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黄鳝早期发育阶段的摄食规律与生长特性
《江苏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对黄鳝早期发育阶段的摄食规律和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温为26~32℃条件下,黄鳝仔稚鱼体重、体长的平均日增长率分别为12.3%、5.6%。体重(M)与日龄(D)的关系式为W=0.000 1D2+0.001D+0.012 4(r2=0.969 2);体长(L)与日龄(D)的关系式为L=-0.003 7D2+0.224 8D+1.732 2(r2=0.991 7);体长(L)与体重(W)的关系式为L=1.697 5D0.333 7(r2=0.984 7)。结果还表明,8日龄仔鱼在24 h内均有摄食,无明显节律性;21日龄稚鱼的全天摄食率均为100%,但摄食强度在16:00—04:00较高;35日龄稚鱼呈现明显的摄食节律,属于夜间摄食类型,摄食高峰出现在20:00、04:00,摄食率为10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脱毒草莓高架自营养高效育苗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设计建造脱毒草莓高架自营养育苗系统并开展相关育苗技术研究。[方法]以草莓品种"红颜"为试验材料,以传统露地育苗(CK1)和避雨遮阳育苗(CK2)为对照,研究高架育苗繁苗方式、繁苗率、病害情况、育苗成本以及种苗生产表现。[结果]草莓高架自营养育苗方式,每年可以春秋2季育苗,定植育苗母株5.100 0万株/hm2,年繁育穴盘苗622.518 0万株/hm2,成苗率98.2%,平均叶片数4.8片1心,根茎粗度达到1.2 cm;白粉病和土传病害无发生,炭疽病发病率为21.6%,病情指数1.5;种苗用于保护地生产结果期较对照提早7 d,产量达到3.702万kg/hm2;穴盘苗育苗成本0.096元/株,繁育脱毒草莓原种苗利润438.000 0万元/hm2,繁育生产种苗利润217.800 0万元/hm2。[结论]该研究可为在降低生产管理强度的同时大大提高草莓的繁殖系数和草莓种苗质量,实现草莓种苗每年春秋两季繁育提供科学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石榴新品种'玛瑙红'
《园艺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石榴新品种'玛瑙红'是'大笨子'的优良芽变,成熟期比'大笨子'晚10 d左右,平均单果质量357.6 g,比'大笨子'提高50 g;果实近圆形,果皮底色为黄白色,表面着美丽红霞,果面光洁鲜艳,外观品质优良,综合品质上等.成枝力、萌芽力较强,丰产、稳产;抗早期落叶病及干腐病能力较强,抗逆性较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还田与施氮量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及赤霉病发生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给秸秆还田的推广应用及合理施氮提供依据,于2008-2012年以皖麦52为材料,利用连续定位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和施氮量对小麦籽粒产量、品质及赤霉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可提高小麦产量,而秸秆还田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不显著。秸秆还田后小麦旗叶Fv/Fm和NPQ得到提高;不同施氮量间荧光参数差异极显著,其中(Fm'-F)/Fm'和qP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Fv/Fm和NPQ的变化规律不明显;秸秆还田引起小麦籽粒容重、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沉降值和硬度下降;增施氮肥除降低籽粒容重外,使其他品质指标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秸秆还田提高了赤霉病病穗率和病情指数;随施氮量的增加,赤霉病病穗率和病情指数均呈递增趋势。
关键词: 小麦 秸秆还田 施氮量 产量 品质 荧光参数 赤霉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淮大豆品种(系)生育期组划分的研究初报
《大豆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促进大豆品种在我国不同地区之间科学引种,以13个分属MG(maturity group)II~MGV的北美大豆生育期组标准品种的生育期表现为参考,通过2年3点对比试验,对95份次的黄淮大豆产区主栽品种和新近选育品种(系)的生育期组进行了鉴定和划分。所有品种(系)均在安徽怀远试验点夏播,部分品种(系)于2012年在合肥试验点夏播。结果表明:除PI561400在2012年合肥点收获时未成熟外,其余12个北美标准品种在2年3点的试验中均能正常成熟,95份次试验品种(系)的生育期组介于MGII~MGV。怀远点2年试验品种(系)中生育期组属MGIII的最多,有36份次,占试验品种(系)的37.9%,属MGII和MGIV的分别为29和21份次,占30.5%和22.1%;21份合肥点的试验品种中有11份与怀远点的归属相一致,有10份晚1~2个生育期组。其中,黄淮大豆产区主推品种中黄13和皖豆28在2年3点的试验中生育期日数分别为94~96 d和97~100 d,分别属MGII和MGIII。所划分结果可为全国的大豆生育期组系统的建立和新育成品种的种植区域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减量施氮对水稻生长和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确定氮肥减量施用对巢湖流域水稻生长、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以施氮量180 kg/hm2为基础,设置0、60%、80%和120%N施用量5个处理。在水稻成熟期,采集25株考种样,测定产量构成性状,并且测定每个小区籽粒产量。[结果]适当减少氮肥施用量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不明显,2年试验水稻籽粒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63%~1.92%和-2.36~2.57%,平均增产0.32%和0.34%,基本持平;氮肥偏生产力、农学效率、生理效率及表观利用率均明显提高,且随着氮肥施用量的下降而增大。[结论]在当前生产水平下,在巢湖流域水稻土区适当减少氮肥施用量对水稻生长和籽粒产量影响不大,同时可明显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有利于环境保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运筹对晚播冬小麦产量、品质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淮北地区晚播冬小麦合理高效的氮肥运筹模式,以济麦22为材料,研究了氮肥运筹对晚播冬小麦产量、品质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追氮或孕穗期追氮减少了群体透光率,提高了灌浆期旗叶SPAD值和生育后期叶面积指数,改善了小麦旗叶PSⅡ的潜在活性(Fv/Fo)、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降低了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有利于叶片吸收的光能较充分地用于光合作用。光化学效率的提高进而促进了小麦的干物质积累与成穗率。氮肥运筹对籽粒产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其中拔节期追氮且基追比6∶4的施肥方式显著提高了每公顷穗数和籽粒产量,其籽粒产量显著高于其他追氮处理,增幅达到5.5%~10.8%。此外,氮肥后移和增加基追比例可明显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和硬度。本试验条件下,总施氮量270kg·hm-2,拔节期追氮且基追比6∶4和孕穗期追肥且基追比4∶6的氮肥运筹模式是晚播冬小麦实现高产、优质的理想施肥方式。
关键词: 冬小麦 晚播 氮肥运筹 产量 品质 叶绿素荧光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日粮粗蛋白水平对淮南麻黄鸡种鸡产蛋性能的影响
《中国家禽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日粮蛋白质水平对淮南麻黄鸡种鸡产蛋中期(24~40周龄)产蛋性能、繁殖性能、血液生化指标、体尺指标和第二性征的影响.选择平均体重1.45kg、产蛋率60.0%的24周龄淮南麻黄鸡种鸡600只,随机分为3个处理,粗蛋白(CP)水平分别为15.0%、16.0%和17.0%.结果表明,16.0%CP组的产蛋率和料蛋比分别显著高于和低于15.0%CP组(P<0.05);15.0%、17.0%CP组的蛋黄颜色显著高于16.0%CP组,17.0%CP组的蛋黄比例显著高于15.0%CP组(P<0.05);16.0%CP组的胫长显著高于其他两组,17.0%CP组的冠长显著高于16.0%CP组,而17.0%CP组的肉垂高度却显著低于15.0%CP组(P<0.05),各处理组间其他体尺指标及体重差异均不显著(P>0.05);蛋白处理水平对繁殖性能、血液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在饲粮代谢能水平为11.68MJ/kg时,24杨琳40周龄的适宜日粮粗蛋白水平为16.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土和紫云英含硒量对稻米含硒量的影响
《土壤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安徽不同地点水稻土总硒量及相对应产出的稻米、紫云英样品含硒量分析及田间示范试验研究了紫云英对稻米硒含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含硒量直接受土壤全硒量的影响,水稻土总硒含量与紫云英、稻米硒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水稻土总硒含量低是稻米普遍缺硒的主要原因,贵池水稻土全硒及稻米硒含量较高,但没达到富硒米的标准。紫云英含硒量与稻米含硒量也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紫云英硒含量高可以显著提高稻米硒的吸收量,对水稻也有明显的增产作用。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在贵池区种植紫云英,施入硒含量为0.351 mg kg-1的紫云英比常规化肥稻米总硒含量为0.112 mg kg-1,比不施紫云英提高0.040 mg kg-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