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早籼低温敏核不育系399S的选育
《安徽农业科学 》 2001 CSCD
摘要:399S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于 1997年选育成的早籼低温敏核不育系 ,具有隐性下垂叶形态标记性状 ,用其制种有利于除杂保纯和杂种的纯度鉴定。 1997年 8月通过安徽省技术鉴定 ,不育株率 10 0 % ,花粉败育率 99.997% ,自交不育度10 0 % ,不育起点温度为 2 3℃ ,不育期 34d以上 ,主茎 7.9~ 13叶


优质中籼稻皖稻77的选育及其应用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1 CSCD
摘要:皖稻 77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利用籼粳复合杂交 ,通过系谱选择和混合选择相结合的方法选育而成的中籼稻新品种 ,具有优质、高产、抗病、熟期适中、稳产性好等优点。米质好 ,在 12项米质检测指标中 ,有 7项达部颁优质米一级标准 ,3项达部颁优质米二级标准。 1997~ 1999年省观察组试验、省区试和省生产试验 ,产量 7.77~ 8.10t/hm2 ,比对照扬稻 4号增产 7.6 %~14 .9%。抗逆性强 ,中抗白叶枯病 ,抗稻瘟病 ,纹枯病轻 ,耐旱性较强 ,耐肥抗倒。适宜在我省沿江及其以北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最适播种期为 5月上旬


皖稻42号(中粳63)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 1999 CSCD
摘要:概述了皖稻42号(中粳63)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试种示范表现及其栽培技术。
关键词: 水稻 皖稻42号(中粳63) 选育 栽培技术


皖稻69的选育及其主要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 1999 CSCD
摘要:皖稻69 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采用籼、粳杂交和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优质中籼稻新品系。其主要米质指标达部颁一级标准,被评为安徽省优质米和国家优质米,获第2 届全国农业博览会铜质奖,1995 ~1997 年通过2a 省区试和1a 省生产试验。皖稻69 产量较高且与对照扬稻4 号基本持平,其耐肥抗倒,抗逆性强,经接种鉴定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高抗褐飞虱和中抗白背飞虱;其适宜播期为4 月下旬至5 月上旬,基本苗120 万~150 万株/h m 2 。


皖棉10号的选育及其应用前景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 1999 CSCD
摘要:介绍了皖棉10号的选育经过及其特征特性;阐述了F皖棉10号的丰产性、稳产性,以及优良纤维品质;分析了皖棉10号的应用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