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业科学
》
2001
CSCD
摘要:介绍了两优培九在安徽的试验、试种和示范的综合表现 ,认为两优培九是一个米质优良和丰产性能较好的中籼两系杂交新组合 ,具有一定的推广前景 ;同时由于其生育期长 ,对温度、水肥等条件要求严格和易感恶苗病、稻曲病等 ,建议作为搭配和过渡性品种在具有较高的栽培管理水平区域 ,选择水肥条件优越的地块栽种 ,并实施配套栽培技术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两优培九
产量
品质
前景
《安徽农业科学
》
2001
CSCD
摘要:介绍了晚粳M114 8的产量水平、稻米品质、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晚粳M114 8于 2 0 0 0年 11月通过省级审定 ,命名为“皖稻 60”。
关键词:
水稻
晚粳
M1148
产量
品质
栽培
水稻
《中国农学通报
》
2001
摘要:研究分析了氮素施量和不同运筹方式对优质小麦与普通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优质小麦的需无量大于普通小麦,氮素的增产效应普通小麦大于优质小麦,增施氮素和加大拔节期追肥比例,能显著提高优质小麦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优质品种的适宜施氮量在15~20kg/666.7m2之间,追肥量不应低于总量的40%,追期以拔节或拔节、抽穗期为宜。
关键词:
淮北农区
优质小麦
氮素运筹
产量
品质
《茶业通报
》
2001
摘要:本文对茶树品种产量、品质、抗逆性、生育期等性状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 ,提出在茶树品种比较试验中 ,①应选择生育期、抗寒、旱能力及树型类型相近的茶树良种作对照种 ;②在环境适宜的地区布置试验 ;③试验苗木统一由试验主持单位在试验地所在点进行培育 ;④将各品种优质原料占产量比重多少及其绝对数量作为茶树品种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等一系列新构想。应用这些构想 ,将有助于茶树良种的准确鉴定。
关键词:
茶树品种
产量
品质
抗逆性
生育期
评析
《安徽农业科学
》
2001
CSCD
摘要:长期以来 ,安徽省菜地施肥主要以有机肥和氮、磷化肥为主 ,钾素出现亏缺。多年试验研究表明 :施用钾肥能提高茄果类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促进茄果类蔬菜对氮、钾养分的吸收。减少氮肥用量以节省肥料投资 ,增加钾肥投入以调整氮钾比例是当前茄果类蔬菜的主要施肥原则
关键词:
茄果类蔬菜
产量
品质
钾肥效应
《安徽农业科学
》
2001
CSCD
摘要:对国际水稻所 196 4~ 1995年育成的 2 8个水稻品种的农艺、产量、品质性状在安徽的表现进行了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IR44产量最低 ,PSBRC 0 4最高 ,多数参试品种的糙米率和整精米率较高 ,米粒细长 ,糊化温度低或中等 ,但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较高 ,胶稠度硬 ,其结论为更好地利用国际水稻所的稻种资源提供依据
关键词:
国际水稻所
水稻
农艺性状
产量
品质
《安徽农业科学
》
2000
CSCD
摘要:不同氮钾配合施用结果表明 :钾肥的施用促进了胡萝卜植株的生长 ,提高了产量 ,改善了胡萝卜的品质 ,钾氮配合施用呈现出一定的正交互作用 ,钾肥的施用可减少氮肥量多的负作用 ,又可提高氮肥的效益
关键词:
氮钾配合
胡萝卜
产量
品质
《安徽农业科学
》
2000
CSCD
摘要:早籼 14是采用离子束诱变方法选育成功的第 2个早籼稻新品种。其突出特点是米质优良 ,有 8项指标达部颁 1、2级优质米标准 ,该品种的推广有利于早籼稻米结构的调整。早籼 14已通过省级审定 ,命名为“皖稻 71”
关键词:
早籼14
生物学特性
品质
栽培技术
水稻
《广西热作科技
》
1999
摘要:本文从茶树对氮的吸收和同化两个方面综述了茶树氮素营养与代谢的特点, 并就茶叶的高产优质与氮肥施用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茶树
氮素营养
产量
品质
《土壤通报
》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常施有机肥的红茶叶花多酚、咖啡碱等化合物含量较高;构成红茶香气的主体芳香物质香叶醇等也是有机肥处理的红茶含量高,所以其香气突出.
关键词:
红茶
品质
有机肥
生化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