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培江 1 ; 孙明 1 ; 白一松 1 ; 杨联松 1 ; 许传万 1 ; 占新春 1 ;
作者机构: 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关键词: 两系杂交粳稻;40优04;选育;高产栽培
期刊名称: 安徽农业科学
ISSN: 0517-6611
年卷期: 2001 年 29 卷 02 期
页码: 177-186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40优 0 4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本所育成的光敏核不育系 40 0 8S与常规晚粳秀水 0 4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晚粳新组合。该组合具有产量高、米质优、抗性好、抗倒伏等特点。 1999年 8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 相关文献
[1]优质高产芝麻新品种皖芝1号选育与配套技术. 汪强,徐桂珍,赵莉,王本超,曹文昕,张子福. 2009
[2]玉米皖玉4号高产栽培技术初报. 童有才,左晓龙,张会南,刘玉恒. 1996
[3]夏大豆3000kg/hm~2栽培技术指标与技术操作规程. 张磊,戴瓯和. 2003
[4]安徽省沿淮地区旱稻高产栽培技术. 王允青,鲍先巡,宗卫东,刘岚. 2009
[5]淮北砂姜黑土地区小麦生态生育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孔令聪,汪芝寿,曹承富,陈慧霞. 1997
[6]淮北砂姜黑土区甘蓝的栽培管理模式. 江舰,姚自鸣. 2000
[7]两系杂交中籼2301S/H7058的高产栽培数学模型研究. 吴爽,王德正,罗彦长,王守海,李成荃,杜士云. 2001
[8]晚播条件下周麦22高产栽培优化技术研究. 张耀兰,曹承富,李华伟,乔玉强,赵竹,杜世州. 2013
[9]合肥地区花生白沙1016提纯复壮及高产栽培技术初探. 张祎,季昌好,刘泽,董世聪,张德玲. 2002
[10]K优绿36高产栽培技术. 杨前进,朱启升,张德文,詹树科,洪敏,汪丽黛. 2000
[11]优质粳型不育系爱知香A的选育与利用. 庆瑢,孙明,龚秀东,王前超,姚卫清,秦波. 2003
[12]高产优质杂交中籼新组合协优3026. 罗志祥,施伏芝,阮新明. 2009
[13]功能性水稻新品种品黑一号的选育及营养安全研究初报. 台德卫,蒋光月,姚自鸣,刘泽,黄天林,陈应南君,张培申,杨普,张效忠. 2016
[14]籼型优质光温敏核不育系H344S的选育. 杨联松,白一松,熊延文. 2015
[15]高产杂交中籼稻新组合K优52. 施伏芝,罗志祥,阮新明. 2008
[16]中籼2503的选育及其应用研究. 李泽福,夏加发,唐光勇,王元垒,曹苏云. 2007
[17]两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两优289. 张效忠,丁美顺,刘会义,台德卫,梅德勇,陈应南君,吴爽,杜士云,白一松. 2014
[18]皖棉10号的选育及其应用前景分析. 张翼,吴德祥,路曦结,何团结,郑曙峰,阚画春,韩文兵,刘利平. 1999
[19]豌豆品种皖豌1号及配套栽培技术. 杨勇,叶卫军,田东丰,周斌,张丽亚. 2018
[20]皖稻101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李泽福,夏加发,唐光勇,韦时遇,严企松. 200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优质高产晚粳新品种稼粳86的选育与应用
作者:程从新;邹禹;汪峰;王接弟;占新春;张培江
关键词:稼粳86;晚粳;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
抗旱优质杂交稻新组合皖两优1008的选育
作者:王士梅;方吴云;朱倩;易月明;龚存力;吴敬德;杨联松
关键词:杂交稻;皖两优1008;抗旱;优质;易制种;选育
-
安徽沿淮地区粳糯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作者:赵磊;邹禹;苏松田;张培江
关键词:粳糯稻;栽培技术;工厂化育秧;机插侧深施肥;安徽沿淮地区
-
安徽省稻米气候品质评价方法
作者:岳伟;陈曦;曹强;占新春;阮新民;徐建鹏;郁凌华
关键词:农业;作物;水稻;稻米品质;温度;评价模型
-
粳糯稻新品种泉糯669的选育经过及高产栽培技术
作者:赵磊;邹禹;钱宝云;苏松田;张培江
关键词:粳糯稻;泉糯669;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
-
2009-2019年安徽中籼稻米品质综合评价及关键影响因子分析
作者:阮新民;施伏芝;从夕汉;杜弘杨;占新春;王元垒;夏加发;罗志祥
关键词:投影寻踪;稻米;综合品质;关键影响因子
-
安徽沿江平原区播期对稻麦周年产量、生育期及温光资源利用的影响
作者:阮新民;陈曦;岳伟;占新春;从夕汉;杜弘杨;施伏芝;吴德祥;罗志祥
关键词:水稻;播期;稻麦系统;品种类型;产量;生育期;温光资源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