院学报 》 2017
摘要:为探索蚯蚓粪+AMF对生姜连作障碍的缓解作用,以连作生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比例蚯蚓粪+AMF对连作生姜分枝数、株高、茎粗、地上部分鲜重、产量、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蚯蚓粪和AMF对连作生姜分枝数、株高和茎粗有较大影响;在连作土壤加入蚯蚓粪和接种AMF,均有效提高了连作生姜的地上部分鲜重和生姜产量,其中T2A处理增幅较大,分别为691.71%和101.21%;连作土壤加入蚯蚓粪和接种AMF,均可降低病情指数,其中T2A处理防治效果较佳;综合各项指标来看,T2A处理(50%蚯蚓粪+AMF)更有利于连作生姜生长,能有效降低生姜连作病害,提高生姜产量.


解淀粉芽胞杆菌JDF-6液态发酵条件优化及抑菌蛋白的分析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解淀粉芽胞杆菌JDF-6液体发酵条件及抑菌蛋白性质,以菌量和抑菌蛋白粗提液活性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菌株的最适发酵培养基成分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同时通过硫酸铵沉淀法提取抑菌蛋白粗提液,并进行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菌株JDF-6最适培养基配比为3.0%蔗糖,1%酵母粉,2%茶渣饼,0.3%硫酸锰;最适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120 h,发酵温度30℃,初始p H 6.5~7.0,接种量5%,250 m L装液量为100 m L。优化后菌株JDF-6抑菌活性提高51.6%,经50%饱和度硫酸铵沉淀获得的抑菌蛋白的粗提液对蛋白酶、高温(100℃以上)、紫外光(光照8 h以上)敏感,抑菌活性均下降。
关键词: 解淀粉芽胞杆菌 抑菌蛋白粗提液 发酵 优化 稳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