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548条记录
油菜黑胫病菌Leptosphaeria biglobosa生物学特性研究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我国油菜黑胫病病原菌(Leptosphaeria biglobosa)的生物学特性,在实验室里研究了温度、pH值、光照、碳源及氮源等条件对该病菌营养生长及分生孢子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病原菌在5℃~35℃均可进行营养生长并产孢,最适生长和产孢温度为25℃;在pH4~10的范围内该菌均能生长并产孢,在pH7的条件下生长最快,产孢最多。光暗交替有利于菌丝生长和产孢,而持续光照不利于菌丝生长,尤其不利于产孢。最适的碳源、氮源分别是可溶性淀粉、牛肉膏。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2℃。

关键词: 油菜黑胫病 菌丝体生长 分生孢子 产孢量 光温 碳源 氮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麦稻轮作下耕作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不同耕作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采用田间定位试验方法,于2007-2010连续4a在麦稻轮作制下开展了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免耕提高了耕层土壤体积质量,降低了土壤含水率。但是免耕土壤表层(0~10cm)的体积质量仍在作物适宜生长的范围内,并未对作物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免耕促进了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在表层土壤的富集。0~10cm土层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比翻耕处理显著增加,而>10~20cm土层上述养分含量明显低于翻耕处理。小麦季免耕土壤的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变化趋势与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相似,而水稻季免耕处理整个耕层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低于翻耕处理。免耕显著的提高了小麦产量,但降低了水稻产量,起主要作用的产量构成因素是小麦和水稻的有效穗数。整个轮作周期的作物产量以小麦免耕水稻翻耕模式的产量较高,比小麦翻耕水稻免耕模式产量增加了5.70%。

关键词: 土壤 水分 土地利用 麦稻轮作 免耕 翻耕 产量 土壤理化性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肥不同用量对土壤微生物以及甘蓝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用量有机肥作为基肥时对土壤微生物及甘蓝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随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呈现增长趋势,当有机肥用量超过7 500 kg/hm2时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趋势变缓;有机肥对甘蓝有明显的增产和改善品质的作用,有机肥用量为7 500 kg/hm2时甘蓝产量、Vc及还原糖含量最高。

关键词: 有机肥 甘蓝 土壤微生物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地方品种鸡J-亚群禽白血病感染状况的血清学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了解安徽省优良地方品种鸡群中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ALV-J)的感染状况。[方法]对安徽省8个鸡场、7个不同地方品种鸡开展了ALV-J感染的血清学调查。[结果]安徽省被检测鸡场均存在ALV-J感染,被检测鸡群个体阳性率高达49.9%,甚至部分鸡场鸡群个体阳性率高达86.2%。AHDF5品种鸡个体阳性率高达86.2%,其次为AHDF2、AHDF6、AHDF3、AHDF7、AHDF4和AHDF1品种鸡。4个周龄段的鸡群均有ALV-J抗体阳性鸡,但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12周龄以下鸡群ALV-J阳性感染率相对较低,为7.1%;随着周龄的增大,ALV-J阳性率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最高达50%。[结论]安徽省地方品种鸡中ALV-J的感染非常严重,应及早对ALV-J进行净化和采取综合防控措施。

关键词: 地方品种鸡 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 血清抗体 感染状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园土壤中水溶性酚酸和复合态酚酸含量的调查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为了探明茶园土壤酚酸含量分布情况。[方法]对来自江苏、安徽、贵州、云南、湖南等地共计97份茶园土壤样品中水溶性酚酸和复合态酚酸含量进行调查。[结果]茶园土壤中复合态酚酸含量分布范围在91.9~2612.95μg/g,93.2%的样本数在100~1 500μg/g;水溶性酚酸含量分布范围在1.81~32.7μg/g,而大部分茶园水溶性酚酸含量在20μg/g以下,占样本总数的91.75%。[结论]与其他作物相比,茶园土壤中水溶性酚酸含量是安全的。

关键词: 茶园土壤 酚类物质 含量范围 腐殖质 根系分泌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湿度·孵化介质对中华鳖孵化率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索中华鳖的适宜生态环境条件。[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不同温度、相对湿度和孵化介质对中华鳖孵化率的影响。[结果]中华鳖胚胎发育的最优条件为:温度30℃,相对湿度为75%~85%,孵化介质粗砂、中砂、细砂的比例为1∶4∶1。此条件下,中华鳖的孵化率最高,为98.0%。根据其胚胎发育情况,将中华鳖的胚胎发育过程分为9期。[结论]该研究为中华鳖的人工孵化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借鉴依据。

关键词: 中华鳖 温度 相对湿度 孵化介质 孵化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黄籽高含油量育种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作物杂志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2份白菜型油菜为对照,用SRAP标记研究了57份甘蓝型油菜黄籽高油育种资源的遗传关系。在遗传相似系数0.682处,可将59份材料分为3类:两份白菜型油菜聚为一类;甘蓝型油菜除选系Y58单独聚为一类外,其他所有选系归为另一类,显示黄籽高油育种资源遗传基础较窄。在遗传相似性系数0.738处,又可将57份甘蓝型油菜分为6个亚类,其中53份材料归为两个大的亚类,系谱或亲缘关系较近的材料一般聚在同一亚类,且按系谱关系比地理来源划分明显,提示地理来源配制强优势黄籽高油杂交组合可靠性可能不如按系谱来源。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黄籽 高含油量 遗传多样性 SRAP标记

大螟为害小麦的初步调查

植物保护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螟(Sesamia inferens Walker)是一种以水稻为主要寄主的杂食性害虫,然而关于其为害小麦的调查研究却鲜有报道。为了研究大螟在麦田的发生规律,作者于2011年5月上、中旬,采用平行线跳跃式取样方法对安徽省部分地区麦田大螟的发生为害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大螟以越冬代和第1代幼虫为害小麦,在小麦茎秆上蛀孔后,可取食麦茎组织,形成白穗。滁州市南谯区麦田大螟为害最为严重,田间平均受害株率达到9.83%,有虫株率为6.17%。

关键词: 大螟 小麦 为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亲虾规格、隐蔽物、光照度及密度对克氏原螯虾繁殖效果的影响

水产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按照正交试验设计原理,不考虑交互作用,选择L9(3~4)正交表,研究了亲虾规格、隐蔽物、光照度及放养密度4个因素对克氏原螯虾亲虾成活率、抱卵率、产卵量的影响,试验历时57d。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亲虾规格对抱卵量影响显著(P<0.05),且规格为35~50g亲虾的平均抱卵量为489.8粒/尾,分别较25~30g、30~35g高20.8%、11.6%;不同隐蔽物种类对亲虾的成活率影响显著(P<0.05),使用"水草+石棉瓦+砖块"作为隐蔽物,亲虾平均成活率为95.69%,分别较"水草+石棉瓦+PVC管"、"三角形栖息物"高9.6%、3.5%;光照度为50~500lx,亲虾的平均抱卵量为467.17粒/尾,高于其他两个光照度水平;放养密度为20尾/m2,亲虾的平均抱卵率为64.98%,高于其他两个密度水平。因此,亲虾规格为35~50g、隐蔽物种类为‘水草+石棉瓦+砖块’、光照度为50~500lx、放养密度为20尾/m2"组合有利于提高克氏原螯虾的繁殖效果。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亲虾规格 隐蔽物 光照度 放养密度 繁殖效果 正交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处理芝麻粕用作鸡饲料的营养价值评定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营养成分测定和鸡代谢试验来评定不同处理芝麻粕营养价值。结果显示:与普通芝麻粕相比,发酵芝麻粕的组氨酸、蛋氨酸和磷表观代谢率显著高于普通芝麻粕(P<0.05),组氨酸和蛋氨酸真代谢率极显著高于普通芝麻粕(P<0.01)。酶解芝麻粕的磷表观代谢率显著高于普通芝麻粕(P<0.05),蛋氨酸表观代谢率和真代谢率极显著高于普通芝麻粕(P<0.01),苏氨酸真代谢率极显著低于普通芝麻粕(P<0.01)。

关键词: 芝麻粕 发酵芝麻粕 酶解芝麻粕 营养价值 饲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