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breeding(模糊匹配)
342条记录
多室溢流生物膜净化池培育匙吻鲟苗种试验

齐鲁渔业 2013

摘要:在多室溢流生物膜净化池中(面积22m2),放养平均全长为20mm的匙吻鲟苗种10000尾,经过20天培育,收获匙吻鲟鱼种9203尾,成活率92.03%.最大全长为113.57mm,最小全长为102.7mm,平均全长为108.7mm;最大体重6.63g,最小体重为5.16g,平均体重5.91g.整个培育期间仅换水6.6m3,取得了较好的培育效果.

关键词: 多室 溢流生物膜净化池 匙吻鲟苗种 培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小麦生产变化和特点及稳定发展的政策措施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分析了安徽小麦的发展变化历程和特点,认为安徽小麦具有生产地位上升、种植面积南扩、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安徽小麦成为新的增长极等特点。指出安徽小麦存在品种抗病性不强、自然灾害偏重发生、耕作管理较粗放、农田灌溉设施不配套、普惠制补贴政策效应难以持续等问题。提出稳定发展安徽小麦生产,要继续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强化栽培技术集成创新,加大小麦品种选育力度与优化布局、培育新型主体,加大小麦生产支持力度。

关键词: 安徽 小麦生产 种植面积 品种抗病性 品种选育 水利设施建设 技术创新 持续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淀粉甘薯新品种皖苏178的选育和主要品质性状

作物杂志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皖苏178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和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合作,以徐薯22为母本、宁99-9-5为父本,在其有性杂交后代中定向选育出的高淀粉型甘薯新品种。对皖苏178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和抗病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种萌芽性好,中短蔓,分枝数多,结薯整齐集中,大中薯率高,高抗蔓割病,耐贮藏,淀粉率和淀粉产量比对照徐薯22分别增加5.47%和5.34%。适合在以淀粉加工为主的长江以北地区种植。2013年3月25日通过国家甘薯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鉴定编号:国品鉴甘薯2013002。

关键词: 高淀粉 甘薯 品种 皖苏178 选育 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光照度、去单侧眼柄、盐度对克氏原螯虾繁殖效果的影响

水产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选择光照度<100lx、去单侧眼柄、盐度8的盐水3个诱导因素随机组合为7种诱导方式,诱导克氏原螯虾繁殖。60d试验表明,7组诱导组及1组对照组试验亲虾的成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光照度<100lx组、去单侧眼柄组及光照度<100lx+去单侧眼柄组3组诱导方式亲虾的产卵时间与抱卵率差异皆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其他4组诱导方式及对照组(P<0.05),其中光照度<100lx组、去单侧眼柄组及光照度<100lx+去单侧眼柄组3组的产卵时间较对照组提前15~18d,平均抱卵率分别为对照组的2.5倍、2.75倍和2倍。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光照度 去单侧眼柄 盐度 繁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两系杂交中稻新组合两优669的选育及应用

中国稻米 2013

摘要:两优669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自育恢复系R669与自育两系不育系5306S组配的两系杂交中稻新组合,具有稻米品质优、产量较高、生育期适宜等特点,2011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经过、主要特征特性、高产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

关键词: 两系杂交中稻 两优669 优质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内长毛兔育种研究进展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3

摘要:综述了国内长毛兔育种历史及建国以来已育成长毛兔品种的概况,并就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后续的长毛兔育种工作有所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 长毛兔 育种 现状 问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粳稻新品种皖垦糯1号的选育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为粳稻新品种皖垦糯1号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介绍皖垦糯1号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抗病性和抗逆性、品质和产量表现,并探讨与之相适应的适时播种和移栽、大田肥水运筹、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及收获方法等高产栽培技术。[结果]皖垦糯1号是安徽皖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从武育糯16号的变异株中,经过3代系统选育而稳定的常规粳糯稻品种,2010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皖垦糯1号综合性状较好;白叶枯病抗性MR(3级),稻瘟病抗性MR(3级),纹枯病抗性为5级,稻曲病抗性为3级,株高矮、茎秆韧性好,抗倒伏能力强;综合评价品质达农业部部颁2等优质糯米标准;一般产量9 000~9 750 kg/hm2,高产田块单产可达10 500 kg/hm2以上。[结论]皖垦糯1号具有早熟、丰产、优质、抗逆性强等特点,适宜在安徽稻区种植。

关键词: 粳糯稻 皖垦糯1号 选育 特征特性 高产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优质三系杂交中籼新组合Ⅱ优0128的选育与应用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II优0128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II-32A与自育优质恢复系R0128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中籼新组合,具有高产、优质、适应性强等优点。2年区试平均产量9.416 t/hm2,较对照II优838增产7.08%;1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955 t/hm2,较对照II优838增产6.10%。株型较紧凑,茎秆较粗壮;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纹枯病和稻曲病。米质较好,综合指标达三级食用稻等级标准。全生育期138 d左右,适宜在长江中下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关键词: 三系杂交水稻 II优0128 选育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方正银鲫原种引进与培育试验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 2013

摘要:进行方正银鲫原种引进与培育试验,结果表明:在合适的季节,采用合理的运输方式可以保证引种成活率高;原产于黑龙江的方正银鲫原种在与安徽气候条件接近的地区可以正常生长;引进原种表现出较强抗病性。

关键词: 方正银鲫 引进 培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蛋白杂交大豆“杂优豆2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为筛选高蛋白杂交大豆,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利用大豆M型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W931A与恢复系WR99071测交组配杂交组合。该杂交组合2007~2008年参加安徽省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2 666.85 kg/hm2,比对照平均增产5.81%;2009年参加安徽省夏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480.10 kg/hm2,比对照增产0.79%。平均粗蛋白质含量45.12%,粗脂肪含量18.10%,属高蛋白杂交大豆。该品种适于安徽省淮北及江淮地区作早中熟品种种植。

关键词: 杂交大豆 高蛋白 杂优豆2号 品种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