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626条记录
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构成对长期不同土壤培肥模式的响应

麦类作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出适宜于砂姜黑土的最佳土壤培肥模式,基于小麦光合、产量和收获指数,研究了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施氮量525 kg·hm~(-2))、单施有机肥(M,折合的施氮量也为525 kg·hm~(-2))、等氮有机无机肥配施(MNPK,有机肥和化肥中施氮量相同,总氮量为525 kg·hm~(-2))和高氮有机无机肥配施(HMNPK,有机肥和化肥中施氮量相同,总氮量为840 kg·hm~(-2))五种方式长期培肥后不施肥条件下土壤的养分后续供应能力差异。结果表明,不施肥条件下MNPK和HMNPK处理间小麦旗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但二者均显著高于M和NPK处理,M处理的旗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略高于NPK处理,CK的旗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MNPK和HMNPK处理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F_m、Φ_(PSⅡ)、F_v/F_m、ETR、q_P优于M和NPK处理,M处理的光合速率和叶绿素荧光各参数总体表现优于NPK处理。M处理的穗粒数、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比NPK处理分别显著增加了10.0%、10.6%和7.6%,MNPK和HMN-PK处理间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差异不显著,但皆高于NPK和M处理,其中MNPK和HMNPK处理的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分别比NPK处理显著增加26.3%、15.9%和20.6%、14.0%,CK的穗数、穗粒数、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HMNPK和MNPK处理间收获指数差异不显著,但二者高于NPK和M处理,M处理收获指数比NPK处理增加了3.0%。小麦旗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和实际光化学效率与每盆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皆呈极显著直线正相关。由此得出,在培肥土壤基础肥力和养分后续供应能力方面,有机肥与化肥配施优于单施有机肥和单施化肥,单施有机肥优于单施化肥,且有机肥与化肥配施下增加施氮量的效果不明显。

关键词: 长期施肥 叶绿素 光合 产量 收获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油菜黑胫病危害风险性分析及预防策略

农学学报 2018

摘要:为了加强油菜黑胫病的认识,提高防控和检疫意识,控制病害的扩散、流行和危害,保护中国油菜安全生产,促进油菜产业健康发展。笔者通过油菜黑胫病菌的国内外分布状况、经济危害性、入侵可能性、防控难度等方面的分析,结合油菜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性,参照国际有害生物风险性分析方法对油菜黑胫病危害风险性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估。结果表明,中国油菜黑胫病(L.maculans)菌风险值为2.59,属特别危险风险等级。病原菌的入侵将会给中国油菜产业带来巨大威胁,应加强油菜籽进口检验检疫,病原菌监测工作,做好病害防治和抗病育种研究。

关键词: 油菜 油菜黑胫病 风险分析 有害生物 策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树新品种皖茶6号与皖茶7号选育研究

茶业通报 2018

摘要:2011-2016年以石台县自选新品系为基础,开展茶树新品种选育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皖茶6号(品系1),发芽期比对照福鼎大白茶早2~3天;产量与福鼎大白茶相当;适制名优绿茶,红茶适制性一般;抗低温能力比福鼎大白茶高1级,越冬抗寒及抗病性较强。皖茶7号(品系3),发芽期比对照福鼎大白茶迟1天;产量高于福鼎大白茶40.0%,高于舒茶早10.9%;适制名优绿茶,红茶适制性优;抗低温能力比福鼎大白茶高1级,越冬抗寒及抗病性较强。

关键词: 皖茶6号 皖茶7号 选育试验 生育期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法优化猪血复合微量元素补铁剂螯合工艺

肉类研究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猪血复合微量元素补铁剂的螯合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pH值、多肽溶液质量分数、多肽溶液与1.0 mol/L FeCl_2溶液的体积比为影响因素,以Fe~(2+)螯合率为指标,进行3因素3水平的Box-Behnken试验设计,采用响应面法分析3个因素对响应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响应面法优化猪血复合微量元素补铁剂的最佳螯合工艺条件为p H值5.40、多肽溶液质量分数2.27%、多肽溶液与1.0 mol/L FeCl_2溶液的体积比2.16∶1;在此条件下,猪血多肽Fe~(2+)螯合率的预测值为79.37%,实测值为79.41%。

关键词: 响应面法 猪血蛋白 补铁剂 Fe2+螯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金鱼的遗传特性及人工选育方法

安徽农学通报 2018

摘要:该文介绍了草金鱼的分类地位、生活和繁殖习性、遗传与变异、人工选育方法、现代生物育种技术等,并对其市场应用开发前景作出了展望,为推动草金鱼的遗传改良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草金鱼 遗传 人工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黄超微粉的制备及其对多糖溶出率的影响

北方蚕业 2018

摘要:桑黄是一类具备重要药用价值的真菌,其主要药用成分为多糖、三萜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利用设备制备不同粒径的桑黄粉,比较不同粒径的桑黄粉的多糖溶出率,结果表明:桑黄超微粉平均粒径达到4.75μm,溶出率大约是普通桑黄粉的1.75倍。

关键词: 桑黄 超微粉 多糖 溶出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色土坡耕地可溶性有机碳淋失特征

生态环境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可溶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在土壤-水界面的径流迁移是土壤有机碳损失的主要形式之一,其迁移损失对土壤有机碳库的源汇功能有重要的影响。为探明紫色土坡耕地DOC的径流迁移特征,利用可测壤中流的径流小区观测壤中流DOC的迁移,结合夏玉米不同生长期土壤DOC含量动态变化分析,研究紫色土壤中流DOC淋失过程与通量。结果表明,土壤DOC含量在玉米生长期逐渐增加,到抽雄期达到最大值,收获期逐渐降至最低。2009—2011年壤中流平均径流量为264 mm,占夏季径流量的68%,表明壤中流是紫色土坡耕地径流的主要形式。壤中流径流量与降雨量呈现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与降水强度相关性不显著。壤中流过程DOC质量浓度表现为先升后降再趋于稳定的趋势,且与径流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3年内次降雨产流事件中壤中流DOC质量浓度为1.7~4.6 mg·L~(-1),平均为3.2 mg·L~(-1)。壤中流DOC迁移负荷分别为565.5、802.1和1 090.1mg·m~(-2),平均年累积迁移负荷为819.2mg·m~(-2)。DOC淋失量在玉米不同生长时期变化较为明显,主要发生在抽雄期至成熟期,淋失总量为658.4mg·m~(-2),占年平均淋失负荷的81%,与玉米生长期土壤DOC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研究结果可为调控紫色土坡耕地DOC迁移淋失及评价土壤有机碳平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 可溶性有机碳(DOC) 紫色土 壤中流 淋失 通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二化螟不同地理种群对主要杀虫剂的敏感性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化学农药的长期、连续及不合理使用,导致了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抗药性的发生和发展,既增加了防治难度,又提高了用药成本,为了明确安徽省不同地区二化螟种群对几种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水平,以期指导各地合理使用农药以防治二化螟为害,于2016和2017年分别采集安徽省潜山县、庐江县、含山县、凤阳县、南陵县和六安市金安区二化螟第一代或第二代卵块,室内用人工饲料饲养至3龄幼虫作为标准试虫,采用农业部制定的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之人工饲料混药法(NY/T 1154.10-2008)检测了6个二化螟田间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毒死蜱、阿维菌素、甲维盐、三唑磷和杀虫单6种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试验表明,监测地区水稻二化螟对杀虫单、三唑磷和毒死蜱均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抗性,其中2017年,六安种群对三唑磷的LD50最高,达到350.57μg·g-1;对甲维盐、阿维菌素和氯虫苯甲酰胺相对敏感,其中2016年,凤阳种群对甲维盐的LD50最低,仅为0.026μg·g-1。

关键词: 二化螟 地理种群 生物测定 敏感性 抗性倍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华鳖池塘套养黄河鲤试验

水产养殖 2018

摘要:黄河鲤鱼是我国淡水名鱼之一,肉质细、味鲜美、病害少、生长快,黄河鲤在淮北养殖基础好,消费群体广,养殖规模增加快,鱼种需求量大。为此,在安徽万水源水产养殖科技有限公司养殖基地,开展黄河鲤夏花在中华鳖养殖池塘套养,进行黄河鲤冬片鱼种培育试验,结果表明:黄河鲤鱼夏花暂养成活率达91.36%,黄河鲤冬片鱼种平均规格112.2 g,投入产出比为1:1.26,取得了较好养殖成效,现总结如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淮河水系鲤鱼选育前后鱼种生长性能与体型变化比较试验

科学种养 2018

摘要:淮河在安徽省蚌埠市境内的流域长度达120千米,渔业资源丰富,其中鲤鱼为淮河水系特有的经济鱼类。该鱼体色金黄,有金属光泽,胸、尾鳍后端呈橘红色,肉质细腻,味道鲜美,深受皖北、苏北、河南、山东、河北等地域居民的青睐。近十年来,由于受流域放流、生态环境改变以及过度捕捞等因素影响,资源量锐减。为保护淮河水系鲤鱼,解决种质退化问题,实现淮河水系鲤鱼提纯复壮,蚌埠市渔业局与蚌埠市富民果林水产研究所等单位从2012年即开始淮河水系鲤鱼选育保种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