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低剂量丙烯酰胺多世代持续暴露对秀丽隐杆线虫的损伤作用
《生态毒理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论文研究了丙烯酰胺(acrylamide,AA)低剂量多代持续暴露对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C.elegans)的发育、生殖、寿命和捕食行为能力的影响.将线虫暴露于不同剂量水平的AA中,检测对当代线虫的发育周期、后代数量、寿命和捕食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1.0 mmol·L-1AA水平可诱发当代线虫发育周期延长和后代数量减少(P <0.05),0.05mmol·L-1和0.001 mmol·L-1水平可分别诱发捕食行为能力下降和寿命缩短(P<0.05).进一步选取对当代线虫不产生明显损伤效应的AA剂量,将线虫进行多代持续暴露处理,结果显示,0.01 mmol·L-1AA分别可在第2代g1和第3代g2诱发发育周期延长和后代数量减少(P<0.05),0.005 mmol·L-1AA可在第2代g1引起摄食行为能力下降,0.0001 mmol·L-1(约7μg·L-1,低于推测人的平均AA暴露水平)的AA在第2代g1即可诱发寿命缩短(P<0.05).以上结果表明AA生物学毒性可以在后代间积累,极低剂量AA多代持续暴露仍可诱发生物学损伤.


不同种植密度和生育期对鲜食型甘薯皖薯5号产量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和生育期对皖薯5号产量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为鲜食型甘薯在安徽的高效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7年以鲜食型甘薯品种皖薯5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3种不同种植密度(5.25万、6.75万和8.25万株/ha)和3种不同生育期(90、110和130 d)处理,分析不同处理下的甘薯鲜薯产量、薯块干物率、薯干产量、淀粉产量及商品薯率等产量和品质指标。【结果】种植密度和生育期对皖薯5号鲜薯产量、薯干产量、淀粉产量及干物率均有明显影响。低种植密度下(5.25万株/ha)的鲜薯产量、薯干产量和淀粉产量随生育期延长而极显著增加(P<0.01,下同);中等种植密度下(6.75万株/ha)的鲜薯产量、薯干产量、淀粉产量及干物率在早期随生育期延长而极显著增加,后期增加则不显著(P>0.05,下同);高种植密度下(8.25万株/ha),鲜薯产量随生育期延长无明显增加趋势,而薯干产量、淀粉产量及干物率在早期随生育期延长极显著增加,后期增加不显著。生育期为111和130 d时,皖薯5号的商品薯率在中等种植密度条件下最高,在高种植密度条件下最低。【结论】在一定范围内提高种植密度和延长生育期能提高甘薯产量,但过度提高种植密度和延长生育期并不利于提高甘薯产量。皖薯5号在种植密度为5.25万株/ha、生育期130 d条件下可获得最高产量;在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a、生育期110 d时可接近最高产量并获得最高的商品薯率,此条件下有利于鲜薯提早上市,延长销售周期,获得更高的综合经济效益。


不同抗老化剂对方便米饭回生及品质影响的研究
《食品工业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以大米为原料,研究大米品种、抗老化剂对方便米饭回生及品质的影响。考察市售大米(籼米4种、粳米3种)中直链淀粉含量,以及制成方便米饭后质构、感官等指标,结果表明,普康5号大米较适宜制作方便米饭。在4℃贮藏条件下,以未处理组米饭为对照,考察海藻糖和蔗糖酯对方便米饭在储藏过程中回生的影响。添加0.8%海藻糖的方便米饭在4℃储藏10 d,其回生焓值比对照组降低39.6%;添加0.8%蔗糖酯的在4℃储藏10 d,其回生焓值比对照组降低33%。结果表明,海藻糖和蔗糖酯均显著(p<0.05)减缓米饭的回生进程,改善米饭的质构和感官评定,延长米饭的储藏期,其中添加海藻糖组效果更显著。


不同除草剂结合小麦秸秆还田对稻田杂草防除效果比较
《杂草学报 》 2018
摘要:为筛选出不同秸秆还田量条件下,对稻田杂草防效高、安全性好且施药量低的除草剂配方,在小麦秸秆定量还田条件下,采用封闭处理和茎叶喷雾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发现,水稻直播田中,选取双唑草腈+五氟磺草胺、呋喃磺草酮·氟酮磺草胺+氰氟草酯配方,综合防效可达95%以上;移栽田中,选取草酮、丙炔草酮进行封闭处理,综合防效也可达90%;而机插秧田中,呋喃磺草酮·氟酮磺草胺(封闭)+五氟磺草胺·氰氟草酯(点喷)综合防效可达95%以上,且这些配方的施药量与农民自防区相比均显著下降。说明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耕作方式选择相应的除草剂可以达到减施增效的效果。


安徽省韭菜韭蛆成虫发生动态监测及防治适期的选择
《北方园艺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明确安徽省韭菜韭蛆成虫发生动态,寻找防治最佳时期。该研究以安徽北部亳州市和中部合肥市为监测点,利用黄板诱集监测韭菜韭蛆成虫发生动态,并通过田间药效试验确定韭蛆防治适期。结果表明:大棚内韭菜韭蛆成虫全年有6个发生高峰,主为害代为越冬代、第1代和第2代;露地韭菜韭蛆成虫全年有5个发生高峰,主为害代为越冬代和第1代。此外,韭蛆成虫高峰期后1周施药处理防效最高,施药后2周和4周防效均在90%以上。安徽省韭菜韭蛆成虫的发生,呈春秋两季多峰型,大棚内韭菜防治关键期为当年11月,翌年2月中下旬及4月上中旬;露地韭菜防治关键期为11月及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


ROAV法分析超高压处理对小龙虾仁关键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小龙虾仁特征性风味成分,并进一步探究超高压处理对小龙虾仁风味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SPME-GC-MS)对一定条件下超高压处理前后小龙虾仁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合感觉阈值和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对其进行关键风味化合物分析,同时结合响应面多元回归分析及回归方程系数显著性检验探究超高压处理三因素对小龙虾仁风味的影响。结果显示:小龙虾仁在特定超高压条件下处理前后分别检出挥发性成分54和48种,其中同时检出的挥发性成分有37种;超高压小龙虾仁关键风味化合物为:己醛、庚醛、辛醛、壬醛、癸醛、十二醛、2-癸酮、2-十一酮和2-正戊基呋喃共9种,比未经过超高压处理的样品多出1种(2-十一酮);保压时间和施压温度对小龙虾仁风味影响显著(p<0.05),实际生产应在保证商品品质的基础上,尽量降低保压时间和施压温度,才能获得更为良好的产品风味。
关键词: 小龙虾仁 超高压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挥发性成分 相对气味活度值法 响应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