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782条记录
山泉流水养殖鱼类健康管理关键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8

摘要:介绍了山泉流水养殖鱼类健康管理关键技术,即在流水养鱼生产中,采用新材料、新工艺优化改进流水鱼池和水质净化方法,维持充足的水体溶氧和良好的流动水质环境,稳定和提高养殖产品品质;选择适宜的养殖品种和养殖密度,减轻应激反应,降低发病率、死亡率;投喂优质、新鲜的专用饲料,适当补充天然饵料;消除或抑制引发病害的因素,保障鱼体健康。

关键词: 流水养鱼 健康管理 生态预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家蚕浅暗化型突变的初步探究

中国蚕业 2018

摘要: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家蚕育种组在培育暗化型家蚕品系580的过程中,发现并分离出了在发育各阶段黑化程度均比正常暗化型家蚕黑化程度浅的品系——浅580。试验通过克隆比较家蚕品系580与浅580暗化相关基因BmiAANAT与BmiAANAT2的碱基序列和相对表达量对浅580的发生原因进行了初步探究。结果发现,家蚕品系580与浅580克隆的暗化突变基因Bmi AANAT均存在2种突变类型且碱基序列相同,它们的Bmi AANAT2的碱基序列也无差异;蛹期第7天时家蚕品系580暗化相关基因BmiAANAT与BmiAANAT2的相对表达量分别是浅580的8. 3倍和3. 0倍。表明家蚕品系浅580的发生并不是暗化相关基因BmiAANAT与BmiAANAT2碱基序列突变造成的,而与2个基因的差异表达有关联。

关键词: 家蚕 品系 暗化型突变 黑化突变 BmiAANAT BmiAANAT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FGF21基因克隆及其表达分析

生物技术通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RT-PCR技术从草鱼肝脏中克隆了成纤维细胞生长21(FGF21)基因序列,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技术对该基因在草鱼幼鱼不同组织中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草鱼FGF21基因(Gen Bank登录号为MF_094727)c DNA序列全长615 bp,其中5'端非翻译区51 bp,开放阅读框564 bp,编码187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草鱼FGF21基因与斑马鱼同源性最高(78.86%),与犀角金线鲃、鲤、虹鳟、大西洋鲑、罗非鱼和日本青鱂的同源性分别为77.66%、73.94%、53.29%、52.41%、43.71%和35.96%,与人和小鼠同源性较低,分别为31.87%和30.39%。q PCR分析表明:FGF21基因在草鱼幼鱼肝脏、前肠、中肠、后肠、心脏、肌肉、肾脏和全脑中均有表达,在肌肉、前肠和中肠表达量最高,表明该基因可能在草鱼肌肉和肠道等组织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草鱼 FGF21基因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群体构成方式对大豆百粒重全基因组选择预测准确度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百粒重是大豆产量的重要构成因子,在一定条件下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百粒重是一个复杂的数量性状,用传统的育种方法其遗传增益不明显。本研究对280份大豆品种进行了多年多点田间鉴定,通过混合线性模型预测获得品种百粒重的最佳线性无偏预测值。同时利用分布在大豆全基因组的5361个SNP标记鉴定参试品种基因型,结合随机回归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模型和交互验证方法,探讨了群体构成方式对大豆百粒重的全基因组选择预测准确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百粒重的全基因组选择预测准确度变化范围为–0.15~+0.75;群体构成方式对百粒重的预测准确度影响明显;亚群内的预测准确度(+0.24~+0.75)高于亚群间(-0.15~+0.29);当群体间遗传距离由0.1566增加到0.2201时,预测准确度下降27.87%;相比随机构建的训练群体,基于群体遗传结构构建的训练群体能将百粒重的预测准确度提高2.34%。本研究明确了大豆百粒重的全基因组选择预测准确度,阐明了群体结构对大豆百粒重的全基因组选择预测准确度的影响,为大豆分子育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大豆 百粒重 全基因组选择 预测准确度 遗传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羊地方性鼻内肿瘤病毒的gag基因克隆及分析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8

摘要:安徽省某山羊场内部分羊只发生羊鼻漏,面部一侧肿胀,进行病理剖检观察后,取面部皮下肿瘤组织研磨,提取RNA,用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方法扩增获得目的片段并测序。序列比对分析表明,获得的目的基因和山羊地方性鼻内肿瘤病毒的同源性最高,达99%。结果显示,此羊场的山羊感染了由山羊地方性鼻内肿瘤病毒引起的山羊地方性鼻内肿瘤。

关键词: 山羊 地方性鼻内肿瘤病毒 gag基因 诊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种黑木耳营养成分比较分析

农学学报 2018

摘要:为提供营养全面、质量安全的桑枝黑木耳,合理利用桑树伐条修剪产生的大量废弃枝条,提高黑木耳产品质量安全,促进食用菌及蚕桑产业的健康多元化发展,参照食用菌等食品国家标准方法对桑枝黑木耳与野生柞树黑木耳和市场普通黑木耳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矿物质含量和重金属含量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桑枝黑木耳中粗蛋白、总糖含量均高于野生柞树黑木耳和普通黑木耳;粗脂肪、粗纤维含量低于野生柞树黑木耳和普通黑木耳;桑枝黑木耳中富含17种氨基酸,包括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中的7种,总氨基酸含量高达10.51%;桑枝黑木耳中硒含量较高,为0.17 mg/kg,符合富硒食用菌的硒含量标准;铅、汞、镉、砷等重金属含量非常低,完全复合食品食用安全规定。桑枝黑木耳具有很好的营养膳食结构组合,是很有开发前景的富硒食用菌;用桑枝屑栽培黑木耳等食用菌,对蚕桑产业的可循环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促进食用菌产业发展均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黑木耳 桑枝 营养成分 比较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蚕豆萎蔫病毒2号安徽分离物全基因组序列测定与分析

植物保护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酶联免疫和RT-PCR技术对采自安徽地区的蚕豆病株进行检测,确定其病原为蚕豆萎蔫病毒2号Broad bean wilt virus 2(BBWV2)。为明确BBWV2安徽分离物(BBWV2-AH)的分类地位,克隆了该分离物的全基因组序列,分析了其基因组特征。结果表明,BBWV2-AH RNA1全长为5 944 bp(GenBank登录号:KY606992),含有1个ORF;BBWV2-AH RNA2全长3 587bp(GenBank登录号:KY606993),含有1个ORF。全序列核苷酸和氨基酸相似性分析显示,BBWV2-AH RNA1与BBWV2其他分离物的核苷酸、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78.4%~96%和87.1%~99%;BBWV2-AH RNA2与BBWV2其他分离物的核苷酸、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76.8%~95.5%和88.2%~98.3%。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系统发育分析显示,BBWV2-AH RNA1与中国的BBWV2-Hunan RNA1的亲缘关系最近,而BBWV2-AH RNA2与韩国的多个分离物聚集在一起,再与中国的分离物BBWV2-B935形成一个分支。

关键词: 蚕豆萎蔫病毒2号 安徽分离物 基因组 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克氏原螯虾雌性生殖系统发育及组织结构观察

江西农业学报 2018

摘要:采用外观解剖观察和组织学方法,对克氏原螯虾雌性的生殖系统发育及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的雌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组成,卵巢呈"Y"型;卵巢发育早期分布有卵室,分化生殖卵原细胞。卵子发生经历卵原细胞、卵黄合成前卵母细胞、卵黄合成期卵母细胞及成熟期卵母细胞4个时相;克氏原螯虾卵巢发育期可分为Ⅰ期、Ⅱ期、Ⅲ期(又分为早、中、晚期)、Ⅳ期、Ⅴ期5个时期。卵质内含有滑面内质网、致密小颗粒物质、线粒体,参与卵黄颗粒的合成。将卵巢呈黑色、卵黄充满卵母细胞、细胞核消失、卵母细胞与滤泡细胞分离等特征作为克氏原螯虾成熟的标志。克氏原螯虾个体性腺发育不同步,每年产卵1次,群体每年存在两个产卵高峰期,一个在9~10月份,另一个在4~5月份。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雌性生殖系统 发育 组织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基因技术与食品安全性

安徽农业科学 2018

摘要:对转基因技术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和食品安全性评价进行了综述,认为转基因技术对于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但也要加强食品安全评价的力度,加强监督管理和执法力度,执行强制标识制度让公众有知情权和选择权。

关键词: 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食品 安全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灰茶尺蠖对不同茶树品种取食选择与适应性及与茶树叶片营养成分的关系

昆虫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 Warren对不同茶树Camellia sinensis品种叶片的取食选择性,以及不同茶树品种叶片对灰茶尺蠖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探讨灰茶尺蠖对茶树品种的适应机制。【方法】首先测定灰茶尺蠖幼虫对11个茶树品种叶片的取食选择性,并从中选择5个茶树品种测定其叶片生化成分(水分、可溶性糖、茶多酚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以分析灰茶尺蠖取食选择性与茶树生化成分的关系;用筛选出来的5个茶树品种叶片饲喂灰茶尺蠖,测定不同茶树品种对灰茶尺蠖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灰茶尺蠖幼虫对11个茶树品种叶片的取食选择性从大到小依次为:平阳特早>舒茶早>中黄2号>越香早>中黄1号>岚里香>漕溪1号>玉露1号>福鼎大白>陕茶1号>苏玉黄。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灰茶尺蠖取食选择性与茶树叶片含水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呈正相关,与茶多酚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呈负相关,说明灰茶尺蠖幼虫偏好取食含水量和可溶性糖含量高的茶树叶片,不喜食茶多酚和游离氨基酸含量高的叶片。不同茶树品种叶片可显著影响灰茶尺蠖低龄幼虫、预蛹和蛹的发育历期,对成虫寿命、末龄幼虫体重、蛹重、幼虫存活率、成虫羽化率、单雌产卵量、取食量和食物利用率均无显著影响。【结论】茶树的生化成分影响着灰茶尺蠖的取食选择,而灰茶尺蠖可通过改变取食策略等方式来适应寄主植物。

关键词: 灰茶尺蠖 茶树 茶树品种 取食选择性 生化成分 生长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