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皖稻101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 2003 CSCD
摘要:皖稻 10 1(中籼 92 0 11)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常规中籼水稻新品种。米质好 ,12项米质指标中 ,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度和透明度等 9项指标达部颁 1级米标准 ,被评为市场畅销的优质米品种。 2年省区试 ,平均产量 7710 .0kg/hm2 ,较对照汕优 63减产 2 .7% ;1年省生产试验 ,平均产量 812 1.0kg/hm2 ,比对照汕优 63增产 4.5 %。中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适于沿淮和江淮地区的中等偏上肥力田种植。适宜播期为 4月下旬至 5月上旬 ,基本苗 80万~ 90万 /hm2 。


小型西瓜大果形品种“秀丽”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 2003 CSCD
摘要:秀丽小西瓜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优质多抗西瓜专用型品种选育与产业化研究”项目组于 1999年育成。极早熟 ,全生育期 75~ 80d ,果实发育期 2 4~ 2 5d。单瓜重 2 .5~ 2 .6kg ,最大果重达 3kg以上。爬地栽培产量 480 0 0kg/hm2 左右 ,立架栽培单产 5 2 5 0 0~ 60 0 0 0kg/hm2 。苗期长势较弱 ,伸蔓期后植株长势强 ,耐低温弱光 ,易坐果。果实椭圆形 ,花皮 ,瓜瓤红色 ,瓤质酥脆 ,中心含糖量 13 %~ 14 % ,边糖 10 %~ 11% ,品质口感极好 ,不裂果 ,耐贮运。最适宜大棚等保护地种植


粗毛型长毛兔选育提高及配套技术的研究
《中国草食动物 》 2002
摘要:通过对皖系粗毛兔又四个世代的系统选育及对其配套技术的研究。结果 :①皖系粗毛兔育种兔群 ,11月龄刀剪毛的产量及粗毛率分别为 2 94 2 8g(折年产毛量 1177 12 g)和 15 94 % ,分别较“八五”成绩提高 16 2 3%和 5 2 8% ,较基础群提高了 13 6 3%和 4 94 % ;11月龄毛纤维的长度、细度、强度及伸度 ,粗毛分别为 11 5 5cm、4 7 0 4 μm、2 4 33CN和 4 7 33% ,细毛分别为 7 36cm、15 6 4μm、4 73CN和 4 5 37% ,与“八五”成绩差异不大 ;11月龄体重、体长、胸围分别为 4 ,2 5 8 2 6g、5 1 85cm和 33 4 7cm ,分别较“八五”成绩提高了 3 4 2 %、2 13%和 1 4 5 % ;繁殖性能稳中有升 ,其头胎产仔 7 2 1只 ,产活仔 6 82只 ,初生、2 1日龄及 4 2日龄断乳窝重分别为 36 2 72g、2 2 4 3 71g和 5 0 2 7 2 3g ,断奶成活率达 91 72 %。②筛选出同期发情、超排处理的最佳激素及其有效剂量 ,确定了最适宜的取卵及胚胎移植的时期。③筛选确定了法国先进的Lagodendron植物脱毛技术的最佳剂量及其使用方法


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皖稻79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 2002 CSCD
摘要:皖稻 79是籼型温敏不育系X0 7S与紫恢 10 0组配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 ,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强等特性。1998~ 1999年参加安徽省中籼区试 ,平均产量 8.45t/hm2 ;2 0 0 0年参加安徽省中籼生产试验 ,平均产量 7.83t/hm2 。 1999年白湖农场 12 0hm2 以上的大面积示范 ,产量 9.16t/hm2 ,比对照汕优 63增产 19.44 %。 2 0 0 0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